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70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包括依次粘结的抑菌层、结构层和载药层,所述载药层远离结构层的一面喷涂有防创口粘结层;抑菌层为含抗菌成分的医用聚氨酯薄膜层;结构层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载药层包括载体,载体上吸附有药物,所述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所述药物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体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防创口粘结层为质量分数0.25‑1.5%二甲基硅烷醇透明质酸盐或分子量为2000‑2000000的医用透明质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载药抗炎人工皮肤,抗菌透气,可与创面体液结合,吸收受损组织的渗出液,保持创面的湿润状态,促进创面愈合。

A drug loaded anti-inflammatory artificial sk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防止水分蒸发和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被覆于人体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其作为覆盖和保护体表的重要组织器官,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损伤和疾病等因素造成缺损。如果仅是皮肤的浅层或小面积受损,新皮肤会自体得以再生,但如果受到严重的创伤,皮肤就不能靠自己修复,需要通过植皮手术进行治疗和恢复,植皮手术通常须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表层皮肤或人工皮移植到伤口上。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人工皮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逐渐实现了临床上的应用,但是现有人工皮肤仍存在结构单一、功能有限等问题,导致创面愈合慢,植皮的成活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包括依次粘结的抑菌层、结构层和载药层,所述载药层远离结构层的一面喷涂有防创口粘结层;所述抑菌层为含抗菌成分的医用聚氨酯薄膜层;所述结构层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所述载药层包括载体,载体上吸附有药物,所述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所述防创口粘结层为质量分数0.25-1.5%二甲基硅烷醇透明质酸盐,或为分子量2000-2000000的医用透明质酸。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成分为纳米银,抗菌层为载银丝素/聚氨酯复合膜。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成分为纳米生物玻璃,抗菌层为纳米生物玻璃/聚氨酯复合膜。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体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人体干细胞或表皮生长因子EGF为冻干粉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的厚度为5-30mm,孔隙率35%-80%。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的吸液率150%-280%。进一步地,所述防创口粘结层的厚度为0.001-0.1mm。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由抑菌层、结构层和载药层紧密粘结构成,所述抑菌层以纳米银或纳米生物玻璃作为抗菌剂,聚氨酯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保湿透气性,起到外部固定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所述结构层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三维结构有利于伤口渗液的吸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其微孔结构可引导肉芽组织有序生长,减少疤痕的形成。所述载药层包括载体和药物,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药物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体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载药层与患者创伤部位接触,有利于与创面体液结合,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创面修复营养因子,促进创面愈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包括依次粘结的抑菌层1、结构层2和载药层3,所述载药层3远离结构层2的一面喷涂有防创口粘结层4,所述防创口粘结层4与人体接触。所述抑菌层1为含抗菌成分的医用聚氨酯薄膜层,可保证人工皮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抗菌、保湿、透气;所述抗菌成分为纳米银,抗菌层1为载银丝素/聚氨酯复合膜。或者,抗菌成分为纳米生物玻璃,抗菌层1为纳米生物玻璃/聚氨酯复合膜。所述结构层2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所述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的厚度为5-30mm,孔隙率35%-80%,吸液率150%-280%,有利于受损组织的渗出液的吸收,保持创面的湿润状态,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所述载药层3包括载体,载体上吸附有药物,促进愈合,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创面修复营养因子。所述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所述药物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体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药物中的人体干细胞或表皮生长因子EGF,为确保其生物活性,先制备成常温下不失活性的冻干粉,即应用于载药层时人体干细胞或表皮生长因子EGF为冻干粉的状态。所述防创口粘结层4为质量分数0.25-1.5%二甲基硅烷醇透明质酸盐,或为分子量2000-2000000的医用透明质酸。防创口粘结层4的厚度为0.001-0.1mm。设置防创口粘结层可进一步提高该人工皮肤的保湿能力,利于伤口愈合,同时通过防创口粘结层的设置,在人工皮肤脱落或更换人工皮肤时,防止粘连。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粘结的抑菌层、结构层和载药层,所述载药层远离结构层的一面喷涂有防创口粘结层;/n所述抑菌层为含抗菌成分的医用聚氨酯薄膜层;所述结构层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所述载药层包括载体,载体上吸附有药物,所述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所述防创口粘结层为质量分数0.25-1.5%二甲基硅烷醇透明质酸盐,或为分子量2000-2000000的医用透明质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粘结的抑菌层、结构层和载药层,所述载药层远离结构层的一面喷涂有防创口粘结层;
所述抑菌层为含抗菌成分的医用聚氨酯薄膜层;所述结构层为可降解三维多孔结构的壳聚糖海绵层;所述载药层包括载体,载体上吸附有药物,所述载体为生物活性玻璃或多孔磷灰石;所述防创口粘结层为质量分数0.25-1.5%二甲基硅烷醇透明质酸盐,或为分子量2000-2000000的医用透明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成分为纳米银,抗菌层为载银丝素/聚氨酯复合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药抗炎人工皮肤,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成分为纳米生物玻璃,抗菌层为纳米生物玻璃/聚氨酯复合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朱礼飞张宇辰张玉易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蓝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