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85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由搅拌轴1、A物料进口2、B物料进口3、轮毂4、平板桨叶5、框式桨叶6、搅拌容器7、长缝隙桨叶8、短缝隙桨叶9、出料口10组成。料液在该装置里的下降过程中同时完成了混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料的大尺度混合阶段,桨型是一种对大团块下降物料有着切割分解作用的平板桨叶5,第二阶段是一种中尺度混合阶段,桨型是框式桨叶6,第三阶段是小尺度混合阶段,这一阶段桨型为交替安装的长缝隙桨叶8和短缝隙桨叶9。三个阶段的桨叶均为等间距、等旋转角度、顺时针螺旋式的安装方法,可实现搅拌容器底部出料为均一溶液。该装置具有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的工作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混合
,特别是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水处理等行业。
技术介绍
搅拌是化工、食品、水处理、制药等领域重要的一种单元操作。搅拌器的操作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能耗和生产成本。工业中常见的搅拌场合有液-液互溶系统、液-液互不相溶的场合、固-液混合场合等。然而不论那种物料混合,均为间歇操作,即搅拌槽内流体混合完成后,放出,然后再加料再搅拌。工业中,为了使得后续工序为连续性生产,往往需要多个间歇搅拌供给,从而实现连续生产。本技术开发了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两种或多种待混合液从搅拌容器的上部进入,料液在在下降时同时完成混合过程,在搅拌装置内依次经过大尺度混合、中尺度混合和分子混合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内搅拌桨叶形式不同,搅拌容器底部的出料即为混合完成的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料液在该装置中的混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料的大尺度混合阶段,桨型是一种对大团块下降物料有着切割分解作用的型式,第二阶段是一种中尺度混合阶段,第三阶段是小尺度混合阶段,也即分子混合阶段,这一阶段桨型主要通过湍流,促进物料的分子级混合,该阶段桨型为两种桨型交叉使用。三个阶段的桨型各不相同,起到的混合作用各有不同,从而实现搅拌容器底部出料为均一溶液。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由搅拌轴1、A物料进口2、B物料进口3、轮毂4、平板桨叶5、框式桨叶6、搅拌容器7、长缝隙桨叶8、短缝隙桨叶9、出料口10组成。所述的A物料进口2和B物料进口3为两种带混合流体的进口。所述的轮毂4用来将搅拌轴1与各桨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平板桨叶5,有多条,形状为矩形板,平行桨叶5的板面呈水平状态安装,也即板面与水平线平行。各平行桨叶5之间相差相同的角度,呈等间距、顺时针螺旋上升状态分布。平板桨叶5位置处于搅拌装置的大尺度混合阶段,也即搅拌轴1的上部。所述的框式桨叶6,有多条,形状为口字形条形板,框式桨叶6的板面呈垂直状态安装,也即,板面与水平线垂直。各框式桨叶6之间相差相同角度,呈顺时针螺旋上升状态分布。框式桨叶6处于搅拌装置的中尺度混合阶段,也即搅拌轴1的中部。所述的搅拌容器7,一般为圆筒形容器,上封头为椭圆形封头,下封头可为椭圆形封头,也可为锥形封头。所述的长缝隙桨叶8,上面开条形缝隙,条形缝隙的方向与桨叶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短缝隙桨叶9,上面开条形缝隙,条形缝隙的方向与桨叶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的长缝隙桨叶8和短缝隙桨叶9交叠使用,沿搅拌轴1等间距、顺时针螺旋上升排布,位置均处搅拌轴1的下部。所述的出料口10,为混合完成液的出口。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了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可以实现连续进料和连续出料的功能。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的搅拌装置为一种立式、连续性工作的装置,物料进入装置后,其下降流动过程和混合过程同时进行,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桨型各有不同,能分别实现大尺度混合、中尺度混合和小尺度混合的功能。