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及其铺设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810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包括排水沟,截水沟和植土袋,所述排水沟内安装有输水管,且输水管与水泵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同时补水管与水泵的出口端固定连接,并且补水管的上端延伸至截水沟内部,截水沟设置在坡面的顶部,且截水沟内部安装有主管道,同时主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和过滤器,碎石层下侧是路基,且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坡脚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收集在排水沟内部的雨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可完成对截水沟进行补水工作,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及其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边坡
,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程中,由岩土筑成的路基边坡直接暴露在大气之中,长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岩土在水温条件作用下,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设置坡面防护,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坡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的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坡面的整体稳定性,在坡面通常会种植绿植,起到固土和美化的作用,坡面的绿植浇水作业通常是人工进行的,费时费力,同时在雨季,坡面上的边沟与截水沟内部的积水无法进行利用。在现有的边坡防护结构中,采用环保生态型太阳能滴灌系统较少,由于滴灌系统的施工较为复杂,且其与坡面防护结构融合后易出现塌陷,下沉等问题,一直以来,该技术难题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从而提出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陷,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所述截水沟、渗透管、排水沟和水泵具有截水沟内部过滤后的水通过支管流入到渗透管内部,对植土袋内部的土壤进行灌溉作业,同时收集在排水沟内部的雨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可完成对截水沟进行补水工作,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省时省力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包括排水沟,截水沟和植土袋,所述排水沟内安装有输水管,且所述输水管与水泵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同时补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口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补水管延伸至边坡上部的截水沟内部,且所述截水沟内部安装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垂直于路基布设,所述主管道上从下而上水平布设支管,所述支管沿每层土工格栅横向延伸入所述种植袋间,且所述支管的端部与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渗透管平行于坡面且垂直于所述支管设置;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边坡上,所述水泵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和过滤器,所述水泵通过所述太阳能板进行供电,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太阳能板的固定架上的配电箱中,其中控制器分别与水泵、电磁阀、液位计和土壤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植土袋外侧反包裹有钢塑土工格栅,即由下而上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在钢塑土工格栅上分层堆积植土袋,植土袋横竖交错排列而成,反复交替铺设多层,最上面用钢塑土工格栅反包回,即为一层铺设,由此向上铺设多层形成加筋土边坡;所述植土袋向内侧方向依次铺设有碎石层,回填土。优选的,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截水沟的剖面均为梯形设置,且排水沟依次通过输水管、水泵和补水管,与截水沟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截水沟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且排水沟与截水沟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液位计。优选的,植土袋为长方体,层状交错堆砌设置,四角平滑过渡,相邻两组植土袋之间形成沉降缝,同时植土袋内部安装有土壤湿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渗透管的外壁包裹有多孔的渗透层。优选的,所述支管固定在钢塑土工格栅上。优选的,所述渗透管的外侧包裹有渗透层,且渗透管固定在钢塑土工格栅上,渗透管的长度为5m。优选的,所述主管道上均匀设置有支管(支管数量可根据土工格栅网的铺设确定安装),且支管的端部与渗透管固定连接,同时渗透管设置在第一植土袋与第二植土袋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压实地基土,固定一层钢塑土工格栅,土质地基深度不应小于0.6米;步骤2,安装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边坡向阳处,安装水泵使其与所述太阳能板9电连接,在坡底挖所述排水沟1,坡顶挖截水沟13,由下而上垂直铺设主管道10,所述水泵11通过所述太阳能板9进行供电,所述排水沟1与所述截水沟13的剖面均为梯形设置,且排水沟1依次通过输水管3、水泵11和补水管12,与截水沟13相连通;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太阳能板9的固定架上的配电箱中,其中控制器分别与水泵11、电磁阀14、液位计19和土壤湿度传感器20电连接;步骤3,在钢塑土工格栅上由下而上分层堆积植土袋,所述植土袋由第一植土袋5和第二植土袋6横竖交错排列而成,所述第一植土袋5在所述第二植土袋6下方垂直于坡面铺设,所述第二植土袋6平行于坡面铺设,所述植土袋向内侧方向依次铺设有碎石层8,回填土15,最上面用钢塑土工格栅反包回,即为一层铺设,由此向上铺设多层形成加筋土边坡;步骤4,植土袋铺设时,顺向交错铺拼,袋与袋之间相互咬合在一起,以抵抗不均匀沉降,提高坡面稳定性;步骤5,沿所述主管道10从下而上水平布设支管7,所述支管7沿每层土工格栅横向延伸入所述种植袋间,所述支管7固定在每层钢塑土工格栅16上,且所述支管7的端部与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渗透管平行于坡面且垂直于所述支管7设置。