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臧慧平专利>正文

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59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该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主要由:外盒、试管放置盒、外盖以及防水垫片组合而成,所述试管放置盒置于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外盖盖合在所述外盒的上方,所述防水垫片设置在所述外盖与外盒的连接处;本试管运输装置结构简单,没有老式运输箱的各种减震、缓冲等结构,减轻了装置整体的重量,该箱体大小适中,箱内水的体积不大于2L,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箱体不会过重,试管放置盒浮于液面高度,试管口通过顶块封堵,试管内液体不会溢出,并且可保证放置盒的试管不会因为长途的颠簸而破碎,有效的提高了箱内试管的完好率,适合在野外医疗营地或救灾现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医用试管运输箱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的医疗设备,通常所用的院内试管运输箱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适合短距离运输,一户人员手提运输箱将试管转移,由于运输距离短,路况良好,所以运输箱的减震效果无需特别增强。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例如:救灾现场或者野外临时医疗场地,由于医疗条件限制,经常需要将被测液体通过试管运输箱运送至定点的正规医院或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或化验,而灾区现场以及野外临时医疗场所通常离城市相对遥远,且路况复杂,普通的试管运输箱通过陆运抵达检测地时无法完全保障试管的完好,试管被损坏的情况十分常见,严重影响到医疗工作的进程,迫切的需要一种保护措施更为完善且效果更好的试管运输箱来承担就在现场的试管运输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该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主要由:外盒、试管放置盒、外盖以及防水垫片组合而成,所述试管放置盒置于所述外盒的内部,所述外盖盖合在所述外盒的上方,所述防水垫片设置在所述外盖与外盒的连接处;所述外盖与外盒通过插块与插槽过盈连接,所述外盒的两侧设有卡口,所述外盖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所述外盖的顶部设有提手,确保外盖与外盒间的密封性,增加防水垫片可有效防止路遇颠簸时,液面的晃动导致部分液体溢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盒的侧壁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密封盖,通过进水口向外盒内部注水。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盒的侧壁下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密封盖,通过排水口向外排水。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盒的内壁标有刻度线,根据刻度线注水,防止液面过低导致保护效果不好,虽外盒与外盖以及放置盒的盒体与盒盖的连接处均设有防水垫片,但长时间浸泡在液面一下依然存在渗水的可能性,防止液面过高导致放置盒冲顶,液面漫过盒体与盒盖的连接线或者外盒与外盖的连接线,造成渗水的现象发生,盒体内部无其他缓冲机构,水体积在2L以内,整体重量相较于现有的具有保护功能的运输箱略有下降。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试管放置盒主要由:盒体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上的盒盖组合而成,为确保其密封性采用了与外盒以及外盖同样的连接结构,并同样设置有防水垫片,所述盒体为空心结构,通过控制盒体的密度,确保试管放置盒的延伸边与液面同高。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盒体上标有吃水线,通过对盒体密度的控制,使液面基本保持在吃水线附近,根据试管数量以及试管内液体量的区别,液面高度的偏差控制在正负3mm。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盒体的两端设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与所述吃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延伸边的厚度在6-10mm之间,确保不被淹没至液面一下,同时延伸边具有一定弹性,对试管放置盒的四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轻试管放置盒与外盒内壁的冲击。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盒体上设有试管槽,所述试管槽的内壁设有海绵垫层,试管槽数量根据试管放置盒大小设置,试管在顶块的挤压下具有一定压力,海绵垫层可对试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盒盖的底部设有橡胶顶块,所述橡胶顶块的位置与所述试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顶块的厚度为3-5mm,大小与试管口相匹配,起到瓶塞的作用也可将试管抵住,放置试管在试管槽内晃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没有老式运输箱的各种减震、缓冲等结构,减轻了装置整体的重量,该箱体大小适中,箱内水的体积不大于2L,确保了运输过程中箱体不会过重,试管放置盒浮于液面高度,试管口通过顶块封堵,试管内液体不会溢出,并且可保证放置盒的试管不会因为长途的颠簸而破碎,有效的提高了箱内试管的完好率,适合在野外医疗营地或救灾现场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的整体结构四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的试管放置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图1-图2示出了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该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主要由:外盒1、试管放置盒2、外盖13以及防水垫片3组合而成,所述试管放置盒2置于所述外盒1的内部,所述外盖13盖合在所述外盒1的上方,所述防水垫片3设置在所述外盖3与外盒1的连接处;所述外盖13与外盒1通过插块与插槽过盈连接,所述外盒1的两侧设有卡口,所述外盖13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14,所述外盖13的顶部设有提手,确保外盖与外盒间的密封性,增加防水垫片可有效防止路遇颠簸时,液面的晃动导致部分液体溢出;所述外盒1的侧壁上端设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密封盖,通过进水口向外盒内部注水;所述外盒1的侧壁下端设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上设有密封盖,通过排水口向外排水;所述外盒1的内壁标有刻度线15,根据刻度线注水,防止液面过低导致保护效果不好,虽外盒与外盖以及放置盒的盒体与盒盖的连接处均设有防水垫片,但长时间浸泡在液面一下依然存在渗水的可能性,防止液面过高导致放置盒冲顶,液面漫过盒体与盒盖的连接线或者外盒与外盖的连接线,造成渗水的现象发生;所述试管放置盒2主要由:盒体21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21上的盒盖22组合而成,所述盒体21为空心结构,为确保其密封性采用了与外盒1以及外盖13同样的连接结构,并同样设置有防水垫片3,通过控制盒体的密度,确保试管放置盒的延伸边与液面同高;所述盒体21上标有吃水线23,通过对盒体密度的控制,使液面基本保持在吃水线附近,根据试管数量以及试管内液体量的区别,液面高度的偏差控制在正负3mm;所述盒体21的两端设有延伸边24,所述延伸边24与所述吃水线23在同一水平线上,延伸边的厚度在6-10mm之间,确保不被淹没至液面一下,同时延伸边具有一定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主要由:外盒(1)、试管放置盒(2)、外盖(13)以及防水垫片(3)组合而成,所述试管放置盒(2)置于所述外盒(1)的内部,所述外盖(13)盖合在所述外盒(1)的上方,所述防水垫片(3)设置在所述外盖(13)与外盒(1)的连接处;所述外盖(13)与外盒(1)通过插块与插槽过盈连接,所述外盒(1)的两侧设有卡口,所述外盖(13)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14),所述外盖(13)的顶部设有提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主要由:外盒(1)、试管放置盒(2)、外盖(13)以及防水垫片(3)组合而成,所述试管放置盒(2)置于所述外盒(1)的内部,所述外盖(13)盖合在所述外盒(1)的上方,所述防水垫片(3)设置在所述外盖(13)与外盒(1)的连接处;所述外盖(13)与外盒(1)通过插块与插槽过盈连接,所述外盒(1)的两侧设有卡口,所述外盖(13)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14),所述外盖(13)的顶部设有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的侧壁上端设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的侧壁下端设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口(12)上设有密封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学检验科用试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1)的内壁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慧平
申请(专利权)人:臧慧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