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63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包括腹带、腕带及连接绳;有益效果:病人使用时,将腹带固定至其腹部合适高度,将腕带固定至其手腕,即便于病人手腕被托起至合适高度,以使其需要修复的手指能以合适的高度伸入其身体切开的腹部皮瓣内进行静养,使得省去使用肩带,以使便于病人手臂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自如,以确保病人手臂血液循环流畅而避免产生麻木、抽筋及酸疼等不适,腹带固定面积大,使得不易勒痛病人腹部,使得使用舒适性好,所使用的腹带被病人衣服遮挡,所使用的腕带结构较小,使得在整体上不影响病人身体外在美观,使得在其进入公众场合时也不易有心里压抑感等不适,进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用品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大医院,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一般则使用一肩带将病人需要进行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的那只手的手臂捆绑托起至合适高度,以使病人需要修复的手指能更好伸入切开的腹部皮瓣内进行静养,使得病人腹部皮瓣组织能更好的与病人手指残缺部分生长在一起来修复病人手指。传统的使用肩带捆绑托起病人手臂的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病人手臂在长时间的被捆绑托起固定时,则限制了病人手臂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使得病人手臂血液循环不够流畅,继而导致病人手臂会时不时的产生麻木、抽筋及酸疼等不适,使得其使用舒适性不是很好,另一方面,病人手臂在被长时间的捆绑托起固定时,则主要由其颈部或肩部着力,使得会勒痛病人颈部或肩部,且病人手臂在被捆绑托起固定时还影响其外在美观,使得病人在进入公众场合时会有一定的心里压抑。藉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固定至病人腹部的腹带、适于吊设病人手腕的腕带及适于连接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的连接绳;其中,所述连接绳设于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之间。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所述腹带成型为扁平长条状结构,其第一端外表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A,第二端内表面设有一层用以粘设所述公魔术贴A的母魔术贴A。优选地,所述腹带内表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表面的排汗透气孔A。优选地,所述腹带内表面还向外均匀的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A;多个所述按摩凸点A与多个所述排汗透气孔A错位分布。优选地,所述腕带成型为扁平长条状结构,其第一端外表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B,第二端内表面设有一层用以粘设所述公魔术贴B的母魔术贴B。优选地,所述腕带内表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表面的排汗透气孔B。优选地,所述腕带内表面还向外均匀的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B;多个所述按摩凸点B与多个所述排汗透气孔B错位分布。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以调节所述连接绳长度的调节件;其中,所述调节件固设于所述连接绳外。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套筒、解锁按钮及复位弹簧;所述套筒底部形成为敞口;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解锁按钮上端伸入所述敞口并与所述复位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所述套筒内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前壁从左至右相并排的开设有两贯穿其内部的第一过孔;所述套筒后壁从左至右相并排的开设有两贯穿其内部的第二过孔;两所述第二过孔对应与两所述第一过孔位置相对;所述解锁按钮前壁靠近其上端从左至右相并排的开设有两贯穿其后壁的第三过孔;两所述第三过孔对应位于两所述第一过孔及两所述第二过孔之间;所述连接绳左端头自前至后依次穿过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过孔、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三过孔及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过孔而与所述腹带外表面相连;所述连接绳右端头自前至后依次穿过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过孔、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三过孔及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过孔而与所述腕带外表面相连;所述复位弹簧在自然状态时下顶所述解锁按钮,以使两所述第三过孔对应位于两所述第一过孔及两所述第二过孔之间的下部,并以使所述调节件系紧固定于所述连接绳外;当向上按压所述解锁按钮,以使两所述第三过孔对应位于两所述第一过孔及两所述第二过孔之间时,所述连接绳的穿设于所述调节件的部分可自由抽拉,以使其位于所述调节件左右两侧的部分长度可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其包括适于固定至病人腹部的腹带、适于吊设病人手腕的腕带及适于连接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的连接绳,如此,一方面,病人在使用本技术时,将所述腹带固定至其腹部合适高度,将所述腕带连接至相应腹带并将其固定至病人手腕,即便于病人手腕被托起至合适高度,以使其需要修复的手指能以合适的高度伸入其身体切开的腹部皮瓣内进行静养,使得省去使用肩带对其手臂进行固定的麻烦,以使便于病人手臂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自如,以确保病人手臂血液循环流畅而避免产生麻木、抽筋及酸疼等不适,另一方面,所使用的腹带固定面积大,使得不易勒痛病人腹部,使得使用舒适性好,并且,所使用的腹带被病人衣服遮挡,所使用的腕带结构较小,使得在整体上不影响病人身体外在美观,使得在其进入公众场合时也不易有心里压抑感等不适,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腹带及所述腕带均通过公、母魔术贴相互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病人身体,使得其操作便捷及均可简易拆拿更换清洗,使得操作省时省力,且使得其固定内径大小均可调,使得适于被固定至腹围大小不同及手腕粗细不同的病人身上,以使使用适应性强及使用灵活性强,另一方面,其上对应设有排汗透气孔A及排汗透气孔B,使得病人腹部及手腕排汗透气效果好,以使减少细菌的滋生,并且,其内表面对应设有按摩凸点A及按摩凸点B,使得能对应对病人腹部穴位、经络及病人手腕穴位、经络进行按摩理疗,以使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及消除疲劳,使得病人能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而相邻的两按摩凸点A之间的间隙及相邻的两按摩凸点B之间的间隙则能进一步的起到排汗透气功效,使得能进一步的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所设置的多个按摩凸点A及多个按摩凸点B还均能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以使所述腹带防滑性好,且以使所述腕带防滑性好,使得本技术固定牢靠,此外,所设置的调节件便于调节所述连接绳的长度,使得所述腕带被吊设的高度可调,继而使得病人手腕被托起的高度可灵活调节,以使其需要修复的手指能以合适的高度位置伸入其身体切开的腹部皮瓣内进行静养,从而,本技术使用舒适性更好,使得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在穿设于所述调节件时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的分解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1000;腹带10;公魔术贴A101;母魔术贴A102;排汗透气孔A103;按摩凸点A104;腕带20;公魔术贴B201;母魔术贴B202;排汗透气孔B203;按摩凸点B204;连接绳30;调节件40;套筒401;第一过孔4011;第二过孔4012;解锁按钮402;第三过孔4021;复位弹簧4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固定至病人腹部的腹带、适于吊设病人手腕的腕带及适于连接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的连接绳;/n其中,所述连接绳设于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固定至病人腹部的腹带、适于吊设病人手腕的腕带及适于连接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的连接绳;
其中,所述连接绳设于所述腹带与所述腕带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成型为扁平长条状结构,其第一端外表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A,第二端内表面设有一层用以粘设所述公魔术贴A的母魔术贴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内表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表面的排汗透气孔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内表面还向外均匀的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A;多个所述按摩凸点A与多个所述排汗透气孔A错位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成型为扁平长条状结构,其第一端外表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B,第二端内表面设有一层用以粘设所述公魔术贴B的母魔术贴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内表面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外表面的排汗透气孔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腹部皮瓣修复手指术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内表面还向外均匀的凸设有多个按摩凸点B;多个所述按摩凸点B与多个所述排汗透气孔B错位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娜黄平艳陈连娣区洁崧陈禄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市干部疗养院佛山市工伤康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