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81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点源治理模块,包括连接于排污口的净化池,设置于河岸上,所述净化池中填充有净化介质,所述排污口的污水经所述净化介质净化后流入河道内;内源治理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河道内的曝气设备和浮岛,所述浮岛围绕所述净化池设置,所述浮岛上种植有第一挺水植物,所述浮岛的下部安装有生态基;面源治理模块,包括坡面植被和第二挺水植物,所述坡面植被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的河岸上,所述第二挺水植物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以及监测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曝气设备上的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黑臭水体的传统治理效果差、持续时间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地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质量越发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在实际河涌治理过程中,黑臭水体的治理极为复杂。由于该类水体一般位于居民区或工业区等地,水体环境面临的污染源和污染成分丰富多样,水体治理过程又受到交通、居民生活、工厂运行等多方面因素制衡。采用传统手段与技术进行治理,成本高、效果差,持续时间短,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而采用化学手段治理,对于水体危害大,甚至会进一步破坏水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以解决黑臭水体的传统治理效果差、持续时间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点源治理模块,包括连接于排污口的净化池,设置于河岸上,所述净化池中填充有净化介质,所述排污口的污水经所述净化介质净化后流入河道内;内源治理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河道内的曝气设备和浮岛,所述浮岛围绕所述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点源治理模块,包括连接于排污口的净化池,设置于河岸上,所述净化池中填充有净化介质,所述排污口的污水经所述净化介质净化后流入河道内;/n内源治理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河道内的曝气设备和浮岛,所述浮岛围绕所述净化池设置,所述浮岛上种植有第一挺水植物,所述浮岛的下部安装有生态基;/n面源治理模块,包括坡面植被和第二挺水植物,所述坡面植被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的河岸上,所述第二挺水植物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以及/n监测模块,包括用于实时获取所述河道的水文数据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河道内,所述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曝气设备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源治理模块,包括连接于排污口的净化池,设置于河岸上,所述净化池中填充有净化介质,所述排污口的污水经所述净化介质净化后流入河道内;
内源治理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河道内的曝气设备和浮岛,所述浮岛围绕所述净化池设置,所述浮岛上种植有第一挺水植物,所述浮岛的下部安装有生态基;
面源治理模块,包括坡面植被和第二挺水植物,所述坡面植被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的河岸上,所述第二挺水植物种植于所述河道的两侧;以及
监测模块,包括用于实时获取所述河道的水文数据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河道内,所述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曝气设备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下部连通于所述第二池体的下部,所述第一池体连接于所述排污口,所述第二池体的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河道的溢流缺口,所述净化介质填充于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河涌的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介质包括自下而上分层铺设的碎石层、瓜子片层和米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友青易聪张燊郭松伟沈浩楠付仕豪刘鹏樊鸿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