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2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0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檐口防水技术领域,它包含屋顶墙体、垫板、瓦片、屋顶檐口、主排水口、副排水口;所述屋顶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垫板,垫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均匀安设有瓦片;屋顶墙体的左端设置有屋顶檐口;所述屋顶檐口的中间设置有主排水口,屋顶檐口的左侧壁内开设有导流道,且导流道设置在主排水口的上方;所述主排水口内设置有一号水管,主排水口的上方设置有防卡死装置;所述导流道的出水端上连接有副排水口,副排水口的下端连接有二号水管,且二号水管的下端与一号水管下端的一侧连接;能够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提高排水的效率,能够有效的保护墙体不受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檐口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檐口就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檐口”又常被五作“沿口”。现有的檐口通过滴水槽将雨水滴落后,其本身受到风吹等影响会让雨水对墙体进行侵蚀,不能及时的收集雨水排出,排水管容易堵塞,是雨水积累,容易导致雨水的泄露;并且老式的檐口在遭遇暴雨时,由于雨水大量排水量,导致了檐口出现漫水现象,雨水倒灌入墙体内部,防水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提高排水的效率,能够有效的保护墙体不受侵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屋顶墙体、垫板、瓦片、屋顶檐口、主排水口、副排水口、一号水管、二号水管、防水层、保温层、密封垫、水过滤器、导流槽、防卡死装置、水管接头、连接管、一号下水管、二号下水管;所述屋顶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垫板,垫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均匀安设有瓦片;屋顶墙体的左端设置有屋顶檐口;所述屋顶檐口的中间设置有主排水口,屋顶檐口的左侧壁内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设置在主排水口的上方;所述主排水口内设置有一号水管,主排水口的上方设置有防卡死装置;所述导流槽的出水端上连接有副排水口,副排水口的下端连接有二号水管,且二号水管的下端与一号水管下端的一侧连接;所述一号水管的下端穿过屋顶檐口下部的墙体后,设置有水管接;所述水管接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下水管和二号下水管,二号下水管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水过滤器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顶墙体内;所述垫板的下端以及屋顶墙体的左侧面均设置有保温层;所述连接管与屋顶墙体之间设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防卡死装置包含驱动电机、蓄电池、轴芯、螺旋叶片、外壳、隔板;所述外壳为下部开口式结构,外壳的下端开设有槽口,外壳内设置有隔板;驱动电机设置在外壳上端内壁的中心位置,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隔板上的通孔后,通过轴与轴芯连接;所述轴芯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中心位置,轴芯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开关设置在隔板的下侧壁上,且位于轴芯的右边;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外壳的上端内壁,且位于驱动电机的右侧,蓄电池与驱动电机和开关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屋顶檐口为凹形檐口,且凹槽内部为中间高两边低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屋顶檐口内部的四周壁和导流槽内均铺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接头内部靠近二号下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能够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提高排水的效率,能够有效的保护墙体不受侵蚀,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屋顶檐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防卡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外壳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屋顶墙体1、垫板2、瓦片3、屋顶檐口4、主排水口5、副排水口6、一号水管7、二号水管8、防水层9、保温层10、密封垫11、水过滤器12、导流槽13、出水端13-1、防卡死装置14、驱动电机14-1、蓄电池14-2、轴芯14-3、螺旋叶片14-4、外壳14-5、隔板14-6、槽口14-7、开关14-8、水管接头15、连接管16、一号下水管17、二号下水管18、滤网19、密封胶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屋顶墙体1、垫板2、瓦片3、屋顶檐口4、主排水口5、副排水口6、一号水管7、二号水管8、防水层9、保温层10、密封垫11、水过滤器12、导流槽13、防卡死装置14、水管接头15、连接管16、一号下水管17、二号下水管18;所述屋顶墙体1的上端设置有垫板2,垫板2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9,防水层9上均匀安设有瓦片3;屋顶墙体1的左端设置有屋顶檐口4;所述屋顶檐口4为凹形檐口,且凹槽内部为中间高两边低结构;屋顶檐口4的中间设置有主排水口5,屋顶檐口4的左侧壁内开设有导流槽13,且导流槽13设置在主排水口5的上方,屋顶檐口4内部的四周壁和导流槽13内均铺设有密封垫11;所述主排水口5内设置有一号水管7,主排水口5的上方设置有防卡死装置14;所述导流槽13的出水端13-1上连接有副排水口6,副排水口6下端连接有二号水管8,且二号水管8的下端与一号水管7下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