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74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所述第一注射管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头,所述第一注射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出药口,所述针筒的内侧设置有药液输送口,所述针筒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所述第二注射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所述第二注射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药口,所述针筒的另一端安装有指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给药时探头不会剐蹭病人直肠膜,引起病人的不适,也使得能够在给药时将探头伸进病人肛肠更深处,进而使得病人对于药效的吸收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肛肠疾病的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及部分结肠疾病,目前医学记载达七十余种,其中发生在肛门直肠肠段最多,目前肛肠疾病患者群体庞大,而肛肠疾病在治疗时经常会肛肠给药的方式,肛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肛肠给药需要使用到肛肠外科给药装置。但是,现有的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在给药时由于出药口设置在探头前端,使得在给药时出药口剐蹭病人直肠膜,引起病人的不适,也不能够在给药时将探头伸进病人肛肠更深处,使得病人对于药效的吸收更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在给药时由于出药口设置在探头前端,使得在给药时出药口剐蹭病人直肠膜,引起病人的不适,也不能够在给药时将探头伸进病人肛肠更深处,使得病人对于药效的吸收更佳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所述第一注射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头,所述第一注射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出药口,所述针筒的内侧设置有药液输送口,所述针筒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所述第二注射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所述第二注射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药口,所述针筒的另一端安装有指柄,所述针筒的内表面安装有推头,所述推头的一端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安装有拉柄。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射管的一端与第一注射头完全贴合,且所述第一注射管与第一注射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针筒的一端与连接口完全贴合,且所述针筒与连接口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优选的,所述针筒的一端与指柄完全贴合,且所述针筒与指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所述第二注射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且所述第二注射管与第二注射头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优选的,所述推头的外表面与针筒的内表面完全贴合,且所述推头的材质为橡胶。优选的,所述针筒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且所述针筒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拉柄完全贴合,且所述拉柄与推杆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装置取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深度给药与浅度给药,当需要浅度给药时将第二注射管从针筒内取下,之后将连接口使用胶塞封闭上,之后将药液吸入针筒内,之后将第一注射头伸入病人肛门内,由于第一注射头的顶端为流线型,所以进入时病人不会产生不适感,推动拉柄使得推头向内挤压进而使得药液从第二出药口处流进病人的肛肠内,使得在给药时探头不会剐蹭病人直肠膜,引起病人的不适;2、本技术通过当病人需要深度给药时将第一注射头从第一注射管处取下,之后使用胶塞将第一注射管封闭,之后将药液吸入针筒内,将第一出药口伸入病人肛门内,推动拉柄,使得药液流进病人肛肠的更深处,使得能够在给药时将探头伸进病人肛肠更深处,进而使得病人对于药效的吸收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图中:1、针筒;2、第一注射管;3、第一注射头;4、连接口;5、第二注射管;6、第二注射头;7、指柄;8、拉柄;9、推杆;10、第一出药口;11、第二出药口;12、推头;13、药液输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包括针筒1,针筒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2,第一注射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头3,第一注射头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出药口11,针筒1的内侧设置有药液输送口13,针筒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口4,连接口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5,第二注射管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6,第二注射头6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药口10,针筒1的另一端安装有指柄7,针筒1的内表面安装有推头12,推头12紧贴针筒1的内壁,使得推头12在移动时药液不会渗出,推头12的一端安装有推杆9,推杆9的一端安装有拉柄8推动拉柄8可使得针筒1内侧药液从第一出药口10或第一注射头3处流出。进一步,第一注射管2的一端与第一注射头3完全贴合,且第一注射管2与第一注射头3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注射头3可从第一注射管2上取下。进一步,针筒1的一端与连接口4完全贴合,且针筒1与连接口4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使得针筒1与连接口4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针筒1的一端与指柄7完全贴合,且针筒1与指柄7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使得针筒1与指柄7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连接口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5,第二注射管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6,且第二注射管5与第二注射头6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使得第二注射管5与第二注射头6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推头12的外表面与针筒1的内表面完全贴合,且推头12的材质为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头12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材质可塑性较强使得推头12在移动时药液不会渗出。进一步,针筒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2,且针筒1的材质为透明塑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筒1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使得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针筒1内侧药液量。进一步,推杆9的一端与拉柄8完全贴合,且拉柄8与推杆9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一体成型连接使得拉柄8与推杆9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检查装置各部件有无异常,确认无异常后将装置取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深度给药与浅度给药,当需要浅度给药时将第二注射管5从针筒1内取下,之后将连接口4使用胶塞封闭上,之后将药液吸入针筒1内,之后将第一注射头3伸入病人肛门内,由于第一注射头3的顶端为流线型,所以进入时病人不会产生不适感,推动拉柄8使得推头12向内挤压进而使得药液从第二出药口11处流进病人的肛肠内,当病人需要深度给药时将第一注射头3从第一注射管2处取下,之后使用胶塞将第一注射管2封闭,之后将药液吸入针筒1内,将第一出药口10伸入病人肛门内,推动拉柄8,使得药液流进病人肛肠的更深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2),所述第一注射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头(3),所述第一注射头(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出药口(11),所述针筒(1)的内侧设置有药液输送口(13),所述针筒(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口(4),所述连接口(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5),所述第二注射管(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6),所述第二注射头(6)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药口(10),所述针筒(1)的另一端安装有指柄(7),所述针筒(1)的内表面安装有推头(12),所述推头(12)的一端安装有推杆(9),所述推杆(9)的一端安装有拉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包括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管(2),所述第一注射管(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注射头(3),所述第一注射头(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出药口(11),所述针筒(1)的内侧设置有药液输送口(13),所述针筒(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口(4),所述连接口(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管(5),所述第二注射管(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注射头(6),所述第二注射头(6)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药口(10),所述针筒(1)的另一端安装有指柄(7),所述针筒(1)的内表面安装有推头(12),所述推头(12)的一端安装有推杆(9),所述推杆(9)的一端安装有拉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射管(2)的一端与第一注射头(3)完全贴合,且所述第一注射管(2)与第一注射头(3)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一端与连接口(4)完全贴合,且所述针筒(1)与连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军李丽莉钟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