本技术创新之处在于,各个阶段处的桨型均呈螺旋上升方式排布。大尺度混合阶段的桨型为平板型,中尺度混合阶段的桨型为框式,小尺度混合阶段的桨型为两种开缝隙桨叶交叠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例的搅拌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例的搅拌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例的搅拌部件的三维视图1.搅拌轴、2.A物料进口、3.B物料进口、4.轮毂、5.平板桨叶、6.框式桨叶、7.搅拌容器、8.长缝隙桨叶、9.短缝隙桨叶、10.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该装置为一立式圆筒型容器,上部开设待混合物料的进口,物料在搅拌容器中的下降过程即可同时完成混合过程,出料口设置在容器下方,从出料口排出的液体即为混合完成后的均一溶液。该装置能实现连续进料和连续出料的功能。待料液进入搅拌容器后,在开始阶段,搅拌桨叶的主要任务是切割分解大团块物料,促进流体的大尺度混合;在中间阶段,搅拌桨叶的主要任务是将小团块物料继续分解混合为更细小团块,促进流体的中尺度混合,在最后阶段,搅拌桨叶的主要任务是增大流体的湍流程度,促进物料的分子级别混合,也即小尺度混合。三种过程中,针对任务不同,搅拌桨叶型式也各异。由于流体从上往下靠重力流动,各段桨叶也巧妙地安排为等间距螺旋状排布,桨叶间距大小随搅拌转速来设定,这样没有采用传统设计的所谓的多层桨,但却达到了多层桨的混合效果。这种设计降低了桨叶数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A物料进口2、B物料进口3、轮毂4、平板桨叶5、框式桨叶6、搅拌容器7、长缝隙桨叶8、短缝隙桨叶9、出料口10。其中,A物料进口2和B物料进口3为两种待混合物料的进口,出料口10为混合完成液的出口。A物料进口2和B物料进口3位于搅拌容器7的上封头上,出料口10位于搅拌容器7的底部。其中,轮毂4用来连接搅拌轴1和各段桨叶。其中,平板桨叶5,形状为细长条形板,有多条,呈等间距、等旋转角度、顺时针螺旋安装于搅拌轴1上。平板桨叶5的板面与水平线平行。平板桨叶5位于搅拌装置的开始混合阶段,也即搅拌轴1的上部。其中,框式桨叶6,形状为中间开矩形口的条形板,呈口字型。呈等间距、等旋转角度、顺时针螺旋安装于搅拌轴1上。框式桨叶6的板面与水平线垂直,框式桨叶6位于搅拌装置的中间混合阶段,也即搅拌轴1的中部。其中,搅拌容器7,一般为圆筒形容器。其中,长缝隙桨叶8与短缝隙桨叶9,均为开设条形缝隙的矩形板。长缝隙桨叶8所开的缝隙为沿矩形板长度方向,短缝隙桨叶9所开的缝隙为沿矩形板宽度方向。其中,长缝隙桨叶8和短缝隙桨叶9在安装时交替使用,沿搅拌轴1等间距、等旋转角度、顺时针螺旋上升安装。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待混合物料分别从A物料进口2和B物料进口3进入后,进行第一阶段的混合,这一阶段,不同物料以大团块和大体积形式存在,螺旋排布的平板桨叶5将大团块物料层层切割、分散成小团块。之后流体进入第二阶段的混合,框式搅拌桨6继续将小团块物料细分、打散,进入第三阶段,物料被交替的缝隙桨叶通过增大湍动程度来提高小尺度级别的混合速度,最后达到分子级别的均一溶液,最后通过出料口10排出。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搅拌装置的A物料进口2和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搅拌轴(1)、A物料进口(2)、B物料进口(3)、轮毂(4)、平板桨叶(5)、框式桨叶(6)、搅拌容器(7)、长缝隙桨叶(8)、短缝隙桨叶(9)、出料口(10)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搅拌轴(1)、A物料进口(2)、B物料进口(3)、轮毂(4)、平板桨叶(5)、框式桨叶(6)、搅拌容器(7)、长缝隙桨叶(8)、短缝隙桨叶(9)、出料口(10)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A物料进口(2)和B物料进口(3)为两种待混合物料的进口,出料口(10)为混合完成液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性工作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平板桨叶(5),形状为细长条形板,有多条,呈等间距、等旋转角度、顺时针螺旋安装于搅拌轴(1)上,平板桨叶(5)的板面与水平线平行,平板桨叶(5)位于搅拌装置的开始混合阶段,也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革李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