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652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外壳、背板、侧板、夹板、动触柱和静触柱,所述外壳顶部对称两侧均安装有侧板,所述外壳顶部且位于两侧侧板之间安装有背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快速便捷的实现万用表与检测装置的组装,将万用表与检测装置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同时将电容器的接线柱分别与动触柱以及静触柱接触,然后反向接触,进而通过万用表的指针转动情况对电容器的好坏进行判断,根据不同的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通过推拉把在第三滑槽内移动,进而带动滑座压缩第二弹簧的同时带动动触柱移动,调整动触柱和静触柱间的间距与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相适应,便于对不同的电容器进行快速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和控制等方面;而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容器的好坏检测。现有的电容器检测装置体积和质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即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电容器检测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多人协同操作,且测试的步骤繁琐,无法快速便捷的对电容器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电容器检测装置体积和质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即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电容器检测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多人协同操作,且测试的步骤繁琐,无法快速便捷的对电容器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外壳、背板、侧板、夹板、动触柱和静触柱,所述外壳顶部对称两侧均安装有侧板,所述外壳顶部且位于两侧侧板之间安装有背板,两侧所述侧板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滑杆,同侧所述滑杆一端均安装在夹板上,所述滑杆外侧且位于夹板和侧板之间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同侧所述滑杆另一端均固定在拉把上;所述外壳一侧下方安装有静触柱,所述外壳一侧下方且位于静触柱一侧安装有动触柱,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一滑槽内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滑座顶侧和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柱,顶侧所述连接柱穿过第二滑槽与动触柱连接,一侧所述连接柱穿过第三滑槽安装有推拉把。其中,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装夹安装有万用表。进一步,所述万用表一侧开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外壳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二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和第二接线口通过连接线对应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接线口通过导线分别与动触柱以及静触柱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外壳和背板一侧四周均安装有吸盘。其中,所述动触柱和静触柱之间设置有橡胶绝缘块,且橡胶绝缘块的高度低于动触柱和静触柱的高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直接将万用表与检测装置进行组装,拉动两侧的拉手进而通过滑杆带动夹板向两侧移动,压缩第一弹簧,此时将万用表放置到背板上,松开拉手,第一弹簧恢复原状进而将万用表装夹在夹板之间,快速便捷的实现万用表与检测装置的组装;将万用表与检测装置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将外壳通过吸盘固定在工作桌面上,同时将电容器的接线柱分别与动触柱以及静触柱接触,然后反向接触,进而通过万用表的指针转动情况对电容器的好坏进行判断,根据不同的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通过推拉把在第三滑槽内移动,进而带动滑座压缩第二弹簧的同时带动动触柱移动,调整动触柱和静触柱间的间距与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相适应,便于对不同的电容器进行快速的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外壳内部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万用表;3、第一接线口;4、第二接线口;5、背板;6、侧板;7、夹板;8、滑杆;9、第一弹簧;10、拉把;11、吸盘;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第二弹簧;15、滑座;16、连接柱;17、第三滑槽;18、推拉把;19、动触柱;20、静触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背板5、侧板6、夹板7、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所述外壳1顶部对称两侧均安装有侧板6,所述外壳1顶部且位于两侧侧板6之间安装有背板5,两侧侧板6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滑杆8,同侧滑杆8一端均安装在夹板7上,所述滑杆8外侧且位于夹板7和侧板6之间套装有第一弹簧9,同侧滑杆8另一端均固定在拉把10上;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安装有静触柱20,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且位于静触柱20一侧安装有动触柱19,所述外壳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5,所述滑座15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一端与第一滑槽12内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17,所述滑座15顶侧和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柱16,顶侧连接柱16穿过第二滑槽13与动触柱19连接,一侧连接柱16穿过第三滑槽17安装有推拉把18。两个夹板7之间装夹安装有万用表2。所述万用表2一侧开设有第一接线口3,所述外壳1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二接线口4,所述第一接线口3和第二接线口4通过连接线对应电性连接,两个第二接线口4通过导线分别与动触柱19以及静触柱20电性连接,保证检测装置和万用表2电性连接进而完成电容器的检测。所述外壳1和背板5一侧四周均安装有吸盘11,便于将检测装置与工作台进行安装。所述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之间设置有橡胶绝缘块,且橡胶绝缘块的高度低于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的高度,保证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之间不接触,避免短路。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直接将万用表2与检测装置进行组装,拉动两侧的拉手进而通过滑杆8带动夹板7向两侧移动,压缩第一弹簧9,此时将万用表2放置到背板5上,松开拉手,第一弹簧9恢复原状进而将万用表2装夹在夹板7之间,快速便捷的实现万用表2与检测装置的组装;将万用表2与检测装置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将外壳1通过吸盘11固定在工作桌面上,同时将电容器的接线柱分别与动触柱19以及静触柱20接触,然后反向接触,进而通过万用表2的指针转动情况对电容器的好坏进行判断,根据不同的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通过推拉把18在第三滑槽17内移动,进而带动滑座15压缩第二弹簧14的同时带动动触柱19移动,调整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间的间距与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相适应,便于对不同的电容器进行快速的检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万用表2与检测装置进行组装,拉动两侧的拉手进而通过滑杆8带动夹板7向两侧移动,压缩第一弹簧9,此时将万用表2放置到背板5上,松开拉手,第一弹簧9恢复原状进而将万用表2装夹在夹板7之间,然后通过连接线将万用表2与检测装置间连接,此时根据电容器的接线柱的距离调整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间的间距,通过推拉把18在第三滑槽17内移动,进而带动滑座15压缩第二弹簧14的同时带动动触柱19移动,调节后,将电容器的接线柱分别与动触柱19以及静触柱20接触,然后反向接触,进而通过万用表2的指针转动情况对电容器的好坏进行判断。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背板(5)、侧板(6)、夹板(7)、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所述外壳(1)顶部对称两侧均安装有侧板(6),所述外壳(1)顶部且位于两侧侧板(6)之间安装有背板(5),两侧所述侧板(6)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滑杆(8),同侧所述滑杆(8)一端均安装在夹板(7)上,所述滑杆(8)外侧且位于夹板(7)和侧板(6)之间套装有第一弹簧(9),所述同侧所述滑杆(8)另一端均固定在拉把(10)上;/n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安装有静触柱(20),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且位于静触柱(20)一侧安装有动触柱(19),所述外壳(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5),所述滑座(15)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一端与第一滑槽(12)内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17),所述滑座(15)顶侧和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柱(16),顶侧所述连接柱(16)穿过第二滑槽(13)与动触柱(19)连接,一侧所述连接柱(16)穿过第三滑槽(17)安装有推拉把(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背板(5)、侧板(6)、夹板(7)、动触柱(19)和静触柱(20),所述外壳(1)顶部对称两侧均安装有侧板(6),所述外壳(1)顶部且位于两侧侧板(6)之间安装有背板(5),两侧所述侧板(6)内部均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滑杆(8),同侧所述滑杆(8)一端均安装在夹板(7)上,所述滑杆(8)外侧且位于夹板(7)和侧板(6)之间套装有第一弹簧(9),所述同侧所述滑杆(8)另一端均固定在拉把(10)上;
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安装有静触柱(20),所述外壳(1)一侧下方且位于静触柱(20)一侧安装有动触柱(19),所述外壳(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5),所述滑座(15)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一端与第一滑槽(12)内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17),所述滑座(15)顶侧和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柱(16),顶侧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瑄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瑞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