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93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型母线、固定座与侧扶结构;所述管型母线包括铝管导体及包覆于铝管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管型母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沿纵向相邻设置的一个管型母线的自由端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侧扶结构与所述固定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侧扶结构包括用于对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的绝缘滑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管型母线采用铝管导体传输电能,且通过固定座对管型母线进行固定,通过侧扶结构对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整体连接结构可靠,节省空间且节约成本,在保证大容量电能传输的同时能够减少重量,降低塔筒的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塔筒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塔筒内电能传输装置的上端连接发电机出线扭缆,其下端连接塔筒底部的变流柜,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传输至变流柜,最终进入风电场升压站,并入电网。目前,风力发电塔筒内使用铜芯电缆传输电能,随着风力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其电流亦将增大,所需铜芯电缆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很难布置在塔筒内;且数量增多后,使铜缆重量大幅增加,既增加了塔筒的载荷,又增加了建造成本。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在保证大容量电能传输的同时减少重量,降低塔筒的载荷,且节约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型母线、固定座与侧扶结构;所述管型母线包括铝管导体及包覆于所述铝管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管型母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沿纵向相邻设置的一个管型母线的自由端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侧扶结构与所述固定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侧扶结构包括用于对所述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的绝缘滑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自由端均由接线端子引出,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固定端的接线端子及与该固定端对应连接的自由端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接线箱壳体,所述接线箱壳体用于将所述固定端及与该固定端对应连接的自由端收容在内,所述接线箱壳体内还设有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包围在所述连接部外。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为铜铝过渡接线端子,所述连接部为软铜排。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托架、第一减震器及绝缘支架,所述托架包括固定于塔筒内的悬臂及固定在所述悬臂上的横托,所述横托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减震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减震器上,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横托架设在一对悬臂上,所述悬臂与横托为钢材制成。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滑套沿所述管型母线的纵向套在所述管型母线外,所述侧扶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塔筒内的扶架、设于所述扶架上的第二减震器及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器上的侧扶板,所述绝缘滑套固定在所述侧扶板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架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支撑部,所述管型母线设置在一对支撑部之间,每个支撑部上固定有一个第二减震器,所述侧扶板与一对第二减震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管型母线采用铝管导体传输电能,且通过固定座对管型母线进行固定,通过侧扶结构对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整体连接结构可靠,节省空间且节约成本,在保证大容量电能传输的同时能够减少重量,降低塔筒的载荷。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中管型母线与侧扶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管型母线与侧扶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管型母线10、固定端11、自由端12、接线端子13、螺栓131、固定座20、托架21、悬臂211、横托212、固定槽2121、第一减震器22、绝缘支架23、侧扶结构30、绝缘滑套31、扶架32、支撑部321、第二减震器33、侧扶板34、连接部40、接线箱壳体50、屏蔽筒6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型母线10、固定座20与侧扶结构30。具体的,管型母线10包括铝管导体及包覆于铝管导体外的绝缘层,铝材成本低,且质量较轻,集肤效应系数小,给塔筒带来的附加载荷较小,通过调整铝管导体的直径和壁厚可适应电流的增大,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管型母线10的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自由端12,管型母线10的固定端11固定于固定座20上,管型母线10的固定端11与沿纵向相邻设置的一个管型母线10的自由端12通过连接部40对应连接。侧扶结构30与固定座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侧扶结构30包括用于对管型母线10进行导向和限位的绝缘滑套31。可以理解,塔筒内可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的固定座20和侧扶结构30用以布置多段管型母线10,上下相邻两段塔筒的管型母线10通过连接部40连接,塔筒最上端的管型母线10通过进线连接结构连接风机的出线扭缆,塔筒最下端的管型母线10通过出线连接结构连接变流柜的进线电缆,以实现电能的传输。请参阅图1及图2,管型母线10的固定端11与自由端12均由接线端子13引出,连接部40用于将固定端11的接线端子13及与该固定端11对应连接的自由端12的接线端子13进行连接。优选的,固定座20上设有接线箱壳体50,接线箱壳体50用于将固定端11及与该固定端11对应连接的自由端12收容在内,接线箱壳体50内还设有屏蔽筒60,屏蔽筒60包围在连接部40外,以将连接部40密闭于接线箱壳体50内,结构安全,便于调整。本实施例中,屏蔽筒60的横截面为矩形;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屏蔽筒6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其它形状。接线端子13上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接线端子13通过螺栓131穿过连接孔与连接部4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3为铜铝过渡接线端子,连接部40为软铜排。进一步地,固定座20包括托架21、第一减震器22及绝缘支架23,托架21包括固定于塔筒内的悬臂211及固定在悬臂211上的横托212,横托212上开设有固定槽2121,第一减震器22固定于固定槽2121内,绝缘支架23固定在第一减震器22上,管型母线10的固定端11固定在绝缘支架23上,能够降低震动的影响,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固定端11的接线端子13一端与绝缘支架23贴合,以方便固定管型母线10,接线端子13的另一端沿绝缘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型母线、固定座与侧扶结构;所述管型母线包括铝管导体及包覆于所述铝管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管型母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沿纵向相邻设置的一个管型母线的自由端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侧扶结构与所述固定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侧扶结构包括用于对所述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的绝缘滑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型母线、固定座与侧扶结构;所述管型母线包括铝管导体及包覆于所述铝管导体外的绝缘层;所述管型母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沿纵向相邻设置的一个管型母线的自由端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所述侧扶结构与所述固定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侧扶结构包括用于对所述管型母线进行导向和限位的绝缘滑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型母线的固定端与自由端均由接线端子引出,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固定端的接线端子及与该固定端对应连接的自由端的接线端子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接线箱壳体,所述接线箱壳体用于将所述固定端及与该固定端对应连接的自由端收容在内,所述接线箱壳体内还设有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包围在所述连接部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仝志红胡平高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沃尔法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