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
本技术涉及加固件
,具体为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
技术介绍
古建筑的艺术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更好的保存和修葺现存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古建筑中最长使用的建筑技巧榫接,在古建筑中最为常见,通过榫头插入榫眼或榫槽的结合方式,将木构件结合,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榫接节点由于木质的收缩或风化出现松动或倾斜,导致此处节点受力发生变化,不仅影响整个构件的受力均衡,甚至还会引起木构件垮塌。传统的铁箍、扒钉虽然使得此处的节点的连接稳定,但是过于刚性连接也会容易使得木构件在受力时出现撕裂,进一步增加修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包括铁箍、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支撑筒;所述铁箍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座;所述支撑筒包括下套筒、上套筒、位于下套筒和上套筒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下套筒和上套筒相互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铁箍(1)、第一连接座(2)、第二连接座(6)、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和支撑筒(3);/n所述铁箍(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座(2);所述支撑筒(3)包括下套筒(301)、上套筒(302)、位于下套筒(301)和上套筒(302)之间的压缩弹簧(303),所述下套筒(301)和上套筒(302)相互套接;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于下套筒(301)的下端部,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与上套筒(302)的上端部,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6)的顶端与固定板(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铁箍(1)、第一连接座(2)、第二连接座(6)、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和支撑筒(3);
所述铁箍(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座(2);所述支撑筒(3)包括下套筒(301)、上套筒(302)、位于下套筒(301)和上套筒(302)之间的压缩弹簧(303),所述下套筒(301)和上套筒(302)相互套接;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于下套筒(301)的下端部,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与上套筒(302)的上端部,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6)的顶端与固定板(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构架修复用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箍(1)的内侧对应第一连接座(2)的内壁上均设有锥形结构的凸起(8),所述第一连接座(2)与铁箍(1)的外侧呈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杰,产婵,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