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68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具体涉及护目镜技术领域,包括镜框以及镜片,所述镜片镶嵌固定在镜框内部,所述镜框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位于第一固定带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上均套接有调节件,所述镜框后侧面卡接有胶条,所述镜框上侧面镶嵌固定有微型除雾风机,且镜框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湿雾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对雾气进行去除,避免起雾影响视线,且提高了佩戴的稳定性,避免压迫耳朵,且通过胶条避免了对人员面部和耳朵的压力性损伤,使用舒适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
本技术涉及护目镜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
技术介绍
防护眼镜就是一种滤光镜,可以改变透过光强和光谱。避免辐射光对眼睛造成伤害,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是配戴防护眼镜。这种眼镜可以吸收某些波长的光线,而让其它波长光线透过,所以都呈现一定的颜色,所呈现颜色为透过光颜色。一为吸收式,一为反射式,前者用得最多。护目镜是利用改变透过光强和光谱,可以避免辐射光对眼睛造成伤害的一种眼镜。这种眼镜分两大类,一为吸收式,一为反射式,前者用得最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形式严峻,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易起雾影响视线,不便于技术操作,且佩戴2-3小时即会产生面部和耳朵的压力性损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护目镜镜面易起雾、产生水蒸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框以及镜片,所述镜片镶嵌固定在镜框内部,所述镜框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位于第一固定带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上均套接有调节件,所述镜框后侧面卡接有胶条,所述镜框上侧面镶嵌固定有微型除雾风机,且镜框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湿雾传感器。镜框上壁有两个微型除雾风机,微型除雾风机通过湿雾传感器识别雾气,并自动触发启动,从而对镜框与镜片之间所组成的空间内的雾气进行去除,避免起雾影响视线,镜框与皮肤接触部位材质采用预防压力性损伤的胶体敷料材质,能够紧密贴合皮肤且接触部位均可可到保护,避免产生压痕甚至压力性损伤,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质软,可根据头围调节,可实现固定稳固,避免压迫耳朵。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镜框下侧面左右对称加工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板,通过活性炭吸附网板,视线了对湿雾进行过滤,且便于微型除雾风机运行达到空气流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湿雾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除雾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微处理器便于对湿雾传感器的信号机芯接触,并对微型除雾风机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MCS-51-805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湿雾传感器的型号为HTF3223型湿度传感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夹块以及连接杆,所述夹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且两个夹块内部均加工有通槽,所述夹块通过通槽分别套接在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上,通过拉动两个夹块之间的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部位,从而便于对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的松紧进行调节,操作简单。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块外侧面套接有棉套,提高了对调节件的佩戴舒适度,降低了调节件压迫人员头部痛感。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条采用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水胶体敷料材质制造而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镜框后侧面一体连接有卡条,所述胶条前侧面加工有卡槽,所述胶条通过卡槽卡接在卡条上,实现了便于对胶条进行拆装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微型除雾风机、湿雾传感器、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胶条,有利于对雾气进行去除,避免起雾影响视线,且提高了佩戴的稳定性,避免压迫耳朵,且通过胶条避免了对人员面部和耳朵的压力性损伤,使用舒适度高;2、本技术通过设有活性炭吸附网板以及调节件,有利于对雾气进行过滤,使用安全性高,且便于对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进行精准调节,进一步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镜框与胶条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调节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3的原理框图。附图标记为:1镜框、2镜片、3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5微型除雾风机、6调节件、7胶条、8活性炭吸附网板、9微处理器、10湿雾传感器、61夹块、62通槽、63连接杆、64棉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框1以及镜片2,镜片2镶嵌固定在镜框1内部,镜框1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4位于第一固定带3上方,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上均套接有调节件6,镜框1后侧面卡接有胶条7,镜框1上侧面镶嵌固定有微型除雾风机5,且镜框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湿雾传感器10。镜框1下侧面左右对称加工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板8。湿雾传感器1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9的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除雾风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9的型号为MCS-51-8051。湿雾传感器10的型号为HTF3223型湿度传感器。如图1-3、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人员将镜框1佩戴在人员面部的眼睛部位,并分别将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套接在人员头部上,且通过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提高了对镜框1佩戴的稳定性,而且也避免了对人员耳部进行压迫,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在人员戴上护目镜以及口罩后,人员呼吸的空气易进入镜框1与镜片2所组成的空间内,此时湿雾传感器10对湿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通过导线传递给微处理器9,微处理器9接收信号,并发出指令,且将指令通过导线输送给微型除雾风机5,从而对微型除雾风机5的运行进行控制,实现了对微型除雾风机5进行启动,微型除雾风机5运行带动空气向下吹拂,进而将镜片2上的雾气去除,从而实现了雾气透过活性炭吸附网板8排出,同时活性炭吸附网板8在镜框1与镜片2所组成的空间内产生雾气前,会对进入的雾气进行过滤及对病菌进行吸附,提高了佩戴的安全性。调节件6包括夹块61以及连接杆63,夹块61设有两个,两个夹块6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63,且两个夹块61内部均加工有通槽62,夹块61通过通槽62分别套接在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上。夹块61外侧面套接有棉套64。如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人员对两个夹块61之间的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进行拉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沿着夹块61上的通槽62进行移动,实现了对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进行拉紧,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框(1)以及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2)镶嵌固定在镜框(1)内部,所述镜框(1)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二固定带(4)位于第一固定带(3)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上均套接有调节件(6),所述镜框(1)后侧面卡接有胶条(7),所述镜框(1)上侧面镶嵌固定有微型除雾风机(5),且镜框(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湿雾传感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包括镜框(1)以及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2)镶嵌固定在镜框(1)内部,所述镜框(1)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座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二固定带(4)位于第一固定带(3)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带(3)以及第二固定带(4)上均套接有调节件(6),所述镜框(1)后侧面卡接有胶条(7),所述镜框(1)上侧面镶嵌固定有微型除雾风机(5),且镜框(1)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湿雾传感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下侧面左右对称加工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湿雾传感器(1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9)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除雾风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防雾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9)的型号为MC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美冯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