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1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复合的防晒层、抗拉层、混纺层和亲肤层,其中,所述抗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氨纶纤维,以及分别复合在氨纶纤维的内外表面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织面料的防撕裂强度高,整个面料的整合度和契合度良好,穿着舒适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
本技术属于功能性面料
,涉及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
技术介绍
交织面料是指经、纬用两种不同纤维的纱线交织成的织物,其主要通过多个纤维进行交替编织,但是现有的交织面料抗拉性较差,一般均保持了涤纶的优点,改善了穿着不透气等缺点,仅仅保证了其舒适性,但是其的耐用性较差,在相对较大的拉力下面料很容易出现撕裂的问题,导致面料出现破损的问题,从而影响面料的质量。如中国专利CN207672335U公开了一种锦棉交织涂层面料,其采用丙烯酸酯类改性聚氨酯涂层对锦棉交织基布表面进行涂覆,解决了现有锦棉交织基布抗撕裂强度弱,防污抗皱性能差的问题。但是,上述聚氨酯涂层的涂覆方面对面料抗撕裂强度的改善效果较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以解决现有面料防撕裂强度难以系统性改善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复合的防晒层、抗拉层、混纺层和亲肤层,其中,所述抗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氨纶纤维,以及分别复合在氨纶纤维的内外表面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进一步的,所述的氨纶纤维分别与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之间通过聚氨酯胶粘剂层粘接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氨纶纤维呈波浪状结构,并使得其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可嵌入所述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的凹口。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相互平行,可以提高撕裂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的编织比例为1:1间隔设置,此处尼龙纤维与抗裂纤维的纹理和比例优选相同,可保证两者与氨纶纤维之间相互结合均匀程度,这样,对于氨纶纤维呈波浪状结构的情况,尼龙纤维与抗裂纤维嵌入在氨纶纤维的凹口内,让三种纤维能够完全整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晒层由醋酯纤维作为经纬纱交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的混纺层由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而成,两者可以相互协同并增加混纺层的撕裂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的亲肤层由竹纤维编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设计合理,抗拉扯性强,防撕裂效果好,采用尼龙纤维、氨纶纤维和抗裂纤维交替编织组成,尼龙纤维和抗裂纤维分别设置在氨纶纤维的顶部和底部,三种纤维相互结合通过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增加其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整个交织面料的防撕裂强度。(2)尼龙纤维与抗裂纤维的纹理和比例相同,保证两者与氨纶纤维之间相互结合,氨纶纤维呈波浪状结构,尼龙纤维与抗裂纤维嵌入在氨纶纤维的凹口内,让三种纤维能够完全整合在一起,提高了整个抗拉层的整合度和契合度。(3)采用抗裂纤维位于外表面、尼龙纤维位于内表面的设置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加撕裂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抗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醋酯纤维,2-尼龙纤维,3-抗裂纤维,4-氨纶纤维,5-聚酯纤维,6-腈纶纤维,7-竹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抗裂纤维3可以采用常规市售的聚丙烯抗裂纤维等,其余如无特别说明的原料或处理工艺技术,则表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市售原料或常规技术。实施例1: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复合的防晒层、抗拉层、混纺层和亲肤层,其中,请再参见图1和图2所示,抗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氨纶纤维4,以及分别复合在氨纶纤维4的内外表面的抗裂纤维3和尼龙纤维2。防晒层由醋酯纤维1编织而成。请再参见图2所示,氨纶纤维4分别与抗裂纤维3和尼龙纤维2之间通过聚氨酯胶粘剂层粘接复合。氨纶纤维4呈波浪状结构,并使得其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可嵌入抗裂纤维3和尼龙纤维2的凹口。抗裂纤维3和尼龙纤维2相互平行,可以进一步提高撕裂强度。抗裂纤维3和尼龙纤维2的编织比例为1: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的交织面料的设计原理如下:整个交织面料的顶面采用醋酯纤维1作为防晒层,醋酯纤维1本身的耐日晒能力好,能够满足阳光下的照射强度,为交织面料的内部结构提供初步保护,降低阳光照射对面料造成的损伤。在抗拉层中,通过尼龙纤维2、氨纶纤维4和抗裂纤维3三种韧性强的纤维相互结合,形成整个面料的主要的防撕裂结构,尼龙纤维2的耐磨性高,强度弹性均很优越,氨纶纤维4具有优良弹性又称弹力纤维,其耐热性差的缺点也被防晒层所弥补,抗裂纤维3的抗撕裂效果好,避免整个面料在受到强力拉扯后出现撕裂的问题,提高整个交织面料的凝聚力。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省去了防晒层。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的抗裂纤维3替换为等数量的尼龙纤维2。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改为抗裂纤维位于内表面、尼龙纤维位于外表面的布置形式。对以上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所制得的交织面料进行防撕裂强度等性能测试(GB/T3923-1988),具体数据如下表1。表1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抗撕裂强力(N)38N35N25N32N继续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所制得面料置于氙灯日照模拟试验箱中采用UVB-313灯管处理24h,继续检测后,得到实施例1的抗撕裂面料的抗撕裂强力依旧在32N左右,而对比例1的面料的抗撕裂强力则迅速降低至约23N左右。可见,防晒层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面料长期使用后的抗撕裂性能。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采用以下设计:请再参见图2所示,混纺层由聚酯纤维5和腈纶纤维6混纺而成。亲肤层由竹纤维7编织而成。此处,混纺层与亲肤层则形成交织面料的内底,竹纤维77的透气性和舒适度较高,保证交织面料的舒适度。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复合的防晒层、抗拉层、混纺层和亲肤层,其中,所述抗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氨纶纤维,以及分别复合在氨纶纤维的内外表面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复合的防晒层、抗拉层、混纺层和亲肤层,其中,所述抗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氨纶纤维,以及分别复合在氨纶纤维的内外表面的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纶纤维分别与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之间通过聚氨酯胶粘剂层粘接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防撕裂的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纶纤维呈波浪状结构,并使得其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可嵌入所述抗裂纤维和尼龙纤维的凹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阳赵学朝
申请(专利权)人: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