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53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连接组件和两个接收组件,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支架、耳塞、隔离罩、滑环、软管和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管、密封板、推杆、第一弹簧和推块,该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通过抽气组件可抽取隔离罩内侧的空气,不仅方便将隔离罩紧固在医师耳朵上,同时通过减少用于声音传播的空气介质,减少了外部杂音的干扰,便于医师听到患者内脏部位的内部声音,以便准确诊断,从而提高了该听诊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
技术介绍
听诊器是内壳、外壳、妇产科和儿科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工具,自从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是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听诊头)、传导部分(导音管)及听音部分(耳塞)组成,听诊器依靠听诊头拾取声音,通过导音管将声音传送带耳塞,方便医师获取从心脏、肺部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医师在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需要集中精神听取来自心脏、肺部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但是在实际利用听诊器时,医师容易受到外部声音的干扰,导致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而降低了现有的听诊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包括听诊头、导音管、连接组件和两个接收组件,所述听诊头通过导音管与连接组件连接,两个接收组件分别位于连接组件的两端;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支架、耳塞、隔离罩、滑环、软管和抽气组件,所述支架的形状为U形,所述支架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耳塞固定在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架的靠近耳塞的一端的外周与滑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罩的形状为喇叭形,所述耳塞位于隔离罩的内侧,所述隔离罩与滑环固连接,所述抽气组件通过软管与隔离罩的内侧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对隔离罩内抽气,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管、密封板、推杆、第一弹簧和推块,所述抽气管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抽气管的底部通过软管与隔离罩的内侧连接,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抽气管内,所述密封板的外周与抽气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抽气管内的底部和密封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块通过推杆固定在密封板的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抽气管内进灰,所述抽气管的管口处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固定在抽气管的内壁上,所述滤网的中心处设有开孔,所述推杆位于开孔的内侧。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滑环的位置,所述滑环与支架为过盈配合。作为优选,为了使该听诊器佩戴舒适,所述隔离罩的制作材料为硅胶。作为优选,为了保证佩戴的紧固度,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二弹簧和两个凸板,所述连接管的中心处与导音管连接,所述导音管的两端均设有开孔,所述第二弹簧和凸板均设置在连接管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凸板连接,所述凸板、开孔与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支架的远离耳塞的一端穿过开孔与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通过抽气组件可抽取隔离罩内侧的空气,不仅方便将隔离罩紧固在医师耳朵上,同时通过减少用于声音传播的空气介质,减少了外部杂音的干扰,便于医师听到患者内脏部位的内部声音,以便准确诊断,从而提高了该听诊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听诊头,2.导音管,3.支架,4.耳塞,5.隔离罩,6.滑环,7.软管,8.抽气管,9.密封板,10.推杆,11.第一弹簧,12.推块,13.滤网,14.凸板,15.连接管,16.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包括听诊头1、导音管2、连接组件和两个接收组件,所述听诊头1通过导音管2与连接组件连接,两个接收组件分别位于连接组件的两端;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支架3、耳塞4、隔离罩5、滑环6、软管7和抽气组件,所述支架3的形状为U形,所述支架3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耳塞4固定在支架3的另一端,所述支架3的靠近耳塞4的一端的外周与滑环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罩5的形状为喇叭形,所述耳塞4位于隔离罩5的内侧,所述隔离罩5与滑环6固连接,所述抽气组件通过软管7与隔离罩5的内侧连接。