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壳体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20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壳体定位工装,涉及泵壳夹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壳体定位工装,泵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凸部和第二内凸部,第一内凸部与第二内凸部间隔设置;泵壳体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块和夹持件;第一定位块用于插设于第一内凸部和第二内凸部之间;夹持件用于抵接泵壳体的外侧壁以将泵壳体夹持在夹持件和第一定位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壳体定位工装缓解了现有技术中泵壳体装夹定位易松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壳体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泵壳夹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泵壳体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和图2,泵壳体1`外表面被多条不规则分模线分割为多个曲面,泵壳体1`的内腔由多个腔体拼接组成,分模线处存在较多需要打磨处理的毛刺。装夹泵壳体1`时,定位工装难以紧密配合泵壳体1`,从而导致泵壳体1`装夹易松动,进而泵壳体1`存在定位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壳体定位工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泵壳体装夹定位易松动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泵壳体定位工装,所述泵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凸部和第二内凸部,所述第一内凸部与所述第二内凸部间隔设置;所述泵壳体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块和夹持件;所述第一定位块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凸部和所述第二内凸部之间;所述夹持件用于抵接所述泵壳体的外侧壁以将所述泵壳体夹持在所述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泵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壳体定位工装,所述泵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凸部(11`)和第二内凸部(12`),所述第一内凸部(11`)与所述第二内凸部(12`)间隔设置;/n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块(100)和夹持件(200);/n所述第一定位块(100)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凸部(11`)和所述第二内凸部(12`)之间;/n所述夹持件(200)用于抵接所述泵壳体(1`)的外侧壁以将所述泵壳体(1`)夹持在所述夹持件(200)和所述第一定位块(10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壳体定位工装,所述泵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凸部(11`)和第二内凸部(12`),所述第一内凸部(11`)与所述第二内凸部(12`)间隔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定位块(100)和夹持件(200);
所述第一定位块(100)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凸部(11`)和所述第二内凸部(12`)之间;
所述夹持件(200)用于抵接所述泵壳体(1`)的外侧壁以将所述泵壳体(1`)夹持在所述夹持件(200)和所述第一定位块(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体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部(13`),所述第一定位块(100)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体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100)自第一内腔(101`)延伸至第二内腔(102`),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内腔(102`)的内侧壁;
其中,所述泵壳体(1`)具有所述第一内腔(101`)和所述第二内腔(102`),所述第一内凸部(11`)与所述第二内凸部(12`)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内腔(101`)和所述第二内腔(102`)的侧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壳体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定位工装包括:基座(300)和第二定位块(400),所述第二定位块(400)和所述第一定位块(100)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300),所述第二定位块(400)与第一内壁面(14`)相适配;
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14`)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壳体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三定位块(500),所述第三定位块(500)连接于所述基座(300),且所述第三定位块(500)与第二内壁面(15`)相适配;
其中,所述第二内壁面(15`)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涛李海刚周经才刘冠群
申请(专利权)人:天润泰达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