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68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且壳体的内部从上之下分别安装有蓄电池、减速马达和动块,所述减速马达的传动轴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动块的内部,且螺杆与动块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动块的两侧与壳体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塞杆和活塞可将药管内部的药液,通过橡胶管注入空腔,并使药液穿过针头进入患者皮肤,以便使针头对皮肤扣刺的同时向皮肤注入药物,进而可提升装置的治疗效果,通过连接头将橡胶管与连接块分离,可便于对药管补充药液,从而使装置能够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梅花针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缺陷,例如,传统装置难以在梅花针扣刺的同时向皮肤扣刺处添加治疗用的药液,致使装置实用性低下,治疗效果不佳,此外,装置使用完毕后,由于其难以拆卸,进而导致装置内部的残留药液难以被快速清洗消毒,从而影响装置后续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在扣刺的同时向皮肤扣刺处添加药液,以及难以快速对装置清洗消毒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且壳体的内部从上之下分别安装有蓄电池、减速马达和动块,所述减速马达的传动轴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动块的内部,且螺杆与动块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动块的两侧与壳体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块的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连接块的内部位于空腔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且位于限位环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安装有针头,且固定框的内部中间处开设有漏液孔,所述壳体的外部一侧固定有药管,所述药管的内部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部延伸至药管的外部,所述药管的下方设置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头与药管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块相连接并与空腔相连通,所述减速马达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与固定框之间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壁开设有负压槽。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PLC控制器的外部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与壳体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速马达的底部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槽孔。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相对于药管的一侧固定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优选的,固定框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卡扣,所述防护罩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活塞杆和活塞可将药管内部的药液,通过橡胶管注入空腔,并使药液穿过针头进入患者皮肤,以便使针头对皮肤扣刺的同时向皮肤注入药物,进而可提升装置的治疗效果,通过连接头将橡胶管与连接块分离,可便于对药管补充药液,从而使装置能够长时间使用。(2)本技术可将动块和固定框与连接块通过螺纹快速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快速清理装置内部的残留药物,以便装置能够安全使用,同时也提高了针头安装时的便捷度,从而可提高装置的实用性。(3)本技术设置了防护罩,可以对针头进行有效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框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罩的结构图;图中:1-橡胶管、2-连接头、3-活塞、4-药管、5-活塞杆、6-PLC控制器、7-端盖、8-蓄电池、9-壳体、10-减速马达、11-垫板、12-螺杆、13-动块、14-连接块、15-固定框、16-针头、17-限位环、18-垫圈、19-空腔、20-海绵垫、21-漏液孔、22-防护罩、23-固定卡扣、24-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包括壳体9,壳体9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采用的型号为CPU226,额定功率为11W,工作电压为24V,且壳体9的内部从上之下分别安装有蓄电池8、减速马达10和动块13,减速马达10的传动轴固定有螺杆12,螺杆12的一端延伸至动块13的内部,且螺杆12与动块13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动块13的两侧与壳体9通过滑槽滑动连接,通过PLC控制器6可控制减速马达10的转速和正反转动时的频率,进而可控制动块13的上下活动时的幅度和频率,从而可调节针头16进入患者皮肤的深度和与皮肤接触的频率,动块13的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且连接块14的内部位于空腔19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17,连接块14的底部且位于限位环17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固定框15,固定框15的底部安装有针头16,且固定框15的内部中间处开设有漏液孔21,壳体9的外部一侧固定有药管4,药管4的内部放置有活塞3,活塞3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5,活塞杆5的底部延伸至药管4的外部,药管4的下方设置有橡胶管1,橡胶管1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2,将连接块14与动块13分离后,再将固定框15与连接块14进行分离,以便快速对药液流经的部件进行清洗消毒,进而可快速去除装置内部的残留药物,以便提高装置后续使用时的安全性,其中一个连接头2与药管4相连接,另一个连接头2与连接块14相连接并与空腔19相连通,推动活塞杆5可使活塞3将药管4内部的药液通过橡胶管1注入空腔19中,之后药液会通过漏液孔21滴在患者被针头16扣刺的皮肤处,进而可提升装置的治疗效果,通过连接头2可将橡胶管1与连接块14分离,从而便于药管4能够补充药液,以便装置能长时间使用,减速马达10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壳体9的顶部且位于PLC控制器6的外部固定有端盖7,所述端盖7与壳体9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利用端盖7可对PLC控制器6进行保护。进一步的,限位环17与固定框15之间放置有垫圈18,垫圈18的外壁开设有负压槽,进而可提高限位环17与固定框15之间的密封性。具体地,减速马达10的底部固定有垫板11,垫板11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12相匹配的槽孔,以避免动块13直接与减速马达10产生碰撞。具体地,壳体9的外壁相对于药管4的一侧固定有海绵垫20,海绵垫20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以便提高使用者手持装置时的舒适度。具体的,固定框15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卡扣23,固定卡扣23采用弹性材质制作而成,所述防护罩22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24,通过固定卡扣23和固定槽24之间的卡合,可以通过防护罩22对针头16进行保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可通过连接头2将橡胶管1与连接块14分离,接着利用活塞杆5和活塞3对药管4抽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和防护罩(22),所述壳体(9)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6),且壳体(9)的内部从上之下分别安装有蓄电池(8)、减速马达(10)和动块(13),所述减速马达(10)的传动轴固定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一端延伸至动块(13)的内部,且螺杆(12)与动块(13)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动块(13)的两侧与壳体(9)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块(13)的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且连接块(14)的内部位于空腔(19)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17),所述连接块(14)的底部且位于限位环(17)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固定框(15),所述固定框(15)的底部安装有针头(16),且固定框(15)的内部中间处开设有漏液孔(21),所述壳体(9)的外部一侧固定有药管(4),所述药管(4)的内部放置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底部延伸至药管(4)的外部,所述药管(4)的下方设置有橡胶管(1),所述橡胶管(1)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2),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头(2)与药管(4)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头(2)与连接块(14)相连接并与空腔(19)相连通,所述减速马达(10)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6)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同步供药的实用性电动梅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和防护罩(22),所述壳体(9)的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6),且壳体(9)的内部从上之下分别安装有蓄电池(8)、减速马达(10)和动块(13),所述减速马达(10)的传动轴固定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一端延伸至动块(13)的内部,且螺杆(12)与动块(13)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动块(13)的两侧与壳体(9)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块(13)的底部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且连接块(14)的内部位于空腔(19)的底部固定有限位环(17),所述连接块(14)的底部且位于限位环(17)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固定框(15),所述固定框(15)的底部安装有针头(16),且固定框(15)的内部中间处开设有漏液孔(21),所述壳体(9)的外部一侧固定有药管(4),所述药管(4)的内部放置有活塞(3),所述活塞(3)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的底部延伸至药管(4)的外部,所述药管(4)的下方设置有橡胶管(1),所述橡胶管(1)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2),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头(2)与药管(4)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头(2)与连接块(14)相连接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锦王丹孙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