医师在使用该听诊器查看患者的心跳等信息时,将两个听诊组件的耳塞4分别塞入两个耳朵中,而后操作听诊组件中的滑环6,使得滑环6沿着支架3带动隔离罩5向患者耳部靠近移动,使得隔离罩5抵靠在患者的耳部后,通过抽气组件抽取隔离罩5内侧的部分空气,减小隔离罩5内侧的空气,从而减小隔离罩5内部的气压,不仅方便外界气压将隔离罩5紧贴在医师的耳部,同时由于隔离罩5内侧的空气稀少,不便于空气的传输,从而减少了外界杂音对医师耳朵的干扰,而后医师手持听诊头1靠在患者的心脏、胸部或者肺部等部位,通过导音管2传输来自患者内脏器官的声音,利用连接组件和支架3将声音传输到耳塞4中,方便医师听取来自患者的声音,同时利用隔离罩5隔绝外部的声音感染,便于医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了该听诊器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管8、密封板9、推杆10、第一弹簧11和推块12,所述抽气管8固定在支架3上,所述抽气管8的底部通过软管7与隔离罩5的内侧连接,所述密封板9设置在抽气管8内,所述密封板9的外周与抽气管8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抽气管8内的底部和密封板9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块12通过推杆10固定在密封板9的远离第一弹簧11的一侧。在对隔离罩5内部抽气时,通过推块12带动推杆10向抽气管8内部移动,使得密封板9在抽气管8的内部向靠近耳塞4的方向移动,使得将多余的空气通过软管7输送至隔离罩5中,并通过隔离罩5将空气排出,而后松开推块12,此时受压缩的第一弹簧11为恢复形变,推动密封板9向远离隔离罩5的方向移动,将隔离罩5内侧的空气通过软管7抽入到抽气管8内,从而实现了对隔离罩5内侧抽气的操作。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抽气管8内进灰,所述抽气管8的管口处设有滤网13,所述滤网13固定在抽气管8的内壁上,所述滤网13的中心处设有开孔,所述推杆10位于开孔的内侧。利用滤网13不仅可以防止抽气管8内进灰,影响密封板9和抽气管8内壁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还限制了密封板9的滑动范围,防止密封板9脱离抽气管8。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滑环6的位置,所述滑环6与支架3为过盈配合。通过滑环6与支架3支架3的过盈配合,便于固定滑环6的位置,防止滑环6松动。作为优选,为了使该听诊器佩戴舒适,所述隔离罩5的制作材料为硅胶。硅胶具有柔软的弹性,可使听诊器佩戴更为舒适。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15、第二弹簧16和两个凸板14,所述连接管15的中心处与导音管2连接,所述导音管2的两端均设有开孔,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听诊头(1)、导音管(2)、连接组件和两个接收组件,所述听诊头(1)通过导音管(2)与连接组件连接,两个接收组件分别位于连接组件的两端;/n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支架(3)、耳塞(4)、隔离罩(5)、滑环(6)、软管(7)和抽气组件,所述支架(3)的形状为U形,所述支架(3)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耳塞(4)固定在支架(3)的另一端,所述支架(3)的靠近耳塞(4)的一端的外周与滑环(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罩(5)的形状为喇叭形,所述耳塞(4)位于隔离罩(5)的内侧,所述隔离罩(5)与滑环(6)固连接,所述抽气组件通过软管(7)与隔离罩(5)的内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听诊头(1)、导音管(2)、连接组件和两个接收组件,所述听诊头(1)通过导音管(2)与连接组件连接,两个接收组件分别位于连接组件的两端;
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支架(3)、耳塞(4)、隔离罩(5)、滑环(6)、软管(7)和抽气组件,所述支架(3)的形状为U形,所述支架(3)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耳塞(4)固定在支架(3)的另一端,所述支架(3)的靠近耳塞(4)的一端的外周与滑环(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隔离罩(5)的形状为喇叭形,所述耳塞(4)位于隔离罩(5)的内侧,所述隔离罩(5)与滑环(6)固连接,所述抽气组件通过软管(7)与隔离罩(5)的内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心内科的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听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气管(8)、密封板(9)、推杆(10)、第一弹簧(11)和推块(12),所述抽气管(8)固定在支架(3)上,所述抽气管(8)的底部通过软管(7)与隔离罩(5)的内侧连接,所述密封板(9)设置在抽气管(8)内,所述密封板(9)的外周与抽气管(8)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抽气管(8)内的底部和密封板(9)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好时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