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75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包括基座和起重机吊臂,所述的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牵引装置;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的底板通过连接柱与盖板相连接,底板与盖板中形成的空腔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处设有双联齿轮,所述的双联齿轮由下齿轮、上齿轮和连接于上齿轮表面的主绕链轮组成,所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一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平面包括蜗杆,所述的蜗杆与下齿轮相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上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二传动平面;所述双联齿轮的主绕链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三传动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元件均为标准件,安全性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的起重机械,在吊具设计上设置有链条吊钩,吊链在使用时直接负责货物的拉升和运输,其安全等级要求很高,起重机需要用到吊链的升降装置,现阶段的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满足其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在驱动电机或驱动发动机丧失动力的情况下,无法立刻锁定吊链,容易发生货物坠落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包括基座和起重机吊臂,所述的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牵引装置;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的底板通过连接柱与盖板相连接,底板与盖板中形成的空腔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处设有双联齿轮,所述的双联齿轮由下齿轮、上齿轮和连接于上齿轮表面的主绕链轮组成,所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一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平面包括蜗杆,所述的蜗杆与下齿轮相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上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二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二传动平面包括设于上齿轮前方的第一过链齿轮与第一压链齿轮和设于上齿轮后方的第二过链齿轮与第二压链齿轮;所述的第一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压链齿轮与第一过链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压链齿轮与第二过链齿轮相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主绕链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三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三传动平面包括连接于第一过链齿轮上的第一过链轮、连接于第一压链齿轮上的第一压链柱、连接于第二过链齿轮上的第二过链轮、连接于第二压链齿轮上的第二压链柱和吊链;位于牵引装置内部的吊链中段贴合于主绕链轮的侧壁,前段贴合于第一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一压链柱压紧,后段贴合于第二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二压链柱压紧。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吊链的升降功能,优选地,所述的底板前端设有环绕柱,所述的环绕柱上套设有滚动隔套,所述的吊链环绕于滚动隔套表面一圈。优选地,所述的蜗杆与动力输入杆相连,所述的动力输入杆外端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相连。优选地,所述的吊链表面包覆有防滑橡胶套。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蜗轮蜗杆作为升降装置的牵引动力,可以保证起驱动电机在失电或故障时,因蜗轮蜗杆的反向自锁原理而锁定吊链,避免吊装货物坠落发生事故;本技术中通过双联齿轮前方和后方的过链齿轮与亚链齿轮,提升了动力传输的效率,将集中于双联齿轮上的里分流至前后方,防止吊链打滑且提高了整体的摩擦阻力,提升了吊链的承重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元件均为标准件,安全性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牵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起重机吊臂,3、驱动电机,4、牵引装置,5、底板,6、连接柱,7、上齿轮,8、主绕链轮,9、蜗杆,10、第一过链齿轮,11、第一压链齿轮,12、第二过链齿轮,13、第二压链齿轮,14、第一过链轮,15、第一压链柱,16、第二过链轮,17、第二压链柱,18、吊链,19、环绕柱,20、滚动隔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包括基座1和起重机吊臂2,所述的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和牵引装置4;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5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连接柱6,所述的底板通过连接柱6与盖板(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底板5与盖板中形成的空腔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处设有双联齿轮7,所述的双联齿轮由下齿轮(图中未示出)、上齿轮7和连接于上齿轮表面的主绕链轮8组成,所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一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平面包括蜗杆9,所述的蜗杆9与下齿轮相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上齿轮7所在水平面为第二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二传动平面包括设于上齿轮7前方的第一过链齿轮10与第一压链齿轮11和设于上齿轮后方的第二过链齿轮12与第二压链齿轮13;所述的第一过链齿轮10与上齿轮7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压链齿轮11与第一过链齿轮10相啮合;所述的第二过链齿轮12与上齿轮7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压链齿轮13与第二过链齿轮12相啮合;所述双联齿轮的主绕链轮8所在水平面为第三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三传动平面包括连接于第一过链齿轮10上的第一过链轮14、连接于第一压链齿轮11上的第一压链柱15、连接于第二过链齿轮12上的第二过链轮16、连接于第二压链齿轮13上的第二压链柱17和吊链18;位于牵引装置内部的吊链中段贴合于主绕链轮的侧壁,前段贴合于第一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一压链柱压紧,后段贴合于第二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二压链柱压紧。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吊链的升降功能,优选地,所述的底板前端设有环绕柱19,所述的环绕柱上套设有滚动隔套20,所述的吊链环绕于滚动隔套表面一圈。优选地,所述的蜗杆与动力输入杆相连,所述的动力输入杆外端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相连。优选地,所述的吊链表面包覆有防滑橡胶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起重机吊臂,所述的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牵引装置;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的底板通过连接柱与盖板相连接,底板与盖板中形成的空腔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处设有双联齿轮,所述的双联齿轮由下齿轮、上齿轮和连接于上齿轮表面的主绕链轮组成,所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一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平面包括蜗杆,所述的蜗杆与下齿轮相啮合;/n所述双联齿轮的上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二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二传动平面包括设于上齿轮前方的第一过链齿轮与第一压链齿轮和设于上齿轮后方的第二过链齿轮与第二压链齿轮;所述的第一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压链齿轮与第一过链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压链齿轮与第二过链齿轮相啮合;/n所述双联齿轮的主绕链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三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三传动平面包括连接于第一过链齿轮上的第一过链轮、连接于第一压链齿轮上的第一压链柱、连接于第二过链齿轮上的第二过链轮、连接于第二压链齿轮上的第二压链柱和吊链;位于牵引装置内部的吊链中段贴合于主绕链轮的侧壁,前段贴合于第一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一压链柱压紧,后段贴合于第二绕链轮的侧壁并被第二压链柱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用吊链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起重机吊臂,所述的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和牵引装置;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的底板通过连接柱与盖板相连接,底板与盖板中形成的空腔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中心处设有双联齿轮,所述的双联齿轮由下齿轮、上齿轮和连接于上齿轮表面的主绕链轮组成,所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一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平面包括蜗杆,所述的蜗杆与下齿轮相啮合;
所述双联齿轮的上齿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二传动平面,所述的第二传动平面包括设于上齿轮前方的第一过链齿轮与第一压链齿轮和设于上齿轮后方的第二过链齿轮与第二压链齿轮;所述的第一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压链齿轮与第一过链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过链齿轮与上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压链齿轮与第二过链齿轮相啮合;
所述双联齿轮的主绕链轮所在水平面为第三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华韩吉海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京口区北方起重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