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61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15
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包括钉体和通孔,所述钉体的一端设置为锥型头,于所述钉体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该固定装置的尺寸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及直径相适配并钉入髓腔中心,使得股骨两侧断端的对位效果更好,结构简单,使其置入更为简便,减少手术创伤,最大程度保留骨膜及周围血供,利于骨折的愈合,还可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新生骨形成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并无统一的设计标准,而制作此髓内固定装置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是将不锈钢注射针头制造成髓内固定装置,鉴于不锈钢注射针头长度往往长于所需的髓内固定装置,因此需要对不锈钢注射针头进行节选,导致使用步骤较为繁琐,且节选长度难以达到十分准确的要求,导致其长度尺寸和适长长度间存在偏差,加之不锈钢注射针头直径较细,使得不锈钢注射针头无论是在长度还是在直径上和大鼠股骨髓腔的长度以及直径不相适配,难以稳定固定股骨干上的两侧断端,使得两端在结合过程中出现偏移,导致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以及畸形愈合的发生几率较高。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的尺寸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及直径相适配并钉入骨髓中心,使得股骨两侧断端的对位效果更好,结构简单,使其置入更为简便,减少手术创伤,最大程度保留骨膜及周围血供,利于骨折的愈合,还可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新生骨形成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包括钉体和通孔,所述钉体的一端设置为锥型头,于所述钉体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相应的,所述钉体为金属棒;相应的,所述钉体的长度和直径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和直径相适配,从而提高钉体对股骨两侧断端的对位准确性和固定稳定性,利于骨折的愈合;相应的,所述钉体的长度范围为25mm-30mm;优选的,所述通孔间隔设置有三个;相应的,若干个所述通孔从所述钉体的径向穿透所述钉体,且若干个所述通孔在所述钉体的轴向方向上重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钉体的尺寸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及直径相适配并钉入骨髓中心,对两侧断端进行中心固定,对股骨两侧断端的对位准确和固定效果稳定,利于骨折的愈合;2)钉体结构简单,不具有额外固定分支,其置入更为简便,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最大程度保留骨膜及周围血供,利于骨折的愈合;3)可通过通孔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新生骨形成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髓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利用microCT通过通孔观察新生骨情况的拍摄视角示意图;图中:1、钉体;2、锥型头;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包括钉体1和通孔3,钉体1的长度和直径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和直径相适配,从而提高钉体1对股骨两侧断端的对位准确性和固定稳定性,利于骨折的愈合,以10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为例,为了适配该大鼠的髓腔尺寸,可将钉体1长度设置为25mm,直径设置为3mm,钉体1的一端设置为锥型头2,锥型头2的高度可设置为2mm,当然这可根据实验的大鼠类型和年龄进行适配,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选用8周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则选用30mm长度的钉体1,如此不再一一举例。于钉体1上间隔设置若干个通孔3,为了降低microCT拍照的误差,保证若干个通孔3在钉体1的轴向方向上完全重叠,优选的,若干个通孔3从钉体1的径向穿透钉体1,即通孔3的轴线中心和钉体1的轴线中心相交,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说明,将通孔3设置为三个,间隔排布设置于钉体1的同一轴向位置,例如,在距离锥型头2顶端8.0mm、13.0mm以及18.0mm处分别设置直径为0.3mm的通孔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结构,可以得到如下实施例:1)选取10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与甲苯噻嗪(10mg/kg)作为术中麻醉用药;2)取右侧后肢股骨外侧纵行切口,长度约为2cm-3cm;3)逐层分离皮下以及肌肉,取肌间隙入路并作钝性分离暴露股骨;4)松解髌骨外侧结构,将其脱位后推向内侧以暴露股骨远端关节面,在髌股关节面中心建立进钉点,从此进钉点沿股骨长轴钻入钉体1,如有需要可适当扩髓;5)采用直径0.3mm线锯环绕股骨中后段对其进行横行截骨,以建立股骨干骨折模型;6)用止血钳钳夹复位固定,将钉体1从股骨远端进钉点插入髓腔穿过骨折断端到达对侧股骨近端松质骨内,随后对钉体1尾部进行加压固定;7)逐层缝合肌肉以及皮下结构,关闭皮肤切口,70%乙醇皮肤切口消毒;8)在术后特定时间(例如术后24小时、72小时、3天、4周、8周、16周)利用microCT进行拍照,如图2所示的视角,通过通孔3来判断骨生长情况(例如通孔3处有新生骨形成,该处通孔3上会看到新生骨的影像),医学上,还可以根据该影像对新生骨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可以获得新生骨的体积,从而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钉体和通孔,所述钉体的一端设置为锥型头,于所述钉体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新生骨形成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钉体和通孔,所述钉体的一端设置为锥型头,于所述钉体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新生骨形成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体为金属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的髓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体的长度和直径同大鼠股骨髓腔长度和直径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喆阎作勤王新元姜畅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