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99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其结构包括转向轮体、吸附座、前座、传感盒、外置开关、后座、导航轮、顶盖、除灰机构和连接片,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通过设置了除灰机构,除尘效果好,实用性强,当检测到灰尘尘体含量超标后,吸风电机被控制开启,吸风电机上的吸风扇在波纹罩左侧转动,同时插接座上安装的静电除尘板得电开始静电吸附,挡杆底端的卷弹簧在通槽上有效实现单向进入后,利用卷弹簧的弹力复位封堵出口,便于吸风扇引导含尘气体转移静电除尘后,及时形成密闭空间,海绵垫利于减少波纹罩被吸风电机影响下产生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具体涉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智能机器人的种类多种多样,在智能机器人中导航装置对智能机器人起辅助作用,但是,在长期使用后,装置内部容易堆积尘体,尘体覆盖较厚会影响精密电路内线体的连接性,现有技术中装置内部处理尘体的效果较差,尘体容易飘散进入电路表面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内部处理尘体的效果较差,尘体容易飘散进入电路表面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达到了处灰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包括后座;吸附座,用于控制导航装置传感端弹出的座体;...

【技术保护点】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包括后座(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吸附座(2),用于控制导航装置传感端弹出的座体;/n除灰机构(9),用于清除装置内部的尘体,将尘体进行集中吸附;/n其中,所述除灰机构(9)内部具有多个尘体吸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包括后座(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附座(2),用于控制导航装置传感端弹出的座体;
除灰机构(9),用于清除装置内部的尘体,将尘体进行集中吸附;
其中,所述除灰机构(9)内部具有多个尘体吸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座(2)顶端安装设有传感盒(4),所述吸附座(2)固定安装于前座(3)底端内部,所述前座(3)底端外表面上转动安装有转向轮体(1),所述前座(3)侧面上嵌入安装有外置开关(5),所述前座(3)右侧与后座(6)左侧相连接,所述后座(6)上紧固有除灰机构(9),所述除灰机构(9)上方设有顶盖(8),所述后座(6)上两侧架设有导航轮(7),所述导航轮(7)内侧面上锁固安装有连接片(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座(2)包括安装座(21)、电磁铁(22)、磁铁(23)、复位弹簧(24)、导杆(25)和滑套(26),所述安装座(21)左侧底端上嵌套有电磁铁(22),所述电磁铁(22)位于磁铁(23)正上方,所述复位弹簧(24)顶端与安装座(21)弹性连接,所述导杆(25)沿滑套(26)滑动,所述导杆(25)顶端与传感盒(4)相粘结,所述导杆(25)位于后座(6)左侧,所述除灰机构(9)包括外壳(901)、导线(902)、插接座(903)、静电除尘板(904)、挡杆(905)、通槽(906)、卷弹簧(907)、波纹罩(908)、海绵垫(909)、吸风扇(910)、保持架(911)和吸风电机(912),所述外壳(901)内表面上紧固有插接座(903),所述外壳(901)位于顶盖(8)下方,所述插接座(903)上水平安装有静电除尘板(904),所述外壳(901)底面贴合安装于后座(6)上,所述静电除尘板(904)左侧与导线(902)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刘威扬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