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863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包括手柄、塞棒杆及橡胶球,所述塞棒杆端部与手柄端部螺纹连接,橡胶球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紧密套在塞棒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强,结构简单、高效、实用、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将布条等脱脂物塞入管内,同时避免了管端内壁被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
本技术涉及管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技术背景在管材制造行业,冷轧和带芯棒冷拔是圆形管材变形的主要方式,而这两种变形方式必然给管材内孔油脂,若管材去油不净,使得热处理时管材基体增碳,将导致影响管材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或腐蚀性能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表面质量差。目前,国内对小口径管材内孔去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将管材放入酸或碱等溶液中进行浸泡,这种方式去油效果好,但污染大;放置溶液的缸的长度也有限,对稍长的管材就没有办法了;同时浸泡过度可能腐蚀管材基体;2)采用沾有乙醇、丙酮或其他脱脂剂的布条塞入管内孔,再用高压空气吹出,以达到去油效果,这种方式虽依靠人工进行,但去油效果好、效率也不低,且污染小,也是目前使用的较为普遍的方式。一直以来,上述第2中去油方式中,对沾有脱脂剂的布条塞入管材内孔的塞棒并没有得到重视,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以下两个问题:1)为确保塞进管内的布条与管材压实,都会选用直径小的塞棒,这就造成布条经常被塞棒捅破,影响工作效率;2)塞棒从管内拿出时经常划伤管材内孔,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塞棒杆(2)及橡胶球(3),所述塞棒杆(2)端部与手柄(1)端部螺纹连接,橡胶球(3)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紧密套在塞棒杆(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塞棒杆(2)及橡胶球(3),所述塞棒杆(2)端部与手柄(1)端部螺纹连接,橡胶球(3)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紧密套在塞棒杆(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圆柱体,采用高强度钢制作而成,横截面直径为10~15mm,长度100~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管内表面去油用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坤王植栋周向东吴国元成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