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先贵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83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属于煤粉气化领域,包括气化炉主体、进料机构、粉碎辊、喷气管、螺旋管、扬煤板、第一转轴和传送带,所述气化炉主体的下方均布安装有四根支撑腿,气化炉主体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进料机构;所述气化炉主体内部上方的中间水平方向上均布安装有两根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气化炉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气化剂罐;所述气化炉主体上方的左侧安装有第三导气管,第三导气管的上方连接有螺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四导气管和风机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螺旋管内的气体重新输送到气化炉主体内进行二次的气化,使煤粉气化更加充分,煤粉气化的利用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粉气化利用,具体是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煤粉气化是在利用气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对煤粉进行气化的一种化学加工过程,将煤粉中所含有的碳、氢等物质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性组分为主的气体产物,煤粉气化主要用于电力生产、城市供暖、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合成等领域。现有的用于煤粉气化的气化炉大多数结构和功能性比较单一,气化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大量的煤粉沉淀堆积到气化炉的底部,不能充分的与气化剂接触,同时一些煤粉受潮结块难以气化,导致现有的煤粉气化利用率不高,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包括气化炉主体、进料机构、粉碎辊、喷气管、螺旋管、扬煤板、第一转轴和传送带,所述气化炉主体的下方均布安装有四根支撑腿,气化炉主体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内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安装有第一传送辊,第一转轴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进料机构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送辊;所述气化炉主体内部上方的中间水平方向上均布安装有两根第三转轴,左右两侧第三转轴上均安装有粉碎辊,第三转轴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气化炉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气化剂罐,气化剂罐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连接头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上安装有鼓风机,第一导气管的上方右侧安装有两根第二导气管,两根第二导气管分别设置于气化炉主体的左右两侧,第二导气管靠近气化炉主体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喷气管;所述气化炉主体内部的下方安装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后侧安装有第三电机,第四转轴上均布安装有多个扬煤板;所述气化炉主体上方的左侧安装有第三导气管,第三导气管的上方连接有螺旋管,螺旋管缠绕在进料机构上,螺旋管的左侧下方连接有第四导气管,第四导气管上安装有风机,第四导气管的下方连接到气化炉主体左侧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腿与气化炉主体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进料机构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加料口,进料机构的右侧下方与气化炉主体之间安装有连通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之间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推料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气管与气化炉主体的内部连通,喷气管向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气化炉主体上方的右侧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出气管的左侧安装有安全阀,气化炉主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器,气化炉主体的下方中间安装有排灰口,排灰口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四导气管和风机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螺旋管内的气体重新输送到气化炉主体内进行二次的气化,使煤粉气化更加充分,煤粉气化的利用率更高;通过设置的螺旋管能够使气化炉主体内产生的气体余热对进料机构内的煤粉进行预加热,使煤粉进入到气化炉主体内更容易达到气化的温度,使整个气化过程更加的高效;通过设置的鼓风机和喷气管能够将气化剂向气化炉主体内部的上方喷出,将气化炉主体内部的煤粉向上吹起混合,使煤粉充分与气化剂接触,提高煤粉的气化利用率;通过设置的第三电机、第四转轴和扬煤板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沉淀堆积到气化炉主体底部的煤粉扬起,使气化炉主体内的煤粉能够全部与气化剂接触反应;通过设置的粉碎辊能够对进入到气化炉主体内的煤粉进一步的进行粉碎,防止有结块的煤粉难以气化降低煤粉气化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中气化炉主体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中进料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化炉主体;2、支撑腿;3、进料机构;4、加料口;5、连通口;6、第三转轴;7、粉碎辊;8、第二电机;9、气化剂罐;10、连接头;11、第一导气管;12、鼓风机;13、第二导气管;14、喷气管;15、加热器;16、第三导气管;17、螺旋管;18、第四导气管;19、风机;20、第四转轴;21、扬煤板;22、第三电机;23、排灰口;24、第二控制阀;25、安全阀;26、出气管;27、第一控制阀;28、第一转轴;29、第一传送辊;30、第一电机;31、第二转轴;32、第二传送辊;33、传送带;34、推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包括气化炉主体1、进料机构3、粉碎辊7、喷气管14、螺旋管17、扬煤板21、第一转轴28和传送带33;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下方均布安装有四根支撑腿2,支撑腿2与气化炉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气化炉主体1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进料机构3,进料机构3的上方左侧设置有加料口4,进料机构3的右侧下方与气化炉主体1之间安装有连通口5,进料机构3内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转轴28,第一转轴28上安装有第一传送辊29,第一转轴28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0,进料机构3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轴31,第二转轴31上安装有第二传送辊32,第一传送辊29和第二传送辊32之间安装有传送带33,传送带33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推料板34。