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50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所述车门由门板及坡水板组成,坡水板与门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上的密封组件一,及设于坡水板上的密封组件二;所述密封组件一由设于门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一及设于门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一组成;所述密封组件二由设于坡水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二及设于坡水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二组成;所述车门关闭后,底部U形槽一与底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侧部U形槽一与对应侧的侧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在车门与坡水板之间形成迷宫式的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车门关闭时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杜绝烧结车在运输球团过程中出现漏料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铁路运输烧结车主要运输的货物是炼铁用的球团,通常是底开门漏斗自卸车,原设计中底门的门板与坡水板之间为可转动连接,没有密封结构。为了保证转动灵活性,门板与坡水板之间存在一定量的间隙,该间隙通常控制在6-8mm。经过长期运行后,门板与坡水板之间的间隙一般能达到10mm以上,当烧结车装运粒度小于10mm的球团时,小粒度的球团很容易从门板与坡水板之间的底部缝隙和两侧缝隙中漏出,既造成炼铁原材料的损失,又会污染铁路沿线的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能够在车门关闭时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杜绝烧结车在运输球团过程中出现漏料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所述车门由门板及坡水板组成,坡水板与门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上的密封组件一,及设于坡水板上的密封组件二;所述密封组件一由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所述车门由门板及坡水板组成,坡水板与门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上的密封组件一,及设于坡水板上的密封组件二;所述密封组件一由设于门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一及设于门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一组成;所述密封组件二由设于坡水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二及设于坡水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二组成;所述车门关闭后,底部U形槽一与底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侧部U形槽一与对应侧的侧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在车门与坡水板之间形成迷宫式的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所述车门由门板及坡水板组成,坡水板与门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上的密封组件一,及设于坡水板上的密封组件二;所述密封组件一由设于门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一及设于门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一组成;所述密封组件二由设于坡水板底部的底部U形槽二及设于坡水板两侧的侧部U形槽二组成;所述车门关闭后,底部U形槽一与底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侧部U形槽一与对应侧的侧部U形槽二相对扣合在一起,在车门与坡水板之间形成迷宫式的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U形槽一在门板底部水平设置,底部U形槽一的横截面轴线垂直于门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U形槽二在坡水板底部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开门漏斗自卸车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正学韩冰刘宝红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