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62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包括:立柱;第一摆臂,套设在立柱上,第一摆臂被适配为能够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摆臂远离于立柱的一端;打磨组件,打磨组件设置在第二摆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磨装置,操作简便,技能要求低,打磨动作灵活多变,可显著改善现场打磨作业环境与劳动强度,方便实现高速打磨抛光作业;一方面,通过第一摆臂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相对于第一摆臂转动,使得打磨装置的作业角度可调,能够对轨件的飞边进行全面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角度,即可控制打磨组件的打磨位置,能够提高飞边及氧化皮打磨处理的精度,提高轨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件加工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锻造异型轨是铁路正线及道岔区用以跟标准轨进行连接的轨件,实现不同轨型线路的顺利过渡,其在线路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锻造异型轨主要是在生产单位内部通过高温热模锻造的方式制造,在此过程中,轨件跟端锻造成型及过渡段会产生较厚残留飞边及部分氧化皮,使制备的轨件无法直接应用到铁路系统中,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手持角磨机对飞边与氧化皮进行打磨,随着打磨的进行会不断产生金属碎屑,使得操作人员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内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通过传统人工打磨,打磨的角度及打磨深度大多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确定,打磨质量较差且不稳定,会影响轨件加工质量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装置,包括立柱;第一摆臂,套设在立柱上,第一摆臂被适配为能够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摆臂远离于立柱的一端;打磨组件,打磨组件设置在第二摆臂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将立柱设置在轨件或工作台上,通过第一摆臂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相对于第一摆臂转动,调整打磨组件所处的位置,进一步开启打磨组件即可对轨件的飞边和氧化皮进行打磨,使得轨件符合应用标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磨装置,通过立柱、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设置,一方面代替传统人工手持角磨机打磨轨件的技术方案,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相对远离于轨件的打磨区域,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健康。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摆臂相对于立柱转动,第二摆臂相对于第一摆臂转动,使得打磨装置的作业角度可调,能够对轨件的飞边进行全面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角度,即可控制打磨组件的打磨位置,能够提高飞边及氧化皮打磨处理的精度,提高轨件的质量。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打磨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装置还包括:转轴,设置在第一摆臂远离于立柱的一端,第二摆臂连接于转轴;第一锁止件,设置在第一摆臂上,连接于转轴,被配置为锁止转轴;其中,转轴的轴向垂直于立柱的长度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打磨装置进一步包括了转轴与第一锁止件,同时提供了转轴的设置方向,通过转轴的设置,使得第二摆臂能够相对于第一摆臂转动,通过第一锁止件的设置能够锁止转轴,进而即可锁止第一摆臂。转轴的轴向垂直于立柱的长度方向,使得第一摆臂相对于立柱的转动方向不同于第二摆臂相对于第一摆臂的转动方向,使得打磨装置具备多个作业角度,能够提高打磨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摆臂包括:臂体;导向件,设置在臂体上,打磨组件滑动连接于导向件。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第二摆臂的结构,第二摆臂包括导向件和臂体。通过导向件的设置,使得打磨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摆臂滑动,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组合使用,使得打磨组件的位置调节更加方便快捷。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摆臂还包括: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摆臂上,导向件为丝杠,第一电机连接于丝杠,打磨组件连接于丝杠;其中,丝杠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臂体的长度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导向件的种类,同时第二摆臂还包括了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的开启能够带动丝杠转动,打磨组件即可在丝杠上移动,丝杠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臂体的长度方向,即可使得打磨组件在臂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得打磨组件的位置调节更加方便快捷。具体地,臂体上形成有滑槽,滑槽的上方设置有滑槽刻度线,打磨组件连接于丝杠,滑动连接于滑槽,通过读取滑槽刻度线的数值即可获知打磨组件所处位置与移动距离。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组件包括:主轴箱,连接于第二摆臂;主轴,设置在主轴箱内,主轴的一端伸出主轴箱;第二电机,设置在主轴箱上,连接于主轴;砂轮,设置在主轴伸出主轴箱的一端。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打磨组件的组成,打磨组件包括了主轴箱、主轴、第二电机和砂轮。