所述一号水管7的下端穿过屋顶檐口4下部的墙体后,设置有水管接头15;所述水管接头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下水管17和二号下水管18,水管接头15内部靠近二号下水管18的一端设置有滤网19,二号下水管18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1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过滤器1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6的一端连接,连接管16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顶墙体1内;所述垫板2的下端以及屋顶墙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保温层10;所述连接管16与屋顶墙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20;所述水过滤器12的型号是ZPG-I(直通式);所述防卡死装置14包含驱动电机14-1、蓄电池14-2、轴芯14-3、螺旋叶片14-4、外壳14-5、隔板14-6;所述外壳14-5为下部开口式结构,外壳14-5的下端开设有槽口14-7,外壳14-5内设置有隔板14-6;驱动电机14-1设置在外壳14-5上端内壁的中心位置,且驱动电机14-1的输出端穿过隔板14-6上的通孔后,通过轴与轴芯14-3连接;所述轴芯14-3设置在外壳14-5内部的中心位置,轴芯14-3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14-4;所述开关14-8设置在隔板14-6的下侧壁上,且位于轴芯14-3的右边;所述蓄电池14-2设置在外壳14-5的上端内壁,且位于驱动电机14-1的右侧,蓄电池14-2与驱动电机14-1和开关14-8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安装完成,打开防卡死装置14的开关14-8,当下雨时,雨水会被瓦片3阻挡,当雨水从损坏的瓦片3流进时,也会被防水层9挡住,保证雨水不会流入墙体中,侵蚀墙体;雨水沿着瓦片3流入到屋顶檐口4内,屋顶檐口4内的主排水口5会及时将水排出,由于屋顶檐口4的凹槽是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雨水不会堆积在中间位置,屋顶檐口4铺设了密封垫11,确保了雨水渗入到墙体内;当槽口14-7被杂质堵塞时,驱动电机14-1会带动轴芯14-3转动,螺旋叶片14-4会跟着转动,螺旋叶片14-4的转动会使水流形成漩涡,加速水的流动将杂质带入到螺旋叶片14-4的位置,并位于槽口14-7处将树叶等杂质搅碎,在水流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它包含屋顶墙体(1)、垫板(2)、瓦片(3)、屋顶檐口(4);所述屋顶墙体(1)的上端设置有垫板(2),垫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9),防水层(9)上均匀安设有瓦片(3);屋顶墙体(1)的左端设置有屋顶檐口(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主排水口(5)、副排水口(6)、一号水管(7)、二号水管(8)、保温层(10)、水过滤器(12)、导流槽(13)、防卡死装置(14)、水管接头(15)、连接管(16)、一号下水管(17)、二号下水管(18);所述屋顶檐口(4)的中间设置有主排水口(5),屋顶檐口(4)的左侧壁内开设有导流槽(13),且导流槽(13)设置在主排水口(5)的上方;所述主排水口(5)下端连接有一号水管(7),主排水口(5)的上方设置有防卡死装置(14);所述导流槽(13)的出水端(13-1)上连接有副排水口(6),副排水口(6)内设置有二号水管(8),且二号水管(8)的下端与一号水管(7)下端的一侧连接;所述一号水管(7)的下端穿过屋顶檐口(4)下部的墙体后,设置有水管接头(15);所述水管接头(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下水管(17)和二号下水管(18),二号下水管(18)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1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过滤器(1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6)的一端连接,连接管(16)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顶墙体(1)内;所述垫板(2)的下端以及屋顶墙体(1)左侧面均设置有保温层(10);所述连接管(16)与屋顶墙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它包含屋顶墙体(1)、垫板(2)、瓦片(3)、屋顶檐口(4);所述屋顶墙体(1)的上端设置有垫板(2),垫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层(9),防水层(9)上均匀安设有瓦片(3);屋顶墙体(1)的左端设置有屋顶檐口(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主排水口(5)、副排水口(6)、一号水管(7)、二号水管(8)、保温层(10)、水过滤器(12)、导流槽(13)、防卡死装置(14)、水管接头(15)、连接管(16)、一号下水管(17)、二号下水管(18);所述屋顶檐口(4)的中间设置有主排水口(5),屋顶檐口(4)的左侧壁内开设有导流槽(13),且导流槽(13)设置在主排水口(5)的上方;所述主排水口(5)下端连接有一号水管(7),主排水口(5)的上方设置有防卡死装置(14);所述导流槽(13)的出水端(13-1)上连接有副排水口(6),副排水口(6)内设置有二号水管(8),且二号水管(8)的下端与一号水管(7)下端的一侧连接;所述一号水管(7)的下端穿过屋顶檐口(4)下部的墙体后,设置有水管接头(15);所述水管接头(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号下水管(17)和二号下水管(18),二号下水管(18)的另一端与水过滤器(1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过滤器(1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6)的一端连接,连接管(16)的另一端设置在屋顶墙体(1)内;所述垫板(2)的下端以及屋顶墙体(1)左侧面均设置有保温层(10);所述连接管(16)与屋顶墙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20)。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玲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