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金娥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80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架、第一滤板、沉淀槽和转杆,装置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清污部件,且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修复部件,通过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带动清洁刷头与清洁刷斗也不断的伸缩移动,使得清洁刷头便于对第一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清洁,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较多使装置内部造成堵塞,且利用清洁刷斗带动杂质移动至收集腔中,便于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进液口的设置,便于添加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在搅拌的同时,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充分接触并反应,有效的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并利用弧形桨叶与下压直浆的设置,使得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的错位下压和上浮使其搅拌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治理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基于上述描述,并检索一件申请号为:CN201822224528.3的技术专利,其关于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底座(10),且底座(10)的两侧内部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底端连接有河道(17)。通过检索发现主要通过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使制氧机产生的氧气流动速度快,氧气、污水与微生物在混合腔室内混合,氧气、污水与微生物混合的更加彻底,氧气、污水与微生物融合的速度加快,提高了箱体内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了污水的治理时间。经过检索分析后,现有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中污水中的杂质较多,容易使装置内部造成堵塞,使得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该种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架、第一滤板、沉淀槽和转杆,装置主体的上方设置有清污部件,且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修复部件。优选的,清污部件包括:固定架和第一滤板,固定架的呈梯形状,且固定架的上端四侧均设置有通口。优选的,固定架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收集腔,且收集腔的上表面一侧呈倾斜设置。优选的,固定架的左端卡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卡接有清洁刷斗,并且清洁刷斗的内侧一端均匀卡接有若干个清洁刷头。优选的,第一滤板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滤板的上端开槽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固定架。优选的,修复部件包括:沉淀槽和转杆,沉淀槽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内底部右端,且沉淀槽的内侧设置有粘性刷毛,并且沉淀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滤板。优选的,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桨叶,且转杆的中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压直浆,并且弧形桨叶与下压直浆的安装角度为90度。优选的,转杆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右端设置有进液管。优选的,装置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口,且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钉,并且装置主体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漂浮气囊。有益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带动清洁刷头与清洁刷斗也不断的伸缩移动,使得清洁刷头便于对第一滤板上的杂质进行清洁,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较多使装置内部造成堵塞,且利用清洁刷斗带动杂质移动至收集腔中,便于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进液口的设置,便于添加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在搅拌的同时,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充分接触并反应,有效的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并利用弧形桨叶与下压直浆的设置,使得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的错位下压和上浮使其搅拌更加均匀。综上,该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中污水中的杂质较多,容易使装置内部造成堵塞,使得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主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中:1-装置主体、2-地钉、3-固定架、4-收集腔、5-通口、6-进水管、7-电动伸缩杆、8-清洁刷斗、9-清洁刷头、10-开口、11-漂浮气囊、12-第一滤板、13-弧形桨叶、14-沉淀槽、15-电机、16-进液口、17-下压直浆、18-第二滤板、19-出水口、20-转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4中,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架3、第一滤板12、沉淀槽14和转杆20,装置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清污部件,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修复部件。优选的,清污部件包括:固定架3和第一滤板12,固定架3的呈梯形状,且固定架3的上端四侧均设置有通口5,固定架3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收集腔4,且收集腔4的上表面一侧呈倾斜设置,利用清洁刷斗8将带动杂质移动至收集腔4中,便于进行集中处理。优选的,固定架3的左端卡接有电动伸缩杆7,且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卡接有清洁刷斗8,并且清洁刷斗8的内侧一端均匀卡接有若干个清洁刷头9,第一滤板12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滤板12的上端开槽设置有开口10,并且开口10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固定架3,通过电动伸缩杆7带动清洁刷头9与清洁刷斗8也不断的伸缩移动,使得清洁刷头9便于对第一滤板12上的杂质进行清洁,避免污水中的杂质较多使装置主体1内部造成堵塞。优选的,修复部件包括:沉淀槽14和转杆20,沉淀槽14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内底部右端,且沉淀槽14的内侧设置有粘性刷毛,并且沉淀槽1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滤板18,通过沉淀槽14便于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并利用粘性刷毛将杂质固定在沉淀槽14中。优选的,转杆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桨叶13,且转杆20的中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压直浆17,并且弧形桨叶13与下压直浆17的安装角度为90度,转杆2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15,且电机15的右端设置有进液管16,通过进液口16便于添加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在搅拌的同时,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充分接触并反应,有效的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利用弧形桨叶13与下压直浆17使得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的错位下压和上浮使其搅拌更加均匀。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6与出水口19,且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地钉2,并且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漂浮气囊11,通过地钉2便于将装置主体1固定在河面上,便于对河道中的污水进行清理修复。优选的,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与电动伸缩杆7、电机15配套设置的控制开关。方便使用者通过控制开关对电动伸缩杆7和电机15进行电性控制。工作原理:在安装本技术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时,首先,通过漂浮气囊11便于将装置主体1漂浮在河面上,并利用地钉2便于将装置主体1固定在河面上,便于对河道中的污水进行清理修复,随后污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第一滤板12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并通过进液口16添加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接着电机15与电动伸缩杆7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终端电性连接,启动电机15带动转杆20与转杆20上的弧形桨叶13与下压直浆17转动,使得弧形桨叶13与下压直浆17呈90度安装的设置,便于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的错位下压和上浮使其搅拌的更加均匀,高效氧化反应催化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并反应,有效的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而后通过沉淀槽14便于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并利用粘性刷毛将杂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架(3)、第一滤板(12)、沉淀槽(14)和转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清污部件,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修复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架(3)、第一滤板(12)、沉淀槽(14)和转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清污部件,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修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部件包括:固定架(3)和第一滤板(12),所述固定架(3)的呈梯形状,且固定架(3)的上端四侧均设置有通口(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的下端嵌入设置有收集腔(4),且收集腔(4)的上表面一侧呈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的左端卡接有电动伸缩杆(7),且电动伸缩杆(7)的一端卡接有清洁刷斗(8),并且清洁刷斗(8)的内侧一端均匀卡接有若干个清洁刷头(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污的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12)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滤板(12)的上端开槽设置有开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娥
申请(专利权)人:汪金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