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上方的中间水平方向上均布安装有两根第三转轴6,左右两侧第三转轴6上均安装有粉碎辊7,第三转轴6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8,通过设置粉碎辊7能够对进入到气化炉主体1内的煤粉进一步的进行粉碎,防止有结块的煤粉难以气化降低煤粉气化的利用率,气化炉主体1上方的右侧安装有出气管26,出气管26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7,出气管26的左侧安装有安全阀25,气化炉主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器15,气化炉主体1的下方中间安装有排灰口23,排灰口2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4。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气化剂罐9,气化剂罐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导气管11,第一导气管11上安装有鼓风机12,第一导气管11的上方右侧安装有两根第二导气管13,两根第二导气管13分别设置于气化炉主体1的左右两侧,第二导气管13靠近气化炉主体1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喷气管14,喷气管14与气化炉主体1的内部连通,喷气管14向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鼓风机12和喷气管14能够将气化剂向气化炉主体1内部的上方喷出,将气化炉主体1内部的煤粉向上吹起混合,使煤粉充分与气化剂接触,提高煤粉的气化利用率。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第四转轴20,第四转轴20的后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2,第四转轴20上均布安装有多个扬煤板21,通过设置扬煤板21能够将沉淀堆积到气化炉主体1底部的煤粉扬起,使气化炉主体1内的煤粉能够全部与气化剂接触反应。所述气化炉主体1上方的左侧安装有第三导气管16,第三导气管16的上方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包括气化炉主体(1)、进料机构(3)、粉碎辊(7)、喷气管(14)、螺旋管(17)、扬煤板(21)、第一转轴(28)和传送带(3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下方均布安装有四根支撑腿(2),气化炉主体(1)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进料机构(3),进料机构(3)内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转轴(28),第一转轴(28)上安装有第一传送辊(29),第一转轴(28)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0),进料机构(3)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轴(31),第二转轴(31)上安装有第二传送辊(32);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上方的中间水平方向上均布安装有两根第三转轴(6),左右两侧第三转轴(6)上均安装有粉碎辊(7),第三转轴(6)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8);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气化剂罐(9),气化剂罐(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导气管(11),第一导气管(11)上安装有鼓风机(12),第一导气管(11)的上方右侧安装有两根第二导气管(13),两根第二导气管(13)分别设置于气化炉主体(1)的左右两侧,第二导气管(13)靠近气化炉主体(1)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喷气管(14);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第四转轴(20),第四转轴(20)的后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2),第四转轴(20)上均布安装有多个扬煤板(21);所述气化炉主体(1)上方的左侧安装有第三导气管(16),第三导气管(16)的上方连接有螺旋管(17),螺旋管(17)缠绕在进料机构(3)上,螺旋管(17)的左侧下方连接有第四导气管(18),第四导气管(18)上安装有风机(19),第四导气管(18)的下方连接到气化炉主体(1)左侧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煤粉气化利用率的装置,包括气化炉主体(1)、进料机构(3)、粉碎辊(7)、喷气管(14)、螺旋管(17)、扬煤板(21)、第一转轴(28)和传送带(3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下方均布安装有四根支撑腿(2),气化炉主体(1)的上方左侧安装有进料机构(3),进料机构(3)内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转轴(28),第一转轴(28)上安装有第一传送辊(29),第一转轴(28)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0),进料机构(3)内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轴(31),第二转轴(31)上安装有第二传送辊(32);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上方的中间水平方向上均布安装有两根第三转轴(6),左右两侧第三转轴(6)上均安装有粉碎辊(7),第三转轴(6)的后侧安装有第二电机(8);所述气化炉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气化剂罐(9),气化剂罐(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的右侧连接有第一导气管(11),第一导气管(11)上安装有鼓风机(12),第一导气管(11)的上方右侧安装有两根第二导气管(13),两根第二导气管(13)分别设置于气化炉主体(1)的左右两侧,第二导气管(13)靠近气化炉主体(1)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个喷气管(14);所述气化炉主体(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第四转轴(20),第四转轴(20)的后侧安装有第三电机(22),第四转轴(20)上均布安装有多个扬煤板(21);所述气化炉主体(1)上方的左侧安装有第三导气管(16),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先贵张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侯先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