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98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的下方开设有排水渠,道路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排水渠位置相对应的进水井口,进水井口的内部固定设有环形框体,环形框体的上方设有窨井盖,且环形框体的上端开设有与窨井盖相匹配的环形放置槽,窨井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板,放置槽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L形板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放置槽的下端开设与L形板相匹配的环形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将水排出,且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清理排水渠内的垃圾,清理方便,利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
技术介绍
排水渠是指用于将城市道路上的雨水及时排出以及用于农业灌溉的一种沟渠,在城市内涝以及农业灌溉方面,排水渠是一种重要的引水设施。目前,在道路下的排水渠,在进水井口的内部都会安装窨井盖,但是在发生内涝时,由于垃圾堵塞和进水孔过小等原因,造成水无法及时排出,这时人们一般会采用将窨井盖移出,加快水的流速,但是此种方法,易造成行人和车辆掉进井口内部,安全隐患较大,不利于人们使用,因此,提出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是手持空鼓锤对房屋的墙壁进行敲击检测,检测高度较高时需要进行登高才能够空鼓检测,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进行检测,且空鼓锤的机械智能化较低,空鼓检测时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劳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下方开设有排水渠,所述道路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下方开设有排水渠(2),所述道路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排水渠(2)位置相对应的进水井口,所述进水井口的内部固定设有环形框体(3),所述环形框体(3)的上方设有窨井盖(4),且环形框体(3)的上端开设有与窨井盖(4)相匹配的环形放置槽,所述窨井盖(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板(5),所述放置槽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L形板(5)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放置槽的下端开设与L形板(5)相匹配的环形滑槽,且环形滑槽的上侧壁与多个第一滑槽的下侧壁相连通设置,所述环形滑槽的下侧壁开设有与多个第一滑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下方开设有排水渠(2),所述道路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排水渠(2)位置相对应的进水井口,所述进水井口的内部固定设有环形框体(3),所述环形框体(3)的上方设有窨井盖(4),且环形框体(3)的上端开设有与窨井盖(4)相匹配的环形放置槽,所述窨井盖(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板(5),所述放置槽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L形板(5)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放置槽的下端开设与L形板(5)相匹配的环形滑槽,且环形滑槽的上侧壁与多个第一滑槽的下侧壁相连通设置,所述环形滑槽的下侧壁开设有与多个第一滑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且环形滑槽的下侧壁还开设有与L形板(5)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进水井口的内部下方设有过滤网(6),所述进水井口的内侧壁连接有两个滑动机构并通过两个滑动机构与过滤网(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7)及两个滑杆(8),两个所述固定块(7)相反一侧的侧壁与进水井口的内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8)的下端与固定块(7)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杆(8)的杆壁均连接有压紧组件并通过两个压紧组件与过滤网(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嵌式道路防潮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个活动块(9)、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庞鹏林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