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凯专利>正文

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203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包括壳体、顶盒、报警电路、电路开关、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壳体上端敞口,其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缺口,所述顶盒可拆卸的密封安装于壳体上端敞口处,所述报警电路置于所述顶盒内,其电路上连接有报警灯,且该报警灯裸露于所述顶盒上端,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上端与置于所述顶盒内的所述电路开关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引诱白蚁的引诱食物,所述支撑件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物件,并装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支撑所述连接件悬空。优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准确的反应装置内是否有白蚁经过,易于维护,能反复多次使用,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蚁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是白蚁灾害大国,白蚁的生物习性是畏光,喜潮,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栖息活动地通常是深入地底,或是在不见光的地方,发现困难。目前防治流程是:预防-发现-灭治,因白蚁特殊的生存活动环境,想要灭治白蚁,如何早期发现白蚁就成了一个难题。目前使用的防治手段:一方面是人工检查,发现有白蚁活动的痕迹后,利用微波,红外,声波等探测手段进一步定位隐藏在深处的白蚁的位置,从而施药灭治。另一方面是使用传统诱杀盒和自动诱杀盒等报警装置。在需要防治的位置,安装并埋入传统诱杀盒,盒内有白蚁喜食的松木等诱杀物,需人工定期打开盒盖检查有无白蚁,达到预防效果。但是若同时投放诱杀盒数量很多,这种预防措施就费时费力,也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定位有蚁害的是那一个诱杀盒。自动诱杀盒也是在特定位置埋入盒体,装置中有白蚁活动时,能够自动报警,并且采用多种报警方式,如机械报警,红外报警,气体检测报警,特定食性诱饵报警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诸如防水性差,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不能反复使用,过于灵敏和误判,白蚁与其他生物识别不清,维护不便等问题。本技术属于自动诱杀盒一种,重新设计白蚁触发报警结构,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包括壳体、顶盒、报警电路、电路开关、连接件和支撑件,上述壳体上端敞口,其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缺口,上述顶盒可拆卸的密封安装于壳体上端敞口处,上述报警电路置于上述顶盒内,其电路上连接有报警灯,且该报警灯裸露于上述顶盒上端,上述连接件置于上述壳体内,其上端与置于上述顶盒内的上述电路开关连接,上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引诱白蚁的引诱食物,上述支撑件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物件,并装配于上述壳体内,上述连接件与上述支撑件连接,以支撑上述连接件悬空,初始状态,上述电路开关开路,且上述连接件悬空,当上述支撑件断裂后,上述连接件在重力下掉落,并带动上述电路开关闭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准确的反应装置内是否有白蚁经过,易于维护,能反复多次使用,使用成本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上述报警电路包括正极、负极和电池,上述正极、负极间隔置于上述顶盒底壁上,并分别通过导线与上述电池和报警灯相串联,上述电路开关为金属片,并置于上述正极和负极上方,上述顶盒底壁对应上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位置开有供连接件上端穿过的孔位,上述连接件上端穿过该孔位后与上述电路开关下端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个装置原理较为简单,成本低。进一步,上述连接件包括底盘和顶杆,上述底盘水平置于上述壳体内,并与上述支撑件连接,上述顶杆竖直固定于上述底盘上端,上述顶杆的上端穿过上述孔位后与上述电路开关下端连接,上述引诱食物置放于上述底盘上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进一步,上述支撑件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绳索,该绳索的两端分别系于上述壳体两侧内壁下端,上述连接件的下端搁置于该绳索上,或与该绳索连接固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简单、方便,易于更换。进一步,上述支撑件为棉绳或木质纤维绳。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易于白蚁啃食断裂,使得白蚁啃食优先级高于引诱食物。进一步,上述引诱食物为松木块。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白蚁引诱效果佳。进一步,上述壳体内还设有白蚁灭杀单元。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警示的同时灭杀白蚁,效果较好。