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线路板及通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045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线路板及通讯设备,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以及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形成有啮合部和非啮合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驱动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在第二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机构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驱动轮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装置、线路板及通讯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线路板及通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设备的带宽和速率不断提升,线路损耗对信号影响比较大,为了满足信号高速传输的要求,诞生了如图1所述的交换网板(SwitchFabricUnit,SFU)002与数据处理板(LineProcessingUnit,LPU)001的布局架构,也就是说,多个数据处理板001横插在同一个交换网板002上,交换网板002与相对应的每一个数据处理板001连接,以实现与每一个数据处理板001都能互通互联,若数据处理板001较多时,就会造成交换网板002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同样也造成交换网板002与数据处理板001插拔时产生较大的插拔力,为交换网板002的维护造成极大的不便,降低交换网板002的可维护性。通常对交换网板002的维护主要是对布局在交换网板002上的芯片003(参照图2)及关联的电路器件进行维护,为了提高对芯片003及关联的电路器件的维护性,参照图3,将芯片003设置在活动交换网板0022上,再将活动交换网板0022活动设置在与固定交换网板0021上,固定交换网板0021与相对应的每一个数据处理板001连接。即当需要维护芯片003时,仅需将可活动交换网板0022拆下,方便实现芯片003的维护动作。参照图3和图4,为了保障活动交换网板0022与固定交换网板0021信号的互通,受限于活动交换网板0022尺寸的限定,不仅需要在活动交换网板0022的相对第一连接端004的侧面设置与第一连接端004相配合的第二连接端005,参照图4,还需要在活动交换网板0022的与第二连接端005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连接器006,参照图5,连接器006通过连接线007连接第一连接端004,实现信号通道的连接。参照图4,连接器006包括相插接配合的插头0061和插座0062,具体插拔活动交换网板0022与固定交换网板0021时,第二连接端005需要沿第一直线S1移动以与第一连接端004插拔,插头0061需要沿与第一直线S1竖直的第二直线S2移动以实现与插座0062的插拔。参照图6,现有技术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A实现活动交换网板0022沿第一直线S1的移动,进而实现第二连接端005与第一连接端004的插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B实现插头0061沿第二直线S2的移动,具体实施时,先采用第一驱动机构A动作,使第二连接端005与第一连接端004插接或拔脱,再采用第二驱动机构B动作,使插头0061和插座0062插接或拔脱,最终完成活动交换网板0022与固定交换网板0021的插拔。但是,该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先后执行两个驱动机构最终实现两个方向的独立运动,两个运动没有实现互锁,有可能会对插头0061和插座0062造成损坏,且两个驱动机构操作不便,降低人机交换体验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线路板及通讯设备,通过同一个驱动轮带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运动,实现了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的运动,以及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的运动,操作方便,提高人机交换体验,且第一传动机构的运动与第二传动机构的运动互锁,采用该驱动装置安装插头和插座时,可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驱动机构误操作对插头和插座造成损伤的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以及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形成有啮合部和非啮合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驱动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在第二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机构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驱动轮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因为驱动轮形成有啮合部和非啮合部,第一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这样驱动轮就会带动第一传动机构运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但是,驱动轮不会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以使第二移动件静止不动,实现了通过驱动轮和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的运动;第二传动机构与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机构就处于非啮合部的位置,驱动轮就会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由于驱动轮不会带动第一传动机构运动,这样第一移动件静止不动,实现了通过驱动轮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的运动。也就是说,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中的一个运动时,另一个静止。该驱动装置通过一个驱动轮的转动带动两个移动件沿各自运动方向的独立运动,具体操作时,相比现有的通过两个驱动机构带动相对应的移动件运动,操作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人机交换体验。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轮和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在第一移动件上,第二传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移动件连接或分离的插接结构,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件靠近第二移动件时,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二移动件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移动件朝远离第二移动件方向运动时,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二移动件分离。将驱动轮和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件上,这样避免设置用于安装驱动轮和第二传动机构的安装件,减少了整个驱动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因为驱动轮和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件上,即当第一移动件与运动时,驱动轮和第二传动机构也相对应的同步运动,为了实现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相互独立运动,当第一移动件运动时,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二移动件分离。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轮的外缘设置有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驱动轮的外缘且位于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之间形成光滑段,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形成啮合部,光滑段形成非啮合部,在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啮合齿啮合的情况下,第二传动机构与光滑段滑动配合,在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啮合齿啮合的情况下,第一传动机构与光滑段滑动配合。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形成的啮合部,以及光滑段形成的非啮合部,结构简单,制造也方便。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且啮合传动的过渡轮和推动轮,过渡轮的外缘设置有与第一啮合齿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和与光滑段滑动配合的第一光滑段,推动轮转动的路径上设置有固定件,在推动轮转动至与固定件抵接的情况下,固定件对推动轮施加推力,以使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通过驱动轮、过渡轮、推动件和固定件的相配合,将驱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的直线运动,结构比较简单,所占用的空间小,且通过啮合传动实现运动方向的改变,传动较稳定,进而使第一移动件在运动过程中平稳。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推动轮的外缘开设有卡槽,卡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固定件设置在第一移动件的旁侧,固定件位于卡槽内,固定件具有相对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在推动轮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一抵接面与第三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以及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n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形成有啮合部和非啮合部;/n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非啮合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非啮合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二直线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移动件沿第一直线运动,以及用于带动第二移动件沿第二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形成有啮合部和非啮合部;
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非啮合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非啮合部的位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第二直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或分离的插接结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靠近所述第二移动件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朝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移动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外缘设置有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所述驱动轮的外缘且位于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之间形成光滑段,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形成所述啮合部,所述光滑段形成所述非啮合部,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光滑段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啮合齿啮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光滑段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且啮合传动的过渡轮和推动轮,所述过渡轮的外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和与所述光滑段滑动配合的第一光滑段,所述推动轮转动的路径上设置有固定件,在所述推动轮转动至与所述固定件抵接的情况下,所述固定件对所述推动轮施加推力,以使所述第一移动件沿所述第一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轮的外缘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件的旁侧,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固定件具有相对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在所述推动轮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三抵接面抵接,以对所述推动轮施加沿第一方向的推力,在所述推动轮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四抵接面抵接,以对所述推动轮施加沿第二方向的推力,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且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的从动件,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件上且与所述从动件啮合传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绪光张少华焦泽龙李敬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