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38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包括纱网,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与纱网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坐垫的使用寿命,避免坐垫下凹,导致不美观影响使用者心情的有益效果,其主要用于坐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
本技术属于坐垫
,尤其涉及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
技术介绍
坐垫的饰面织物选材广泛,如一般的棉布、绒布、锦缎、尼龙或麻布等均可,也可选用素色布面,从其它织物上剪下自己喜爱的图案或者有趣的图案形象等缝于其上,自己动手,其乐融融,既经济,装饰性又很强。内芯可用海绵、PP棉、泡沫塑料、棉花或碎布等充填,目前的坐垫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填充内芯会发生形变,导致内芯下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坐垫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填充内芯会发生形变,导致内芯下凹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包括纱网,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与纱网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气囊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气管,所述纱网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接头,所述气管的右端与接头的左端固定连通。所述纱网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插头,所述插头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片,所述纱网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插头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两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面均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底面与第三气囊。所述气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弹簧将第二支撑板顶起,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通过气管开始进行抽气,通过第三气囊进气膨胀将海绵块顶起,实现对海绵块进行快速回弹,并且结构简单,提高整体坐垫的散热性能和回弹性,提高坐垫的使用寿命,避免坐垫下凹,导致不美观影响使用者心情,提高坐垫的使用时舒适性,避免坐垫出现滑落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纱网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纱网、2弹簧、3支撑柱、4第一支撑板、5固定环、6支撑块、7海绵块、8第二气囊、9第一通孔、10接头、11连接块、12卡槽、13卡片、14插头、15松紧带、16第二支撑板、17第二通孔、18第三气囊、19连接管、20第一气囊、21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包括纱网1,纱网1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支撑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0,第一支撑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底面与纱网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4的上方放置有第二气囊8,第二气囊8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9,两个连接管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7的内部,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2,纱网1的内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18,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7,两个连接管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20和第三气囊1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通。本技术中,第二气囊8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气管21,纱网1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接头10,气管21的右端与接头10的左端固定连通,通过气管21将空气排出和进入,避免第二气囊8受力过大导致出现炸裂现象;纱网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松紧带15,松紧带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插头14,插头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片13,纱网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2,插头14延伸至卡槽12的内部,通过松紧带15将坐垫固定在左移上,避免坐垫脱落;第一支撑板4的上方放置有两组支撑柱3,每个支撑柱3的底面均与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柱3对第二支撑板16进行限位,避免将第二气囊8压破;纱网1的内部放置有海绵块7,海绵块7的底面与第三气囊18,通过海绵块7增加坐垫的柔软性,提高人们的舒适度;气管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支撑块6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块6支撑气管21,避免气管21出现脱落现象。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松紧带15绕过座椅,将插头14插入卡槽12内部,坐在纱网1的上方,对海绵块7进行挤压,通过海绵块7对第三气囊18进行压迫,第三气囊18内的空气通过挤压进入第二气囊8,第二气囊8通过气管21将空气排出,通过将空气排入第一气囊20内部一部分,通过支撑柱3对第二支撑板16进行支撑,当起身后弹簧2将第二支撑板16顶起,第二气囊8和第三气囊18通过气管21开始进行抽气,通过第三气囊18进气膨胀将海绵块7顶起。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包括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与纱网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包括纱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与纱网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所述纱网的内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回弹的座椅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气管,所述纱网的右侧面固定镶嵌有接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方椅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