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80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除磷区设于箱体内,除磷区顶部内设混凝搅拌区和连接排水管的消毒取样区,混凝搅拌区连接导流筒,混凝搅拌区内设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曝气管道和连接曝气管道的曝气底框架,曝气底框架为由数根出气管组建的框架,出气管沿其纵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数对气孔,曝气管道管道连接风机的出风口;混凝搅拌区内搅拌装置的曝气底框架设于混凝搅拌区底部内;消毒取样区顶部设置溢流结构,除磷区底部内倒置锥形筒,导流筒底端伸入除磷区底部的锥形筒内,锥形筒内设排泥泵,排泥泵连接排泥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紧凑、占地小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生活领域。混凝沉淀池是废水处理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均为建立在地上的露天式的混凝土净化池,混凝搅拌池和清水池以及其他处理池一一排列在地面上,占地大,不美观,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除磷区设于箱体内,除磷区顶部内设混凝搅拌区和连接排水管的消毒取样区,混凝搅拌区连接导流筒,混凝搅拌区内设搅拌装置,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其特征在于:除磷区(17)设于箱体(31)内,除磷区(17)顶部内设混凝搅拌区(13)和连接排水管(12)的消毒取样区(39),混凝搅拌区(13)连接导流筒(19),混凝搅拌区(13)内设搅拌装置(36),搅拌装置(36)包括曝气管道(34)和连接曝气管道(34)的曝气底框架(35),曝气底框架(35)为由数根出气管组建的框架,出气管沿其纵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数对气孔(15),曝气管道(34)管道连接风机(41)的出风口;/n混凝搅拌区(13)内搅拌装置(36)的曝气底框架(35)设于混凝搅拌区(13)底部内;/n消毒取样区(39)顶部设置溢流结构,除磷区(17)底部内倒...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其特征在于:除磷区(17)设于箱体(31)内,除磷区(17)顶部内设混凝搅拌区(13)和连接排水管(12)的消毒取样区(39),混凝搅拌区(13)连接导流筒(19),混凝搅拌区(13)内设搅拌装置(36),搅拌装置(36)包括曝气管道(34)和连接曝气管道(34)的曝气底框架(35),曝气底框架(35)为由数根出气管组建的框架,出气管沿其纵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数对气孔(15),曝气管道(34)管道连接风机(41)的出风口;
混凝搅拌区(13)内搅拌装置(36)的曝气底框架(35)设于混凝搅拌区(13)底部内;
消毒取样区(39)顶部设置溢流结构,除磷区(17)底部内倒置锥形筒,导流筒(19)底端伸入除磷区(17)底部的锥形筒内,锥形筒(51)内设排泥泵(18),排泥泵(18)连接排泥管道(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的除磷区,其特征在于:一对气孔(15)包含分别向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操召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知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