主轴箱为主轴及第二电机提供了安装位置,通过开启第二电机即可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即可带动砂轮转动,当砂轮与轨件进行接触时即可对轨件进行打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本体,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扣件,设置在凹槽内;复位件,连接于扣件和本体,位于凹槽内;螺纹段,设置在本体上;其中,本体连接于主轴,砂轮通过扣件卡接于连接件,螺纹段上设置有紧固螺帽,砂轮位于紧固螺帽与主轴箱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打磨组件进一步包括了用以固定砂轮的连接件。在工作过程中,砂轮先通过扣件扣合在连接件的本体上,然后在将紧固螺帽旋拧在螺纹端上,通过扣件与紧固螺帽共同固定砂轮,使得砂轮的连接更为可靠,避免砂轮与主轴脱离,特别适用于砂轮重量较大的情况。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复位件的设置,起到支撑扣件的作用,砂轮上设置有与扣件相适配的卡口,复位件能够推动扣件使扣件处于卡口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组件还包括:刻度尺,主轴可升降地设置在主轴箱内,刻度尺连接于主轴箱,位于主轴一侧,刻度尺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主轴的轴向;指针,设置在主轴上,指针的一端指向刻度尺。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主轴可升降地设置在主轴箱内,进而能够带动砂轮升降,刻度尺和指针,通过刻度尺和指针的设置,便于获知砂轮升降的高度,便于控制打磨组件的打磨深度。具体的,主轴箱内设置有齿条、齿轮及第四电机,齿条设置在主轴箱的内壁上,齿轮套设在主轴上,第四电机连接于齿轮,可以理解的是开启第四电机即可带动主轴相对于主轴箱升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装置还包括:集尘箱,设置在主轴箱上;吸尘罩,连通于集尘箱,吸尘罩的开口方向朝向砂轮。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集尘箱和吸尘罩。吸尘罩朝向砂轮,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负压将打磨所产生的碎屑吸附到集尘箱内,通过集尘箱对碎屑进行统一收集,进一步避免了碎屑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具体地,可以在集尘箱内配备负压设备,例如负压风机,负压风机通过管道连通于吸尘罩,负压风机开启即可起到吸附碎屑的作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装置还包括:供液管道,设置在主轴箱上;喷雾嘴,连通于供液管道,喷雾嘴朝向砂轮,被适配为将供液管道内的液体供给到砂轮处。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供液管道和喷雾嘴。通过供液管道和喷雾嘴的设置,在打磨过程中能够向打磨位置喷送水雾,以起到冷却降温,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除尘效果。实现半湿式打磨,即可避免金属打磨后大面积生锈,又可改善作业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装置还包括:底座,立柱设置在底座上;电磁吸盘,设置在底座内。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底座和电磁吸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底座设置在轨件或工作台上,开启电磁吸盘即可起到固定底座的作用,继而使得整个打磨装置稳固的固定在轨件或工作台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打磨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打磨装置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柱;/n第一摆臂,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摆臂被适配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转动;/n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远离于所述立柱的一端;/n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
第一摆臂,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摆臂被适配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转动;
第二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远离于所述立柱的一端;
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远离于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第二摆臂连接于所述转轴;
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连接于所述转轴,被配置为锁止所述转轴;
其中,所述转轴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包括:
臂体;
导向件,设置在所述臂体上,所述打磨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还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上,所述导向件为丝杠,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丝杠,所述打磨组件连接于所述丝杠;
其中,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臂体的长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包括:
主轴箱,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
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箱内,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主轴箱;
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主轴箱上,连接于所述主轴;
砂轮,设置在所述主轴伸出所述主轴箱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凹槽;
扣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复位件,连接于所述扣件和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凹槽内;
螺纹段,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其中,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砂轮通过所述扣件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国张大伟刘皓蒋红亮罗震盘国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