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13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外棚,所述外棚的内侧设置有内棚,所述外棚与内棚之间形成内外棚夹层,所述外棚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内棚的内部靠近冷风机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暖风机,所述内棚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排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融合了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与常规大棚技术,使新的生产方式集中了工厂化生产的优点,更集中了常规大棚的优点,从而实现半自动化的工厂化生产,节约了建设投资,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使用太阳能加温,可用低功率风机解决升温保温问题,避免了工厂化生产中高能耗问题,避免常规大棚生产中管理人员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
技术介绍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属高原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一年分为旱季、雨季两个季节,从每年的11月—1月为旱季,2—3月为小雨季,4—5月为小旱季,6—10月为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年温差相对国内其他地方较小,日温差较国内其他地方大,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日温差能达到30℃以上。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导致了食用菌大棚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冬季日温差较大,下午3时气温可达25℃,夜间气温低至-10℃,加之食用菌大棚覆盖大棚膜,保温性能差,温室效应强,造成了中午棚内温度高达30℃以上,夜间棚温-5℃左右的现象,菌袋根据气温变化,在0℃—10℃之间变换,给食用菌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如菌袋发菌慢,蘑菇长得慢,感染率高;2、夏季中午气温达到30℃左右,棚内温度高于35℃,不得不拆膜降温,拆模又带来了菇蚊滋生的问题,黄菇病等病害严重;3、食用菌生产多需要新鲜空气,以增加棚内氧气含量,而通风会造成空气湿度下降,通风和保湿成了食用菌栽培种最大的矛盾;4、生产上常用保温被来解决保温问题,冬季每天早上卷起保温被,晚上放下保温被,夏季根据棚内温度适当收放保温被,以此来达到恒定棚内温度的目的,温度变化仍然很大;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包括外棚,所述外棚的内侧设置有内棚,所述外棚与内棚之间形成内外棚夹层,所述外棚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内棚的内部靠近冷风机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暖风机,所述冷风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冷风管。所述暖风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暖风管,所述内棚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排风管,所述内棚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外棚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储水罐,所述保温储水罐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冷水储水塔,所述内棚与保温储水罐之间固定设置有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外棚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关,所述冷水储水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水泵,所述保温储水罐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回水泵,所述保温储水罐的内部靠近回水泵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高压水泵,所述保温储水罐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内外棚夹层的底端侧面固定设置有通风管,所述排风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机,所述外棚的前侧设置有外棚门,所述内棚的前侧设置有内棚门。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自动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冷风机、暖风机、排风机、冷水泵、回水泵和高压水泵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棚的前侧靠近内棚门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活动窗,所述活动窗的底侧固定设置有搬运车轨道。优选的,所述回水泵的出水端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端口相连通,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端与高压水管相连通,所述冷水储水塔与保温储水罐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冷水泵的出水端与导水管向连通。优选的,所述通风管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过滤网层,所述过滤网层是一种铁质纱网构件。优选的,所述内棚的内侧上端位置处间隔固定设置有扰动风机。优选的,所述内棚内部侧壁靠近雾化喷嘴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照明灯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充分融合了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与常规大棚,使新的生产方式集中了工厂化生产的优点,更集中了常规大棚的优点,从而实现半自动化的工厂化生产,节约了建设投资。2、本技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使用太阳能加温,可用低功率风机解决升温保温问题,避免了工厂化生产中高能耗问题,更避免了常规大棚生产中管理人员费用高的问题。3、本技术解决了干热河谷地区夏季食用菌生产中的高温问题,更解决了高海拔冷凉地区的低温问题,使食用菌生产周年化,不受季节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的正视结构视图;图3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的俯视结构视图;图4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视图;图5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中自动控制开关的工作原理框图。图中:1、外棚;101、活动窗;2、内棚;3、通风管;4、搬运车轨道;5、冷风机;6、暖风机;7、外棚门;8、冷水储水塔;9、保温储水罐;10、太阳能热水器;11、排风管;12、导水管;13、回水泵;14、冷水泵;15、照明灯带;16、内棚门;17、扰动风机;18、高压水泵;19、高压水管;20、雾化喷嘴;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二氧化碳传感器;24、第二温度传感器;25、控制主机;26、自动控制开关;27、排风机;28、过滤网层;29、内外棚夹层;30、冷风管;31、暖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包括外棚1,外棚1的内侧设置有内棚2,外棚1与内棚2之间形成内外棚夹层29,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风机5,内棚2的内部靠近冷风机5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暖风机6,冷风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冷风管30。暖风机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暖风管31,内棚2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排风管11,内棚2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一温度传感器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湿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23,外棚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10,太阳能热水器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储水罐9,保温储水罐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冷水储水塔8,内棚2与保温储水罐9之间固定设置有高压水管19,高压水管1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20,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控制主机25,控制主机2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关26,冷水储水塔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水泵14,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回水泵13,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靠近回水泵1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高压水泵18,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4,内外棚夹层2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包括外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1)的内侧设置有内棚(2),所述外棚(1)与内棚(2)之间形成内外棚夹层(29),所述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风机(5),所述内棚(2)的内部靠近冷风机(5)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暖风机(6),所述冷风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冷风管(30),所述暖风机(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暖风管(31),所述内棚(2)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排风管(11),所述内棚(2)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湿度传感器(22),所述湿度传感器(2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23),所述外棚(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10),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储水罐(9),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冷水储水塔(8),所述内棚(2)与保温储水罐(9)之间固定设置有高压水管(19),所述高压水管(1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20),所述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控制主机(25),所述控制主机(2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关(26),所述冷水储水塔(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水泵(14),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回水泵(13),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靠近回水泵(1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高压水泵(18),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内外棚夹层(29)的底端侧面固定设置有通风管(3),所述排风管(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机(27),所述外棚(1)的前侧设置有外棚门(7),所述内棚(2)的前侧设置有内棚门(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食用菌双套大棚,包括外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1)的内侧设置有内棚(2),所述外棚(1)与内棚(2)之间形成内外棚夹层(29),所述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风机(5),所述内棚(2)的内部靠近冷风机(5)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暖风机(6),所述冷风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冷风管(30),所述暖风机(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暖风管(31),所述内棚(2)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排风管(11),所述内棚(2)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湿度传感器(22),所述湿度传感器(2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23),所述外棚(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热水器(10),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储水罐(9),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冷水储水塔(8),所述内棚(2)与保温储水罐(9)之间固定设置有高压水管(19),所述高压水管(1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20),所述外棚(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控制主机(25),所述控制主机(2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自动控制开关(26),所述冷水储水塔(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冷水泵(14),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回水泵(13),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靠近回水泵(13)的一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高压水泵(18),所述保温储水罐(9)的内部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内外棚夹层(29)的底端侧面固定设置有通风管(3),所述排风管(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机(27),所述外棚(1)的前侧设置有外棚门(7),所述内棚(2)的前侧设置有内棚门(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超浦文静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