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1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浅井封隔器,包括中心管、胶筒组件、滑动组件和锁紧组件,胶筒组件和滑动组件均套设在中心管的外侧,胶筒组件的顶部固定在中心管上,滑动组件通过启动销钉固定在中心管上,滑动组件的顶部与胶筒组件的底部抵靠连接,中心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滑动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液腔室,中心管上开设有与容液腔室连通的进液孔,锁紧组件设置在滑动组件与中心管之间,以使滑动组件向下方单向锁紧;压力液依次通过油管、中心管和进液孔进入至容液腔室内,容液腔室内的液压切断启动销钉,滑动组件向上移动并挤压胶筒组件的底部,胶筒组件膨胀对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封隔器对浅井封隔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浅井封隔器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浅井封隔器。
技术介绍
现阶段,在油田注水、堵水和压裂作业中,常用Y211封隔器、Y221封隔器和Y111封隔器对油井的环空进行坐封,而上述常用的封隔器均需要通过油管的重量对胶筒进行施压,在压力的作用下使胶筒产生形变,从而使得胶筒的直径变大,对环空进行封隔。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一些浅井(深度小于500米),由于油管较短,其重量不足以压缩胶筒或者无法对胶筒进行充分压缩,从而无法对浅井进行充分、有效的封隔,对浅井的正常作业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相关技术中封隔器对浅井封隔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浅井封隔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井封隔器,无需通过油管向封隔器上的胶筒施加压力,仅通过向油管内通入压力液即可控制封隔器对环空进行封隔,封隔状态下可对封隔器在油井内的位置进行锁定,确保胶筒能够被充分压缩,同时提高封隔器的耐压能力,适于在浅井油田推广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浅井封隔器,设置在油管上,并随所述油管伸入至油井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浅井封隔器包括中心管、胶筒组件、滑动组件和锁紧组件,其中: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在所述油管上,所述胶筒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侧,所述胶筒组件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通过启动销钉固定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滑动组件的顶部与所述胶筒组件的底部抵靠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滑动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液腔室,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容液腔室连通的进液孔,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以使所述滑动组件向下方单向锁紧;通过所述油管向所述中心管内通入压力液,所述压力液通过所述进液孔进入至所述容液腔室内,所述容液腔室内的液压切断所述启动销钉,所述滑动组件向上移动并挤压所述胶筒组件的底部,所述胶筒组件膨胀对所述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包括中心管本体和下接头,所述中心管本体和所述下接头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下接头的顶部与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下接头的周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接头的顶部外缘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筒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压环、第一胶筒、至少一个第二胶筒和第三胶筒,所述第一胶筒与所述第二胶筒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胶筒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胶筒与所述第三胶筒之间均设置有隔环,所述压环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胶筒、各所述第二胶筒、各所述隔环和所述第三胶筒均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三胶筒的底部与所述滑动组件的顶部抵靠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胶筒和所述第三胶筒均为硬胶筒;所述第二胶筒为软胶筒。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多个卡瓦、卡瓦座和连接套管,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侧,所述外套管的下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且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之间通过座封销钉连接,所述外套管的顶部与第二胶筒的底部抵靠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下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多个所述卡瓦沿周向间隔的环绕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且所述卡瓦的顶部内壁与所述外套管下部的锥形结构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卡瓦的底部与所述卡瓦座的顶部连接,所述卡瓦座的顶部与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连接,所述卡瓦座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套管的顶部连接,所述启动销钉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管的底部,所述卡瓦座的上部内壁上沿所述卡瓦座的周向设置有环形第二凸台,在所述下接头的顶部外缘上沿所述下接头的周向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容液腔室位于所述第二凸台底部、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部、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壁和所述卡瓦座的内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单向锁紧环、限位环和解封销钉,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沿所述下接头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限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台的下方,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下接头的外侧并通过所述解封销钉固定在所述下接头的外壁上,所述单向锁紧环套设在所述下接头的外侧且固定夹设在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限位环之间,所述卡瓦座的内壁上设置有锁紧槽,其中:当所述胶筒组件对所述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时,所述单向锁紧环与所述锁紧槽配合锁紧;当上提所述中心管本体时,切断所述解封销钉以使所述限位环脱落,所述单向锁紧环与所述锁紧槽相分离,所述胶筒组件对所述油井的环空进行解封。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管上方的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置腔室,所述外套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的调压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倒置的锥形筒状结构,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内套管的外侧,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连接,以形成所述外套管下部的锥形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管的底部通过所述启动销钉固定在所述下接头的底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瓦的底部由所述卡瓦座的顶部伸入至所述卡瓦座内,并通过销轴与所述卡瓦座的内壁铰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卡瓦的下部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在各所述卡瓦的外侧套设有环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嵌入各所述卡瓦上的所述卡槽内,所述弹簧片箍紧各所述卡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卡瓦座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中心管本体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管的上方套设有第一规环,所述第一规环的底部与所述外套管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规环的顶部与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抵靠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接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规环,所述第二规环固定套设在所述下接头的外侧。