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97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包括防渗混凝土结构,防渗混凝土结构两侧设有堤坝,两个堤坝之间的空隙通过闸门封闭;两个堤坝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通槽,闸门能够移动嵌设在相邻通槽内;垂直于防渗混凝土结构两侧设有灌浆帷幕,灌浆帷幕的顶端分别位于两个堤坝内,底端穿过防渗混凝土结构,并安插至河道底泥下的岩层内;堤坝内填充有防渗混凝土,堤坝的顶面及远离河道的一侧均设有防渗膜;堤坝的顶端设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拦蓄水结构简单,且在装置内设置有防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装置
,具体公开一种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拦蓄水装置通过控制水闸的开启大小可调节水流量。目前的拦水闸多采用垂直提拉式结构,拦水闸的闸门多采用厚重的钢板,在放水结束时,通过控制电机松开提拉绳,利用闸门自身的重力下降,从而将拦水闸关闭。但现有的拦水闸中提拉装置需要将承担整个钢板门的重量,导致提拉绳和提拉电机的负载过大,严重影响提拉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当河道位于城市周围时,为了防止水分渗入而影响城市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需要在河道周围设置防渗装置,但现有的防渗装置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其防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拦蓄水结构简单,且在装置内设置有防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漏。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包括设置于河基处的防渗混凝土结构,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两侧且沿河道分别设有堤坝,两个所述堤坝之间的空隙能够通过两个移动的闸门封闭;两个所述堤坝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混凝土结构(1),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的上方两侧且沿河道分别设有堤坝(2),两个所述堤坝(2)之间的空隙能够通过两个可移动的闸门(3)封闭;/n两个所述堤坝(2)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闸门(3)相匹配的通槽(4),两个所述闸门(3)能够分别移动嵌设在相邻所述通槽(4)内;/n垂直于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两侧分别设有灌浆帷幕(5),每个所述灌浆帷幕(5)的顶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堤坝(2)内,底端穿过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并安插至河道底泥下的岩层内;/n所述堤坝(2)内填充有防渗混凝土(6),所述堤坝(2)的顶面及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渗混凝土结构(1),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的上方两侧且沿河道分别设有堤坝(2),两个所述堤坝(2)之间的空隙能够通过两个可移动的闸门(3)封闭;
两个所述堤坝(2)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闸门(3)相匹配的通槽(4),两个所述闸门(3)能够分别移动嵌设在相邻所述通槽(4)内;
垂直于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两侧分别设有灌浆帷幕(5),每个所述灌浆帷幕(5)的顶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堤坝(2)内,底端穿过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并安插至河道底泥下的岩层内;
所述堤坝(2)内填充有防渗混凝土(6),所述堤坝(2)的顶面及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渗膜(7);
其中一个所述堤坝(2)的顶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闸门(3)移动的电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闸门(3)的底端均沿所述闸门(3)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纵向间隔穿设有若干转轴(300),每个所述转轴(300)上均穿接有滑轮(31),所述转轴(300)的两端且位于所述闸门(3)的外侧分别螺接有螺母,且所述滑轮(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每个所述闸门(3)能够通过所述滑轮(3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1)为中间内凹的滑轮,所述防渗混凝土结构(1)上表面固设有导轨(10),当所述闸门(3)移动时,所述滑轮(31)的内凹处能够卡接在所述导轨(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拦蓄水建筑物基础防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斌张彤黄洁杨帆邓绍会张艳艳李琳琳丁金坡朱兵颖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