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转弯传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6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扭力转弯传递器,包括壳体,壳体采用牛角直角弯铸件一次加工而成;壳体内设有二个相互啮合的45℃伞形齿轮,伞形齿轮小端中心加工成圆孔,并匹配壳体内定位中心轴;齿轮大端中心加工成方孔,与标准套筒扳手方芯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合套筒扳手,可以把在狭小空间中不便于操作的紧固件,通过扭力转弯传递器引导到大空间操作,确保紧固件快速紧固或打开,同时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转弯传递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力传递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大功率设备不断涌现,设备尺寸越来越大,给设备组装、运输、以及安装空间带来不少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技术人员努力将设备高度集成化,减小大型设备尺寸,这些设备带有一些狭小空间。但这些狭小空间,同时也给设备组装和维修带来许多不便。现有的手工扭力工具是扳手,采用扳手对被安装部件施加扭力。当它在狭小空间使用的时候,扳手没有活动的空间,导致无法完成扳手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适应在弯曲且狭小空间内操作的扭力传递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扭力转弯传递器,能够在弯曲且狭小空间中,将不便于操作的紧固件,通过它引导到适合操作的空间作业。有效快速完成紧固件紧固或打开工作,同时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所述扭力传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端面上分别开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的内端设有第一定位中心轴,第二盲孔的内端设有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定位中心轴垂直于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盲孔内装有第一伞状齿轮,第一盲孔与第一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二盲孔内装有第二伞状齿轮,第二盲孔与第二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都是45℃伞形齿轮,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的小端中心设有圆孔,大端中心设有与标准套筒扳手配合的方孔;第一定位中心轴插入第一伞状齿轮的小端的圆孔,第一定位中心轴构成第一伞状齿轮的旋转枢轴,第二定位中心轴插入第二伞状齿轮的小端的圆孔,第二定位中心轴构成第二伞状齿轮的旋转枢轴;每个伞状齿轮的小端和大端与壳体之间均装有轴承,位于大端的轴承外侧装有锁紧件3;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啮合。优选地,壳体1的外形是牛角直弯头。优选地,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一盲孔之间、第二伞状齿与第二盲孔之间有齿轮腔室2,齿轮腔室2内加注润滑脂。壳体内设有二个相互啮合的45℃伞形齿轮,其中伞形齿轮小端中心加工为圆孔,与壳体上定位中心轴匹配,伞形齿轮大端中心加工为方孔,与标准套筒扳手方芯配合;每个齿轮的大端和小端都设有滚动轴承,减小转动摩擦阻力。本专利技术的扭力转弯传递器,可单件配合标准套筒方芯使用;在极端恶劣空间中,也可以采用多件扭力转弯传递器与标准套筒连接杆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从剖面图1所示,实际为一个45℃轴对称图形,由二个45℃伞形齿轮啮合而成,壳体1采用牛角直角铸件一次加工而成;伞形齿轮小端中心加工成圆孔,与壳体上定位中心轴1.1匹配;壳体与伞形齿轮小端间设置滚动轴承4,防止壳体与齿轮间接触摩擦并保证一定间隙;伞形齿轮大端中心加工成方孔5,与标准套筒扳手方芯配合;壳体与伞形齿轮大端间设置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外端设有锁紧件3;锁紧件3作为滚动轴承7定位与防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扭力转弯传递器通过配合套筒扳手,可以在狭小空间中不便于操作的紧固件,通过扭力转弯传递器引导到大空间操作。确保紧固件快速紧固或打开,同时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二个45℃伞形齿轮啮合,使在狭小空间中不便于操作的紧固件,可通过该传递器引导到大空间操作。这样不仅有效快速完成紧固件操作,同时也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壳体内只有安装右侧相应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与套筒扳手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的部件编号如下:壳体1,壳体上圆柱轴1.1,齿轮与壳体间腔室2,锁紧件3,滚动轴承4,方孔5,伞形齿轮6,伞形齿6.1,滚动轴承7,伞形齿轮中圆孔8,方芯加长杆9,套筒10,标准套筒扳手11。所述扭力转弯传递器,包括壳体1,壳体为牛角直角弯铸造件,内部加工成45℃轴对称部件:中心轴1.1、齿轮与滚动轴承腔室、安装锁紧件的螺纹;壳体1内设有相互啮合的45℃伞形齿轮6,其中伞形齿轮小端中心加工成圆孔8,与壳体上定位轴1.1匹配,壳体与伞形齿轮小端间设置滚动轴承4,保证壳体与齿轮间存在一定间隙,防止壳体与齿轮间接触摩擦;伞形齿轮大端中心加工成方孔5,与标准套筒扳手方芯配合,壳体与伞形齿轮大端间设置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外端设有锁紧件3;锁紧件3固定并保护滚动轴承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结构,可轻松地完成狭小空间紧固件紧固或打开工作,同时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扭力转弯传递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端面上分别开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的内端装设有第一定位中心轴,第二盲孔的内端装设有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定位中心轴垂直于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盲孔内装有第一伞状齿轮,第一盲孔与第一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二盲孔内装有第二伞状齿轮,第二盲孔与第二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都是45℃伞形齿轮,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的小端开中心设有圆孔,大端开中心设有与标准套筒扳手配合的方孔;第一定位中心轴插入第一伞状齿轮的小端的圆孔,第一定位中心轴构成第一伞状齿轮的旋转枢轴,第二定位中心轴插入第二伞状齿轮的小端的圆孔,第二定位中心轴构成第二伞状齿轮的旋转枢轴;每个伞状齿轮的小端和大端与壳体之间均装有轴承,位于大端的轴承外侧装有锁紧件3;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扭力转弯传递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端面上分别开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第一盲孔的内端装设有第一定位中心轴,第二盲孔的内端装设有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定位中心轴垂直于第二定位中心轴;第一盲孔内装有第一伞状齿轮,第一盲孔与第一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二盲孔内装有第二伞状齿轮,第二盲孔与第二伞状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都是45℃伞形齿轮,第一伞状齿轮与第二伞状齿轮的小端开中心设有圆孔,大端开中心设有与标准套筒扳手配合的方孔;第一定位中心轴插入第一伞状齿轮的小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尧何佳晨董楠何吉杨明锋何东锋何钗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