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刚专利>正文

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和牙齿矫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860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和牙齿矫治系统,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引导所述凸起部使所述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的引导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咬合面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稳定接触的保持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凸起部运动,同时,所述凸起部运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的咬合面稳定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和牙齿矫治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和牙齿矫治系统。
技术介绍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牙颌畸形现象,后天的环境因素例如是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以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外伤、牙周病等因素。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发生过程可能由单一因素及单一机制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安氏分类方法,错颌畸形分为Ⅰ类错合(中性错合)、Ⅱ类错合(远中错合)和Ⅲ类错合(近中错合)。其中,Ⅱ类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之一,Ⅱ类错合典型的表现为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合、开唇露齿、内倾型深覆合、面下部过短或颏唇沟较深等。对于轻中度下颌后缩患者,因为下颌发育不足,患者又处于生长发育期,有些患者甚至是生长发育高峰期,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如Twin-Block、肌激动器、Herbst矫治器、功能调节器II型(FR-II)等可刺激、促进下颌的向前生长,对许多II类错颌前牙深覆盖和远中磨牙关系的矫治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Twin-Block矫治器通过在患者咬合时通过两个凸起的斜面引导下颌处于前伸位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包括咀嚼力在内的所有功能性矫治力量。反式Twin-Block矫治器通过在患者咬合时通过两个凸起的导斜面引导下颌后缩。隐形牙齿矫治器由于其佩戴舒适可摘戴,并且美观,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但是如何将Twin-Block矫治器的功能矫治效果与隐形矫治器结合并能够达到相同或更佳的矫治效果,或者对隐形矫治器进行结构改进以达到Twin-Block矫治器相同或更佳的矫治效果,是丞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兼顾安全性、舒适性与便捷性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科器械、牙齿矫治系统、牙科器械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采用分别在上颌壳状本体上设置凸起部和下颌壳状本体上设置引导部的形式,两者相互配合使得上下颌位关系得到调整。所述牙齿矫治系统包括至少一套所述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在牙科器械的作用下,不仅调整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还能同时对错颌牙齿进行矫治。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引导所述凸起部使所述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的引导部,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咬合面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稳定接触的保持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引导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运动,同时,所述凸起部运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的咬合面稳定接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的相互作用接触面为光滑接触或非光滑接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的凹凸结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多种的组合。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刚度;所述引导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下颌牙齿区域的刚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一种不同;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下颌牙齿区域的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一种不同。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上的保持部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引导部共同作用限制所述凸起部相对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近中方向面与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稳定调整后的上下颌位关系;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的近中方向面与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上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为非光滑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光滑面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多种的组合。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限位部内分别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同的磁体。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引导部内分别设有稳定相对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反的磁体,且所述限位部内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内极性相同的磁体。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部相互作用的所述引导部,所述多个凸起部与所述多个引导部相互作用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沿牙列近远中方向的长度至少部分覆盖后牙区牙齿近远中方向的长度;所述引导部沿牙列近远中方向的长度至少部分覆盖尖牙近远中方向的长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和/或所述引导部填充有用于加强咬合强度的填充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设有稳定相对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反的磁体。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引导所述凸起部使所述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的引导部,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近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咬合面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稳定接触的保持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引导部的近中方向面引导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运动,同时,所述凸起部运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的咬合面稳定接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和所述引导部的近中方向设有的相互作用接触面为光滑接触或非光滑接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的凹凸结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部的刚度大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引导所述凸起部使所述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的引导部,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咬合面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稳定接触的保持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引导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运动,同时,所述凸起部运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的咬合面稳定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引导所述凸起部使所述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的引导部,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所述凸起部面向对颌咬合面处设有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稳定接触的保持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引导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运动,同时,所述凸起部运动至预定位置使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的咬合面稳定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近中方向面和所述引导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的相互作用接触面为光滑接触或非光滑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解剖特征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的凹凸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的结构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刚度;所述引导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下颌牙齿区域的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一种不同;所述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下颌牙齿区域的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一种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的保持部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上颌牙齿区域的硬度和/或弹性模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引导部共同作用限制所述凸起部相对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近中方向面与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以稳定调整后的上下颌位关系;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相互作用时,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近中方向面与所述凸起部的远中方向面上设有相互作用的接触面为非光滑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光滑面为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为具有凸点的结构、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限位部内分别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同的磁体。


13.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引导部内分别设有稳定相对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反的磁体,且所述限位部内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内极性相同的磁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部相互作用的所述引导部,所述多个凸起部与所述多个引导部相互作用以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趋于正常。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沿牙列近远中方向的长度至少部分覆盖后牙区牙齿近远中方向的长度;所述引导部沿牙列近远中方向的长度至少部分覆盖尖牙近远中方向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或所述引导部填充有用于加强咬合强度的填充部。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设有稳定相对颌位关系且极性相反的磁体。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一体成型。


19.一种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牙科器械,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刚徐子卿郭涛王特蒋健羽王星星庄慧敏吴刚於路倪新亮
申请(专利权)人:沈刚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