进一步,上述白蚁灭杀单元为灭杀药剂,该灭杀药剂喷涂于上述引诱食物表面,或置于引诱食物内部开设的药剂腔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制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的开关开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的开关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的开关开路的断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的开关闭合后的断面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顶盒,3、电路开关,4、连接件,5、支撑件,6、引诱食物,41、底盘,42、顶杆,71、报警灯,72、正极,73、负极,74、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顶盒2、报警电路、电路开关3、连接件4和支撑件5,上述壳体1上端敞口,其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缺口,上述顶盒2可拆卸的密封安装于壳体1上端敞口处,上述报警电路置于上述顶盒2内,其电路上连接有报警灯71,且该报警灯71裸露于上述顶盒2上端,上述连接件4置于上述壳体1内,其上端与置于上述顶盒2内的上述电路开关3连接,上述连接件4上设有用于引诱白蚁的引诱食物6,上述支撑件5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物件,并装配于上述壳体1内,上述连接件4与上述支撑件5连接,以支撑上述连接件4悬空。使用时,将整个装置埋于待检测地域的地表以下,确保报警灯71裸露于地面上,当该地域有白蚁经过时,白蚁首先由壳体1的缺口进入内部,并啃食支撑件5,同时啃食引诱食物,支撑件5在被啃食断裂的同时,其失去支撑拦截作用,连接件4受自身重力作用下坠,并带动电路开关3闭合,整个报警电路接通,报警灯71常亮,工作人员即可通过报警灯71的状态来判断装置内是否有白蚁经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引诱食物6和支撑件5均为白蚁喜食物,因此,白蚁进入后必然会将支撑件5与引诱食物蛀掉。上述报警灯71也可以等同替换为蜂鸣器,或者在整个报警电路上串联蜂鸣器,以提高警示的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报警电路包括正极72、负极73和电池74,上述正极72、负极73间隔置于上述顶盒2底壁上,并分别通过导线与上述电池74和报警灯71相串联,上述电路开关3为金属片,并置于上述正极72和负极73上方,上述顶盒2底壁对应上述正极72和负极73之间的位置开有供连接件4上端穿过的孔位,上述连接件4上端穿过该孔位后与上述电路开关3下端连接(可以是用胶水粘结或是其他方式的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支撑件5被咬断后失去支撑作用,连接件4受自身重力作用下坠,同时带动金属片(电路开关3)一体下坠,直至与正极72和负极73接触,使得整个报警电路闭合,整个电路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灵巧,能够准确的检测白蚁是否经过蛀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孔位的大小与连接件4相匹配,确保连接件4掉落时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歪斜,从而确保连接件4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顶盒(2)、报警电路、电路开关(3)、连接件(4)和支撑件(5),所述壳体(1)上端敞口,其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缺口,所述顶盒(2)可拆卸的密封安装于壳体(1)上端敞口处,所述报警电路置于所述顶盒(2)内,其电路上连接有报警灯(71),且该报警灯(71)裸露于所述顶盒(2)上端,所述连接件(4)置于所述壳体(1)内,其上端与置于所述顶盒(2)内的所述电路开关(3)连接,所述连接件(4)上设有用于引诱白蚁的引诱食物(6),所述支撑件(5)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物件,并装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支撑件(5)连接,以支撑所述连接件(4)悬空,初始状态,所述电路开关(3)开路,且所述连接件(4)悬空,当所述支撑件(5)断裂后,所述连接件(4)在重力下掉落,并带动所述电路开关(3)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顶盒(2)、报警电路、电路开关(3)、连接件(4)和支撑件(5),所述壳体(1)上端敞口,其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缺口,所述顶盒(2)可拆卸的密封安装于壳体(1)上端敞口处,所述报警电路置于所述顶盒(2)内,其电路上连接有报警灯(71),且该报警灯(71)裸露于所述顶盒(2)上端,所述连接件(4)置于所述壳体(1)内,其上端与置于所述顶盒(2)内的所述电路开关(3)连接,所述连接件(4)上设有用于引诱白蚁的引诱食物(6),所述支撑件(5)为易于引诱白蚁咬断的物件,并装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支撑件(5)连接,以支撑所述连接件(4)悬空,初始状态,所述电路开关(3)开路,且所述连接件(4)悬空,当所述支撑件(5)断裂后,所述连接件(4)在重力下掉落,并带动所述电路开关(3)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包括正极(72)、负极(73)和电池(74),所述正极(72)、负极(73)间隔置于所述顶盒(2)底壁上,并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74)和报警灯(71)相串联,所述电路开关(3)为金属片,并置于所述正极(72)和负极(73)上方,所述顶盒(2)底壁对应所述正极(72)和负极(73)之间的位置开有供连接件(4)上端穿过的孔位,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李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