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62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所述打入主体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打入主体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球窝,所述打入主体上端面的一侧切除形成可视窗口,所述球窝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取出结构,所述取出结构的中轴线与打入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通过在打入主体的边缘位置开设可视窗口,而可视窗口与球窝相贯通,通过可视窗口可使医生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稳定、准确的关节活动度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并且能使医生快速的进行观察股骨球头的打入位置及准确的假体置入效果。最终通过此项技术可使医生方便快捷的将股骨球头置入准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解除髋部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及良好的关节活动功能,调节双下肢平衡等作用。髋关节手术工具对于髋关节手术效果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有技术的股骨球头假体安装过程中无法获得准确的股骨球头假体打入位置;手术过程中医生无法从打入角度观察打入结构是否与球头假体正常贴合,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手术过程中医生无法从打入角度观察打入结构是否与球头假体正常贴合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包括打入主体,所述打入主体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打入主体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球窝,所述打入主体上端面的一侧切除形成可视窗口,所述球窝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取出结构,所述取出结构的中轴线与打入主体的中轴线相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取出结构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外筒体的底部位置连接固定有导向锥,所述导向锥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外筒体以及导向锥的表面分布有外螺纹,所述外筒体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护沿,所述护沿为截面呈矩形的环形结构,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开设在凹槽内部的螺纹相旋合。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阶梯孔结构,所述阶梯孔的边缘与护沿的外壁相贴合,所述护沿的上端面与球窝的表面相齐平,该设计防止外筒体的上端无法与球窝的表面相齐平,进而造成股骨球头安装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所述球窝为半球形凹槽结构,所述球窝与股骨球头假体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的外径与凹槽的内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通过在打入主体的边缘位置开设可视窗口,而可视窗口与球窝相贯通,通过可视窗口可使医生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稳定、准确的关节活动度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并且能使医生快速的进行观察股骨球头的打入位置及准确的假体置入效果。最终通过此项技术可使医生方便快捷的将股骨球头置入准确的位置,使医生迅速的获得假体置入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此项结构进行股骨假体的复位,从而减少手术时间、把控手术效果,为假体植入提供最准确的参考价值;另外位于球窝内部的凹孔与外筒体相旋合,该设计便于在打入主体检测完成后通过螺栓与外筒体内壁的内螺纹相旋合,而外筒体的外螺纹与打入主体相旋合,该设计便于通过螺栓将打入主体从全髋关节中拔出,而外筒体下侧的导向锥则便于外筒体伸入到凹槽的内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中取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打入主体、2-可视窗口、3-球窝、4-取出结构、41-护沿、42-外筒体、43-外螺纹、44-导向锥、45-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包括打入主体1,打入主体1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球窝3,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一侧切除形成可视窗口2,球窝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取出结构4,取出结构4的中轴线与打入主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取出结构4包括外筒体42,外筒体42为圆筒形结构,外筒体42的底部位置连接固定有导向锥44,导向锥44为圆锥形结构,外筒体42以及导向锥44的表面分布有外螺纹43,外筒体42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护沿41,护沿41为截面呈矩形的环形结构,外筒体42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45,外螺纹43与开设在凹槽内部的螺纹相旋合,位于球窝3内部的凹孔与外筒体42相旋合,该设计便于在打入主体1检测完成后通过螺栓与外筒体42内壁的内螺纹45相旋合,而外筒体42的外螺纹43与打入主体1相旋合,该设计便于通过螺栓将打入主体1从全髋关节中拔出,而外筒体42下侧的导向锥44则便于外筒体42伸入到凹槽的内部。凹槽为阶梯孔结构,阶梯孔的边缘与护沿41的外壁相贴合,护沿41的上端面与球窝3的表面相齐平,该设计防止外筒体42的上端无法与球窝3的表面相齐平,进而造成股骨球头安装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球窝3为半球形凹槽结构,球窝3与股骨球头假体相贴合,便于股骨球头假体进行旋转。外筒体42的外径与凹槽的内径相同,进而便于将外筒体42固定到凹槽的内部。具体实施方式: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外筒体42下侧的导向锥44伸入到凹槽的内部,然后旋动外筒体42,使得外筒体42上侧的护沿41上端与球窝3的表面相贴合,接下来将打入主体1打入全髋关节的内部,然后将股骨球头与球窝3相卡接,在打入主体1的边缘位置开设可视窗口2,而可视窗口2与球窝3相贯通,通过可视窗口2可使医生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稳定、准确的关节活动度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并且能使医生快速的进行观察股骨球头的打入位置及准确的假体置入效果。通过此项技术可使医生方便快捷的将股骨球头置入准确的位置,使医生迅速的获得假体置入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此项结构进行股骨假体的复位,从而减少手术时间、把控手术效果,为假体植入提供最准确的参考价值,在测试完成后通过将螺栓与外筒体42内部的内螺纹45相旋合,通过螺栓将打入主体1从全髋关节中拔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包括打入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入主体(1)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球窝(3),所述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一侧切除形成可视窗口(2),所述球窝(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取出结构(4),所述取出结构(4)的中轴线与打入主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包括打入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入主体(1)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球窝(3),所述打入主体(1)上端面的一侧切除形成可视窗口(2),所述球窝(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卡接有取出结构(4),所述取出结构(4)的中轴线与打入主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股骨球头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结构(4)包括外筒体(42),所述外筒体(42)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外筒体(42)的底部位置连接固定有导向锥(44),所述导向锥(44)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外筒体(42)以及导向锥(44)的表面分布有外螺纹(4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华高山张晓娜耿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康天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