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明京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39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和吊管,所述吊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结构的密封塞,所述吊管的另一端与针管连接,所述吊管中的一部分设有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底部连接有浮力塞,所述浮力塞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浮力塞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密封连接有气筒,所述气筒由筒体、阀杆和排气口组成,所述气筒与进气孔密封连接,所述气筒的筒体密封贯穿排气筒的底部并且阀杆和推板部分位于排气筒外。优点在于:当输液完成后,通过磁铁环将浮力塞吸附至密封吊管的状态,避免造成剩余的空气注入血管内,并且在空气与铁粉的缓慢氧化过程中对药液适量加热,起到保温效果,也避免了血管受冷收缩,影响输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
技术介绍
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现有技术中在输液过程中,由于一次性给药量较大,并且药液温度较低,因此,在长时间输入较冷的药液后,人体会产生不适现象,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输液,在产时间输入较冷的药液会使其血管收缩,影响药效,而在实际使用时,常常通过加热水袋来实现温热输液,而热水袋保温效果较差,并且不够方便,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输液时如果长时间输入大量较冷的药液会产生较明显的不适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和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结构的密封塞,所述吊管的另一端与针管连接,所述吊管中的一部分设有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底部连接有浮力塞,所述浮力塞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浮力塞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密封连接有气筒,所述气筒由筒体、阀杆和排气口组成,所述气筒的排气口部分与进气孔密封连接,所述气筒的筒体密封贯穿排气筒的底部并且阀杆和推板部分位于排气筒外,所述排气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吊管外的磁铁环,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由透气膜和放置在透气膜上的铁粉组成,所述浮力塞上的进气孔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浮力塞采用橡胶材料组成,所述进气孔位于浮力塞内的一端设有气流通道并且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位于空腔的右侧壁上。在上述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中,所述浮力塞在充气状态下处于球型结构而干瘪状态下处于圆柱型结构,所述。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在吊管中设置空心的浮力塞,从而实现避免向静脉能输入空气造成血栓的问题,在输液之前,浮力塞内部处于干瘪状态,其内部气体较少,使得加热层中的铁粉被磁铁环吸引而位于排气筒的底部,处于初始状态;2、而当吊管与输液瓶连接后,在重力作用下,药液进入排气筒内,此时通过气筒向浮力塞内输入空气,一方面使得浮力塞内空腔被气体填充从而向外膨胀,使得自身由初始状态下圆柱型结构变成充气后的球型结构,另一方面使得自身体积增大后相对密度降低,从而使自身密度小于药液的密度而受到浮力;3、在充气过程中,由于空腔体积变大,因此橡胶结构的浮力塞内壁将由厚变薄,而气流通道将逐渐被挤压,使得原本与进气孔密封连接的气流通道与进气孔脱离,并且在药液浮力作用下,实现最终浮力塞脱离与气筒的固定,并处于漂浮在药液表面的作用,而这样的好处在于,当输液瓶中的药液用尽后,将会使得吊管内的液位下降,当浮力塞最终回到初始位置时,在磁铁环的吸引下将浮力塞吸附至密封吊管的状态,此时排气筒内的剩余空气将无法进入下侧的针管内,造成空气注射入血管的问题;4、于此同时,向空腔内输入的空气将与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缓慢放热,实现对浮力塞的加热效果,而浮力塞被加热后将会持续对药液进行保温,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输入至人体的药液太冷而造成不适感,同时由于铁粉数量较少也不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造成危险;5、膨胀后的浮力塞处于球型状态,而在使用时,输液瓶进入排气筒是以液滴形式进入的,则液滴在进入排气筒时均会对位于药液顶部的浮力塞有一个下压作用,这样会使得浮力塞内部产生一个小幅度的振动,从而使得铁粉发生振动,提高与输入空气的接触面积,而提高铁粉的反应程度,也使得浮力塞始终维持一个加热