优选的,钢塑土工格栅外表面涂聚乙烯保护层,并配合网孔尺寸105-115mm×170-180mm使用。优选的,所述植土袋的铺设方法,每安砌三层植土袋铺设一层整体钢塑土工格栅,第一层植土袋长边应垂直于坡面,第二层植土袋长边平行于坡面,第三层植土袋长边垂直于坡面安砌,植土袋铺设时,顺向交错铺拼,袋与袋之间相互咬合在一起,以抵抗灌溉系统长期渗水造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坡面稳定性,每铺设一层整体钢塑土工格栅后,设置5-10cm的小错台,即所述小错台是指钢塑土工格栅从上而下每层均比下一层向坡外错开一个平台,以利于草籽及覆土停留,稳固边坡,不易滑坡;每个植土袋统一均为长方体结构,长边是宽边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植土袋的另一种铺设方法,所述沉降缝沿整个坡面从上而下垂直设置,保持垂直上下贯通利于滴灌系统的渗水;在所述沉降缝两侧分别布设多层植土袋,每一侧的植土袋均按照以下方法铺设:第一层植土袋由第一植土袋和第二植土袋交错横向码放,所述第一植土袋和第二植土袋的长边均垂直于坡面码放,第二层植土袋由第一植土袋码放,其长边平行于坡面,第三层同第一层,如此往复,袋与袋之间相互咬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植土袋和第二植土袋的长边相同,第一植土袋宽边是第二植土袋宽边的两倍。沉降缝宽度为2~3cm最适合渗透排水,以及排出多余积水,减少结构的塌陷。优选的,当边坡为多级边坡时,则设置多个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即形成多级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每级边坡的顶部均设置截水沟,由下而上垂直铺设管道并与主管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收集在排水沟内部的雨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完成对截水沟进行补水工作,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省时省力的特点。同时,水泵只抽不灌,即从排水沟抽出的水输送至截水沟后,由其主管,支管通过重力势能方式运送至末端渗透管,再由渗透管壁的渗透孔灌溉,节能环保。2.截水沟内部过滤泥沙后的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包括排水沟(1),截水沟(13)和植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内安装有输水管(3),且所述输水管(3)与水泵(11)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同时补水管(12)与所述水泵(1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补水管(12)延伸至边坡上部的截水沟(13)内部,且所述截水沟(13)内部安装有主管道(10),所述主管道(10)垂直于路基布设,所述主管道(10)上从下而上水平布设支管(7),所述支管(7)沿每层土工格栅横向延伸入所述种植袋间,且所述支管(7)的端部与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渗透管平行于坡面且垂直于所述支管(7)设置;太阳能板(9)通过支架固定在边坡上,所述水泵(11)与所述太阳能板(9)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包括排水沟(1),截水沟(13)和植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内安装有输水管(3),且所述输水管(3)与水泵(11)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同时补水管(12)与所述水泵(1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补水管(12)延伸至边坡上部的截水沟(13)内部,且所述截水沟(13)内部安装有主管道(10),所述主管道(10)垂直于路基布设,所述主管道(10)上从下而上水平布设支管(7),所述支管(7)沿每层土工格栅横向延伸入所述种植袋间,且所述支管(7)的端部与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渗透管平行于坡面且垂直于所述支管(7)设置;太阳能板(9)通过支架固定在边坡上,所述水泵(11)与所述太阳能板(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0)上安装有电磁阀(14)和过滤器(18),所述水泵(11)通过所述太阳能板(9)进行供电,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太阳能板(9)的固定架上的配电箱中,其中控制器分别与水泵(11)、电磁阀(14)、液位计(19)和土壤湿度传感器(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土袋外侧反包裹有钢塑土工格栅(16),即由下而上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在钢塑土工格栅上分层堆积植土袋,所述植土袋横竖交错排列而成,最上面用钢塑土工格栅反包回,即为一层铺设,由此向上铺设多层形成加筋土边坡;所述植土袋向内侧方向依次铺设有碎石层(8),回填土(15),所述植土袋为长方体,四角平滑过渡,相邻两组植土袋之间形成沉降缝(17),同时植土袋内部安装有土壤湿度传感器(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与所述截水沟(13)的剖面均为梯形设置,且排水沟(1)依次通过输水管(3)、水泵(11)和补水管(12),与截水沟(13)相连通,所述排水沟(1)与所述截水沟(13)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2),且排水沟(1)与截水沟(13)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液位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表面设置出水孔,同时渗透管的外侧包裹有渗透层(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型加筋土边坡结构的太阳能滴灌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压实地基土,固定一层钢塑土工格栅,土质地基深度不应小于0.6米;
步骤2,安装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边坡向阳处,安装水泵使其与所述太阳能板(9)电连接,在坡底挖所述排水沟(1),坡顶挖截水沟(13),由下而上垂直铺设主管道(10),所述水泵(11)通过所述太阳能板(9)进行供电,所述排水沟(1)与所述截水沟(13)的剖面均为梯形设置,且排水沟(1)依次通过输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倜陈建业陶双成孔亚平唐建川刘家和朱春笋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