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所述油管的接箍。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在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胶筒组件和滑动组件,胶筒组件的顶部固定在中心管上,滑动组件的底部通过启动销钉固定在中心管上,滑动组件的顶部与胶筒组件的底部抵靠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在第一凸台与滑动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液腔室,中心管上开设有与容液腔室连通的进液孔,在对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时,依次通过油管、中心管和进液孔向容液腔室内通入压力液,在液压作用下切断启动销钉,并推动滑动组件向上移动,滑动组件的顶部挤压胶筒组件的底部,在压力的作用下胶筒组件沿中心管的轴向向上收缩,且沿中心管的径向向外侧膨胀,整个坐封过程依靠压力液的液压实现对胶筒组件的压缩,完成对环空的封隔,无需依靠油管的自身重量向胶筒组件施加压力,确保在油管重量无法压缩胶筒组件对环空进行封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封隔器对环空具有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井封隔器,设置在油管上,并随所述油管伸入至油井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浅井封隔器包括中心管(10)、胶筒组件(30)、滑动组件(20)和锁紧组件(40),其中:/n所述中心管(10)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在所述油管上,所述胶筒组件(30)和所述滑动组件(20)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0)的外侧,所述胶筒组件(3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中心管(10)上,所述滑动组件(20)的底部通过启动销钉(16)固定在所述中心管(10)上,所述滑动组件(20)的顶部与所述胶筒组件(30)的底部抵靠连接,所述中心管(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101),所述第一凸台(1101)与所述滑动组件(20)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液腔室(18),所述中心管(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容液腔室(18)连通的进液孔(201),所述锁紧组件(40)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20)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10)的外壁之间,以使所述滑动组件(20)向下方单向锁紧;/n通过所述油管向所述中心管(10)内通入压力液,所述压力液通过所述进液孔(201)进入至所述容液腔室(18)内,所述容液腔室(18)内的液压切断所述启动销钉(16),所述滑动组件(20)向上移动并挤压所述胶筒组件(30)的底部,所述胶筒组件(30)膨胀对所述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井封隔器,设置在油管上,并随所述油管伸入至油井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浅井封隔器包括中心管(10)、胶筒组件(30)、滑动组件(20)和锁紧组件(40),其中:
所述中心管(10)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在所述油管上,所述胶筒组件(30)和所述滑动组件(20)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0)的外侧,所述胶筒组件(3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中心管(10)上,所述滑动组件(20)的底部通过启动销钉(16)固定在所述中心管(10)上,所述滑动组件(20)的顶部与所述胶筒组件(30)的底部抵靠连接,所述中心管(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101),所述第一凸台(1101)与所述滑动组件(20)的内壁之间形成容液腔室(18),所述中心管(10)上开设有与所述容液腔室(18)连通的进液孔(201),所述锁紧组件(40)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20)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10)的外壁之间,以使所述滑动组件(20)向下方单向锁紧;
通过所述油管向所述中心管(10)内通入压力液,所述压力液通过所述进液孔(201)进入至所述容液腔室(18)内,所述容液腔室(18)内的液压切断所述启动销钉(16),所述滑动组件(20)向上移动并挤压所述胶筒组件(30)的底部,所述胶筒组件(30)膨胀对所述油井的环空进行封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井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0)包括中心管本体(2)和下接头(11),所述中心管本体(2)和所述下接头(11)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下接头(11)的顶部与所述中心管本体(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1101)沿所述下接头(11)的周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接头(11)的顶部外缘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井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组件(3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压环(301)、第一胶筒(302)、至少一个第二胶筒(304)和第三胶筒(305),所述第一胶筒(302)与所述第二胶筒(304)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胶筒(30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胶筒(304)与所述第三胶筒(305)之间均设置有隔环(303),所述压环(301)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2)的外侧,所述第一胶筒(302)、各所述第二胶筒(304)、各所述隔环(303)和所述第三胶筒(305)均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2)的外侧,所述第三胶筒(305)的底部与所述滑动组件(20)的顶部抵靠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井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筒(302)和所述第三胶筒(305)均为硬胶筒;所述第二胶筒(304)为软胶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井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0)包括外套管(4)、内套管(5)、多个卡瓦(8)、卡瓦座(9)和连接套管(15),所述内套管(5)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本体(2)的外侧,所述外套管(4)的下部套设在所述内套管(5)的外侧,且所述外套管(4)与所述内套管(5)的外壁之间通过座封销钉(6)连接,所述外套管(4)的顶部与第二胶筒(304)的底部抵靠连接,所述外套管(4)的下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多个所述卡瓦(8)沿周向间隔的环绕在所述内套管(5)的外侧,且所述卡瓦(8)的顶部内壁与所述外套管(4)下部的锥形结构的外壁相贴合,所述卡瓦(8)的底部与所述卡瓦座(9)的顶部连接,所述卡瓦座(9)的顶部与所述内套管(5)的底部连接,所述卡瓦座(9)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套管(15)的顶部连接,所述启动销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陈鹏朱晓亮田野赵耕刘永莉许佳赛谢嘉溪单祥斌乔诗涵李尚莹范加兴尹剑锋张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