状态,并且在输液完成后,空腔底部始终会存在部分未反应的铁粉,这样会使得当浮力塞位于排气筒底部时,铁粉自动被磁铁环吸引,提高浮力塞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输液瓶、2连接塞、3排气筒、4吊管、5浮力塞、6磁铁环、7气筒、8气流通道、9加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1和吊管4,吊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结构的密封塞,吊管4的另一端与针管连接,吊管4中的一部分设有排气筒3,排气筒3底部连接有浮力塞5,浮力塞5内部开设有空腔,浮力塞5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密封连接有气筒7,气筒7由筒体、阀杆和排气口组成,气筒7的排气口部分与进气孔密封连接,气筒7的筒体密封贯穿排气筒3的底部并且阀杆和推板部分位于排气筒3外,排气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吊管4外的磁铁环6,空腔底部设有加热层9,加热层9均匀分布在空腔底部;加热层9由透气膜和放置在透气膜上的铁粉组成,并且在干瘪状态下保持相对真空,而铁粉具有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效果,并且放热的效果,浮力塞5上的进气孔密封连接有单向阀,浮力塞5采用橡胶材料组成,具有形变空间,使得自身体积在充气状态下会膨胀,进气孔位于浮力塞5内的一端设有气流通道8并且气流通道8的另一端位于空腔的右侧壁上,浮力塞5在充气状态下处于球型结构而干瘪状态下处于圆柱型结构,使得当充气后,浮力塞5方面在自身体积膨胀后相对密度降低,可以漂浮在药液表面,另一方面,球型的浮力塞5更容易在液滴落下的过程中产生振动。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处于初始状态下,空腔内部仅有加热层9,而保持相对真空状态,此时磁铁环6对铁粉吸引,使得浮力塞5被固定在排气筒3的底部,当将输液瓶1与吊管4连接后,通过气筒7将浮力塞5中充气,使得浮力塞5膨胀,自身密度逐渐下降,并最终能够漂浮在药液上并克服磁铁环6对铁粉的吸引力,同时铁粉和进入空腔中的空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放热,起到对药液持续加热的效果,而在反应中,由于液滴不停滴落在浮力塞5上,使得浮力塞5空腔中始终存在一个周期的振动,从而使得铁粉在震动中提高与空气的反应面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吊管4与输液瓶1连接后,在重力作用下,药液进入排气筒3内,此时通过气筒7向浮力塞5内输入空气,一方面使得浮力塞5内空腔被气体填充从而向外膨胀,使得自身由初始状态下圆柱型结构变成充气后的球型结构,另一方面使得自身体积增大后相对密度降低,从而使自身密度小于药液的密度而受到浮力处于漂浮状态,而气流通道在浮力塞5内壁被挤压过程中逐渐关闭,形成内部密闭结构,此时空腔内的气体将逐渐与加热层中的铁粉反应,产生热量,并传递至药液中,起到保温和适量加热的效果;而当输液瓶1中药液用尽后,假设病人没有发现,此时吊管4液位将继续下降,使得浮力塞5最终处于排气筒3底部,此时磁铁环6对浮力塞5空腔底部未反应的铁粉吸引可以将吊管4位于气筒7下方的部分密封,此时液位将无法继续下降,从而避免药液完全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1)、连接塞(2)和吊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结构的密封塞,所述吊管(4)的另一端与针管连接,所述吊管(4)中的一部分设有排气筒(3),所述排气筒(3)底部连接有浮力塞(5),所述浮力塞(5)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浮力塞(5)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密封连接有气筒(7),所述气筒(7)由筒体、阀杆和排气口组成,所述气筒(7)的排气口部分与进气孔密封连接,所述气筒(7)的筒体密封贯穿排气筒(3)的底部并且阀杆和推板部分位于排气筒(3)外,所述排气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吊管(4)外的磁铁环(6),所述空腔底部设有加热层(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温防漏气效果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1)、连接塞(2)和吊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结构的密封塞,所述吊管(4)的另一端与针管连接,所述吊管(4)中的一部分设有排气筒(3),所述排气筒(3)底部连接有浮力塞(5),所述浮力塞(5)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浮力塞(5)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密封连接有气筒(7),所述气筒(7)由筒体、阀杆和排气口组成,所述气筒(7)的排气口部分与进气孔密封连接,所述气筒(7)的筒体密封贯穿排气筒(3)的底部并且阀杆和推板部分位于排气筒(3)外,所述排气筒(3)的底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明京
申请(专利权)人:陆明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