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玲玲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6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端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矩形开口,所述床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开口对应的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与矩形框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有T形杆,且T形杆的外侧套接有筒管,所述筒管内设置有与T形杆连接的缓冲机构,所述筒管远离T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实现一组活动板的运动,避免患者出现上半身和下半身出现偏差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翻身时的效果,并且对患者同时也起到保护的效果。

An auxiliary turning device for medical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有许多病人因病或外伤等原因造成身体活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例如瘫痪等。由于长期处于卧床状态,着床部位通风不便,如果不对卧床病人经常进行护理,病人极易产生褥疮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医护人员先为卧床病人翻身,然后进行护理。当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时,首先需要一名医护人员用手将患者由仰卧的姿势转换成侧卧位的姿势,该患者再用手将患者侧位后的姿势进行固定,再通过另一名医护人员给侧卧位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此种方式费时费力,需要多名医护人员才能完成侧卧位翻身后患者的护理治疗,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人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端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矩形开口,所述床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端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矩形开口(2),所述床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开口(2)对应的矩形框体(3),所述矩形框体(3)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6),且滑块(6)与矩形框体(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T形杆(7),且T形杆(7)的外侧套接有筒管(8),所述筒管(8)内设置有与T形杆(7)连接的缓冲机构,所述筒管(8)远离T形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9),所述连杆(9)远离筒管(8)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上端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矩形开口(2),所述床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矩形开口(2)对应的矩形框体(3),所述矩形框体(3)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6),且滑块(6)与矩形框体(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T形杆(7),且T形杆(7)的外侧套接有筒管(8),所述筒管(8)内设置有与T形杆(7)连接的缓冲机构,所述筒管(8)远离T形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9),所述连杆(9)远离筒管(8)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板(10),且活动板(10)转动连接在矩形开口(2)内,所述床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每组矩形开口(2)对应的驱动电机(11),且驱动电机(11)与两个螺纹杆(4)之间由传动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筒管(8)下端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T形杆(7)远离移动块(5)的一端延伸至梯形槽内并与弹簧(1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玲梁婷史艳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玲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