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具有其的电热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43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杯盖及具有其的电热水杯,该杯盖包括盖体和弹性件,盖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和排气通道,内盖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泄压孔,排气通道的一端经由泄压孔与容纳腔连通,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盖体用于与电热水杯的杯体配合,以将杯体的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弹性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件用于将杯体的内部空间与泄压孔隔离,弹性件能够向形变空间发生形变,以将内部空间与泄压孔连通。杯盖用于电热水杯时,不加热状态下弹性件将内部空间与泄压孔隔离,加热状态下,高压蒸汽使弹性件向形变空间发生弹性形变,内部空间与泄压孔连通,高压蒸气经排气通道排放至大气中,降低了盛水腔内的压力,保证了用户使用电热水杯合盖烧水时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盖及具有其的电热水杯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杯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电热水杯。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电热水杯以其方便快捷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电热水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对杯体内的水实现加热,电热水杯在加热过程中,杯体内的水温度不断升高,从而产生水蒸气,如果杯盖将杯体密封,产生的水蒸气被积蓄在杯体内不能及时排出,杯体内的压力会伴随加热而逐渐升高,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通过标识牌或说明书提醒用户在使用电热水杯进行烧水时,需要将杯盖与杯体分离,即开盖烧水,从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由于用户疏忽等原因出现在烧水过程中杯盖与杯体不分离,即合盖烧水,导致用户的使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出现合盖烧水时用户使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杯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盖部和设置在所述内盖部的外侧的外盖部,所述内盖部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内盖部与所述外盖部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内盖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经由所述泄压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盖体用于与电热水杯的杯体配合,从而将所述杯体的杯口封闭;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杯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性件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与所述杯体的内部空间隔离,所述弹性件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根据本技术的杯盖,当应用于电热水杯时,电热水杯包括有杯体,杯体内具有盛水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通过杯口与外界连通,杯盖与杯体配合时,开口端进入到容纳腔中,杯盖包覆在杯口外侧,此时,杯口抵靠在弹性件上。在第一状态下,即电热水杯不加热时,弹性件将杯体的内部空间与泄压孔隔离,电热水杯处于保温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即当用户由于疏忽等原因未进行杯体与杯盖的分离而进行电热水杯的加热时,在加热过程中,内部空间中的水由于加热而产生水蒸气,水蒸气被积蓄在内部空间中,随着加热的进行,水蒸气的压力不断升高,当水蒸气达到预设压力时,水蒸气挤压弹性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弹性件与杯口之间出现缝隙,使得杯体的内部空间与泄压孔连通,高压水蒸汽经泄压孔进入到排气通道中,再经排气通道排放至大气中,从而降实现了泄压操作,进而避免了由于用户疏忽等原因出现合盖烧水时,用户使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杯盖,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形变空间,所述弹性能够向所述形变空间发生形变以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二状态,从而使所述泄压孔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形变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杯口抵接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2毫米。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形成所述形变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厚度为1~2毫米。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环形圈,所述环形圈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所述底面,所述杯体与所述杯盖配合时,所述杯口抵靠在所述环形圈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上,所述环形圈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盖部和所述内盖部均为塑料件,所述外盖部与所述内盖部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并且/或者所述支撑部为金属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内盖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盖部的外壁面上的排气槽和/或设置在所述外盖部的内壁面上的排气槽。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热水杯,所述电热水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设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杯口与外界连通;杯盖,所述杯盖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配合,以将所述杯口封闭;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杯体内。根据本技术的电热水杯,杯体内具有盛水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通过杯口与外界连通,杯盖与杯体配合时,开口端进入到容纳腔中,杯盖包覆在杯口外侧,此时,杯口抵靠在弹性件上。在第一状态下,即电热水杯不加热时,弹性件将杯体的内部空间与泄压孔隔离,电热水杯处于保温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即当用户由于疏忽等原因未进行杯体与杯盖的分离而进行电热水杯的加热时,在加热过程中,内部空间中的水由于加热而产生水蒸气,水蒸气被积蓄在内部空间中,随着加热的进行,水蒸气的压力不断升高,当水蒸气达到预设压力时,水蒸气挤压弹性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由于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弹性件与杯口之间出现缝隙,使得杯体的内部空间与泄压孔连通,高压水蒸汽经泄压孔进入到排气通道中,再经排气通道排放至大气中,从而降实现了泄压操作,进而避免了由于用户疏忽等原因出现合盖烧水时,用户使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杯盖应用于电热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电热水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杯盖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示杯盖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内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杯盖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所示杯盖应用于电热水杯的剖视图(未加热状态);图9为图8中所示电热水杯的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所示杯盖应用于电热水杯的剖视图(加热状态);图11为图10中所示电热水杯的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黑色箭头表示高压蒸汽的流向);图12为杯盖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杯盖应用于电热水杯的剖视图(未加热状态);图14为图13中所示电热水杯的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2所示杯盖应用于电热水杯的剖视图(加热状态);图16为图15中所示电热水杯的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黑色箭头表示高压蒸汽的流向)。100为杯盖,200为杯体;11为外盖部,12为内盖部,121为容纳腔,122为第一螺牙,123为泄压孔,124为排气槽,125为卡槽,126为环形槽,13为弹性件,131为凹槽,14为支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盖部(12)和设置在所述内盖部(12)的外侧的外盖部(11),所述内盖部(12)内形成有容纳腔(121),所述内盖部(12)与所述外盖部(11)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15),所述内盖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泄压孔(123),所述排气通道(15)的一端经由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容纳腔(121)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5)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盖体用于与电热水杯的杯体(200)配合,从而将所述杯体(200)的杯口(211)封闭;/n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设置在所述杯口(211)与所述容纳腔(121)的底面之间,所述弹性件(13)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杯体(200)的内部空间(213)隔离,所述弹性件(13)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内部空间(2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盖部(12)和设置在所述内盖部(12)的外侧的外盖部(11),所述内盖部(12)内形成有容纳腔(121),所述内盖部(12)与所述外盖部(11)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15),所述内盖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泄压孔(123),所述排气通道(15)的一端经由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容纳腔(121)连通,所述排气通道(15)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盖体用于与电热水杯的杯体(200)配合,从而将所述杯体(200)的杯口(211)封闭;
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设置在所述杯口(211)与所述容纳腔(121)的底面之间,所述弹性件(13)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杯体(200)的内部空间(213)隔离,所述弹性件(13)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内部空间(2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形变空间,所述弹性能够向所述形变空间发生形变以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二状态,从而使所述泄压孔(123)与所述内部空间(2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朝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面开设有凹槽(131),所述凹槽(131)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形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与所述杯口(211)抵接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凹槽(13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126),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罗刚陈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