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67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包括:适配器壳体,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所述取光口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耦合点设置;导光组件,其包括换向段,所述换向段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以及,限位组件,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够减少检测光在取光部件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取光部件外端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线务员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
,特别是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信息传播要求的提高,光纤作为高速信息载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对光纤接续点的监控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尤其进入5G时代,光纤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光纤接续点的数量也以几何级数级快速增长,光纤接续点的路由管理和接续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感光元件或取光部件在光纤接续点处检测溢出光的方法应运而生。而光纤适配器大多安装在ODF(光纤配线架)上的托盘中,安装方式多种多样,安装空间有限,如何便捷、紧凑、可靠地把取光部件安装进光纤适配器中,把连接点漏出的检测光导出,帮助施工人员找到光纤线路路由信息,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此外,现有取光部件在传导溢出光的过程中,损耗较大,溢出光射出与射入的相对比值较小,造成了导出的光线微弱、施工人员查看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解决了现有取光部件在传导溢出光的过程中,因溢出光损耗较大而使得导出的光线微弱、施工人员查看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所述取光口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耦合点设置;导光组件,其包括换向段,所述换向段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以及,限位组件,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的两端分别为收光端和显示端,所述收光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所述显示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光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所述换向段的外侧面贴合,并将所述导光组件挤压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与显示端之间的第一直杆段;所述导光组件被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上时,所述第一直杆段外端的朝向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纵向一致。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与收光端之间的第二直杆段;所述第二直杆段对应于所述收光端的一端从所述取光口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内。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外部空间的一端上设置有发光头,所述显示端位于所述发光头的外侧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换向段配合的挤压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挤压部的侧边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反光面设置于所述挤压部的内侧面。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第一配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结构互相,并能够互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凹槽或凸起。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外侧面上的焊接环或焊接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的焊接槽或焊接环。作为本技术所述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适配器壳体包括一对互相正对的主侧面以及一对互相正对的旁侧面;所述取光口设置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其中一侧的主侧面上,且所述导光组件被所述限位组件限定在具有取光口的主侧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限位组件在适配器壳体上的连接,将导光组件封装在适配器壳体上,实现了在光纤适配器上对取光部件的定位封装,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其生产效率高。本技术还能够减少检测光在取光部件内传播的能量损失,提高检测光从取光部件外端射出的光强,因此导出的检测光更好、更易于线务员观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装配结构图。图2为聚光型光路显示器的爆炸图。图3为导光组件的导光示意图。图4为导光组件的结构图。图5中的5(a)~5(e)为导光组件的五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图6为连接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7为连接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如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包括适配器壳体1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上并用于采集和向外传导溢出光的导光组件200,以及用于将导光组件200限位、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上的限位组件300。适配器壳体100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壳体(如本技术以SC-SC型光纤适配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与现有的光纤适配器的不同点在于:适配器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通透的取光口101,取光口101能够连通至适配器壳体100的内部,并对应于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耦合点为适配器壳体100两端分别插接光纤接头时,且两端陶瓷插芯端面正对时的接触点。导光组件200优选采用高透光材料制成,其可以为直线型、弯折型、弯曲型等结构,由此形成导光路径。本专利技术的导光组件200采用弯曲型结构,其包括弯曲型的换向段203。换向段203优选弧形的弯曲杆件,其内部形成弧形的导光路径。换向段203的一端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适配器壳体(100),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101),所述取光口(101)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n导光组件(200),其包括换向段(203),所述换向段(203)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以及,/n限位组件(300),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F)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适配器壳体(100),其一侧设置有取光口(101),所述取光口(101)对应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耦合点设置;
导光组件(200),其包括换向段(203),所述换向段(203)的一端能够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以及,
限位组件(300),其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连接固定,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反光面(F)贴合挤压在所述换向段(203)的外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F)上设置有反光层(301),所述反光层(301)与所述换向段(203)的外侧面贴合,并将所述导光组件(200)挤压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的两端分别为收光端(201)和显示端(202),所述收光端(201)能够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所述显示端(202)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外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203)与显示端(202)之间的第一直杆段(204);
所述导光组件(200)被限定在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时,所述第一直杆段(204)外端的朝向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纵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型光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向段(203)与收光端(201)之间的第二直杆段(205);
所述第二直杆段(205)对应于所述收光端(201)的一端从所述取光口(101)伸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根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