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1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包括上均压环、下均压环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连接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内环表面设有充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充气式设计,与现有均压环相比,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大大减小体积和重量,方便存放、搬运及运输,提升试验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均压环运输过程中碰撞变形影响均压环性能的缺点,提升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
技术介绍
随着高压输电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提升,因此现场高压试验任务也不断增多。均压环具有减少电晕干扰,改善电场分布的重要作用,成为了各类高压试验中常用部件,也是高电压试验中的重要的辅助设备。在现场试验如直流耐压试验中均需要在高压接线端安装高电压均压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现场高压试验所使用的均压环主要为铝制或不锈钢均压环,其均压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尺寸,直径越大均压效果越好,例如,目前现场试验常用的800kv直流高压发生器均压环直径往往在2米以上。由于高压试验设备的电压等级高,对均压水平要求高,所以传统铝制或不锈钢均压环往往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容易造成存放及搬运不方便,现场吊装安装不易等问题。且现有均压环为硬质结构,在运输过程中易碰撞变形,影响均压性能。这些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类高压试验的现场,降低试验作业效率,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主要解决现有均压环体积大、运输易碰撞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包括上均压环、下均压环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内环表面设有充气口。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上环板和下环板;所述上环板一侧连接上均压环,上环板的另一侧连接柱体;所述柱体的一侧面上绕轴线均匀分布连接至少三根管体,所述柱体与下环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柱体的轴线位置设置贯穿的接线孔;所述下环板的另一侧连接下均压环。进一步,所述柱体为圆台。进一步,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尺寸规格一致且同轴线安装。进一步,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内层为充气式气囊内胆,材质为天然橡胶,外层采用芳纶不锈钢纤维混纺布。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铝,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型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采用双环结构,与单环结构相比,在同一环径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均压面积,更好的均压效果。均压环采用复合材质,外层采用芳纶不锈钢纤维混纺布,相比其他导电材料,具有具有超高强度、耐高温、耐酸碱好、抗老化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内层采用天然橡胶,相比其他材料,具有耐磨,耐热,耐酸碱,抗撕扯,抗屈挠龟裂,强度高等特点,提升均压环使用寿命。采用充气式设计,与现有均压环相比,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大大减小体积和重量,方便存放、搬运及运输,提升试验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均压环运输过程中碰撞变形影响均压环性能的缺点,提升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的俯视图;其中:1-上均压环;2-下均压环;3-支撑结构,30-上环板,31-下环板,32-柱体,33-管体,34-接线孔;4-充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本充气的双均压环可以实现采用更小环径的均压环满足均匀需求,使均压环轻量化、小型化,且为充气式的橡胶均压环,搬运方便,降低碰撞变形的风险。双均压环部分为主要承担改善电场分布功能的结构。所述的双均压环分为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两个部分,中间通过支撑结构3连接,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的尺寸规格一致且同轴线安装;双环设计相比于传统单环设计主要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在双环结构在同样环径情况下表面积更大,因此可以用更小的环径满足均压需求,减小均压环体积,做到轻量化,小型化;二是在试验接线时,双环结构引线从双环中间引出,相比单环从顶部引出,双环接线对表面电场影响更小,有更好的均压效果。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的内侧表面设有带有逆止功能的充气口4,充气口4设置在环内侧,减少对外表面电场的影响,使用时通过高压气泵充气,运输和存放时放气以减小体积。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上环板30、和下环板31;所述上环板30一侧连接上均压环1,上环板30的另一侧连接柱体32,优选地,所述柱体32为圆台,圆台内部作适当重量优化,如掏空,镂空等,所述柱体32的一侧面上绕轴线均匀分布连接至少三根管体33,所述柱体32与下环板31的一侧连接,所述柱体32的轴线位置设置贯穿的接线孔34;所述下环板31的另一侧连接下均压环2;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3的材质为铝,所述支撑结构3为一体成型件;支撑结构3主要承担两个功能:一是连接上压均环1和下均压环2,保证均压环充气后整体可靠连接且不变形;二是承担与高压线端连接的功能,金属支撑结构3保证均压环与线端可靠接触,不易晃动;三是接线孔34开在支撑结构3的中部,限定接线的径向运动,确保线端不致晃动而影响接线效果。优选地,双均压环材质为复合式结构,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的内层为充气式气囊内胆,材质为天然橡胶,具有耐磨,耐热,耐酸碱,抗撕扯,抗屈挠龟裂,强度高等特点并且重量轻,确保均压环轻量化;外层采用芳纶不锈钢纤维混纺布,该材质主要由芳纶纤维和不锈钢纤维组成,芳纶本身不具有导电性,但是具有超高强度、耐高温、耐酸碱好、抗老化等优点,通过加入微米级不锈钢纤维使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从而满足均压环改善电场分布的功能。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均压环(1)、下均压环(2)和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连接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的内环表面设有充气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均压环(1)、下均压环(2)和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连接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上均压环(1)和下均压环(2)的内环表面设有充气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试验用充气式均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上环板(30)和下环板(31);所述上环板(30)一侧连接上均压环(1),上环板(30)的另一侧连接柱体(32);所述柱体(32)的一侧面上绕轴线均匀分布连接至少三根管体(33),所述柱体(32)与下环板(31)的一侧连接,所述柱体(32)的轴线位置设置贯穿的接线孔(34);所述下环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潮黎建平王竣黄大为罗小彬王言罗朋振杨锡清曾航姜克如黄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