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77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嵌设有转盘,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驱动转盘的电机,所述转盘通过连接杆与第二安装板万向连接,所述转盘上还设有长度大于连接杆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远离转盘的一端设有球冠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滚球与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朝向转盘的一侧设有容纳滚球的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其转动过程稳定,使得仿真恐龙的头部在完成上下摆动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转动动作,提高了仿真恐龙模型的真实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仿真恐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仿真恐龙的头部,一般只能完成上下的摆动,动作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其转动过程稳定,使得仿真恐龙的头部在完成上下摆动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转动动作,提高了仿真恐龙模型的真实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连接于恐龙头部和恐龙身体之间,该转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恐龙身体的第一安装板和连接于恐龙头部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电机(电机由蓄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侧壁上嵌入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与第二安装板万向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在的中心轴线、所述转盘所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连接杆所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还设有与连接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所述调节杆的远离转盘的一端设有球冠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滚球与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朝向转盘的一侧设有容纳滚球的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通过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位于转盘中心处的连接杆通过万向球接头完成对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保证恐龙头部和恐龙身体的连接,转盘上偏心设置的调节杆在转盘转动时,始终通过滚球与第二安装板抵靠,调节杆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转盘转动时,即实现了恐龙头部相对恐龙身体的转动,弹簧的设置,一方面,可保证恐龙头部相对恐龙身体的结构位置的稳定,另一方面,方便恐龙头部的复位。通过控制软件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即可完成恐龙的转动动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恐龙头部可做稳定的小幅度转动,其转动过程稳定,使得仿真恐龙的头部在完成上下摆动(传统仿真恐龙的动作)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转动动作,提高了仿真恐龙模型的真实感。优选的,所述连接体的内凹面上设有填充有润滑脂的润滑脂槽,方便对滚球进行润滑,提高滚球滚动的流畅性。优选的,若干所述弹簧绕所述转盘所在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多组弹簧的设置,使得恐龙头部在转动时,能够保证稳定的连接及复位。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10°-20°,可保证恐龙头部转动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恐龙头部可做稳定的小幅度转动,其转动过程稳定,使得仿真恐龙的头部在完成上下摆动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转动动作,提高了仿真恐龙模型的真实感。2、润滑脂槽的设置,方便对滚球进行润滑,提高滚球滚动的流畅性。3、多组弹簧的设置,使得恐龙头部在转动时,能够保证稳定的连接及复位。4、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10°-20°,可保证恐龙头部转动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仿真恐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恐龙头部;2、恐龙身体;3、转动结构;310、第一安装板;311、轴承;312、转盘;313、电机;320、第二安装板;321、滑槽;322、万向球接头;323、滚球;330、连接杆;340、调节杆;350、连接体;351、润滑脂槽;36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连接于恐龙头部1和恐龙身体2之间,该转动结构3包括连接于恐龙身体2的第一安装板310和连接于恐龙头部1的第二安装板320,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的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电机313(电机313由蓄电池供电),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的朝向第二安装板320的侧壁上嵌入设有转盘312,所述转盘312通过轴承311与第一安装板310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313的输出轴与转盘312的远离第二安装板320的一侧连接,所述转盘312的朝向第二安装板320的一侧设有连接杆330,该连接杆330的远离第一安装板310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与第二安装板320万向连接,所述电机313的输出轴所在的中心轴线、所述转盘312所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连接杆330所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盘312的朝向第二安装板320的一侧还设有与连接杆330平行的调节杆340,所述调节杆340的长度大于连接杆330的长度,所述调节杆340的远离转盘312的一端设有球冠状的连接体350,所述连接体350通过滚球323与第二安装板32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20的朝向转盘312的一侧设有容纳滚球323的滑槽321,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20之间设有若干弹簧360。通过电机313带动转盘312转动,位于转盘312中心处的连接杆330通过万向球接头322完成对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二安装板320的连接,保证恐龙头部1和恐龙身体2的连接,转盘312上偏心设置的调节杆340在转盘312转动时,始终通过滚球323与第二安装板320抵靠,调节杆340的长度大于连接杆330的长度,转盘312转动时,即实现了恐龙头部1相对恐龙身体2的转动,弹簧360的设置,一方面,可保证恐龙头部1相对恐龙身体2的结构位置的稳定,另一方面,方便恐龙头部1的复位。通过控制软件控制电机313的正反转,即可完成恐龙的转动动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恐龙头部1可做稳定的小幅度转动,其转动过程稳定,使得仿真恐龙的头部在完成上下摆动的同时,还可进行适当的转动动作,提高了仿真恐龙模型的真实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体350的内凹面上设有填充有润滑脂的润滑脂槽351,方便对滚球323进行润滑,提高滚球323滚动的流畅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弹簧360绕所述转盘312所在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均匀分布,多组弹簧360的设置,使得恐龙头部1在转动时,能够保证稳定的连接及复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与第二安装板320之间的夹角为10°-20°,可保证恐龙头部1转动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连接于恐龙头部和恐龙身体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恐龙身体的第一安装板和连接于恐龙头部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侧壁上嵌入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与第二安装板万向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在的中心轴线、所述转盘所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连接杆所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还设有与连接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所述调节杆的远离转盘的一端设有球冠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滚球与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朝向转盘的一侧设有容纳滚球的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恐龙头部的转动结构,连接于恐龙头部和恐龙身体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恐龙身体的第一安装板和连接于恐龙头部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侧壁上嵌入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与第二安装板万向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在的中心轴线、所述转盘所在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连接杆所在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盘的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还设有与连接杆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刘俊波蔡柏村李伟名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鹭燊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