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44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涉及座椅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座椅撑部、座位部、背靠部、连杆机构、推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座椅撑部具有一水平放置台;座位部开设有座腔,且座位部可翻转的配置于水平放置台上;背靠部可翻转的配置于座位部远离座椅撑部的一端,背靠部均相对水平放置台竖向设置;连杆机构包含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座位部与主动杆相连;第三连杆为机架,主动杆以及第二连杆沿机架转动,背靠部与第一连杆相连;推动机构驱动主动杆转动,操作便利且实用性强。且通过控制机构以控制推动机构的启停,实现座位部与背靠部的翻转联动,便于用户使用和推广普及。

A kind of power chair with metamorphic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
本技术涉及座椅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失能、病态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伤病者、年迈老人和重症病人,由于他们体力极弱,行动极为不便。尤其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等病症会严重影响老年人起坐。这些人久坐后,经常站不起来,腿部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他们的身体。目前座椅辅助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性不够突出,功能形式上也比较繁琐,且装置庞大,比较笨重,成本也比较高。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8577285A所述的一种方便起身的老人用座椅,解决了对于行动不便肌肉无力的老人来说,因为自身行动不便,有时坐在座椅上很难进行起身的问题。然而,该座椅装置是通过齿轮、螺杆等复杂的传动机构来实现,导致了座椅结构相对复杂,且功能较为局限,不利于操作,并不适应于市场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旨在改善现有辅助座椅结构复杂以及功能较为局限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包括:座椅撑部、座位部、背靠部、连杆机构、推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座椅撑部具有一水平放置台;座位部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上,所述座位部具有竖向配置在所述水平放置台上的竖立状态以及横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上的平放状态;背靠部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座位部远离所述座椅撑部的一端,所述座位部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靠部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竖向设置,以供用户倚靠使用;连杆机构至少包含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座位部与所述主动杆相连,从而跟随所述主动杆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为机架,所述主动杆以及第二连杆沿机架转动,对应使得配置于所述主动杆上的所述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背靠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且所述背靠部在所述座位部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竖向设置;推动机构驱动所述主动杆沿所述第三连杆转动,使得所述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对应辅助用户站立或坐下;控制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推动机构的启停。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撑部包含前支腿和后支腿,且至少设有四个,以平稳放置所述座椅撑部;所述支腿之间均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设于各支腿的顶端,且所述横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水平放置台。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第三连杆相对延伸固设在其中一所述前支腿上,所述主动杆与第二连杆与所述横梁相适配,且所述主动杆转动至横置于对应的所述横梁上,使得所述座位部处于平放状态;所述主动杆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杆上,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主动杆连接,以联动形成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位部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连杆机构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相垂直;所述座位部处于竖立状态时,所述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均大致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相平行。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之间均通过转动副相互铰接;所述连杆机构为双摇杆连杆机构,所述主动杆、第二连杆为长边,且所述主动杆、第二连杆均为摇杆,所述第一连杆对应为连接杆。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一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可活动配置于所述座椅撑部的一侧;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之间横置有一安装杆,所述电动推杆铰接配置于所述安装杆上,且其输出轴铰接至所述主动杆或所述座位部上,从而推动所述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移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后支腿的底端,其前端相对所述前支腿活动设置,且部分延伸至所述前支腿的前侧;所述前支腿所在的前端面配置有一可升降移动的脚踏部,所述安装杆的前端与所述脚踏部相联动,使得所述脚踏部受控于所述安装杆,所述电动推杆相对伸长或收缩,经由其输出轴反向推动或拉动所述安装杆沿其铰接处转动,对应带动所述脚踏部下降或上升移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杆的前端沿其杆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脚踏部对应凸出设有一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内的定位柱,所述安装杆相对转动以带动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导向槽内来回移动,从而驱动所述脚踏部升降。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踏部包含呈L型的踏板和靠板;所述靠板相对竖向配置,且所述靠板与座椅撑部之间设有带动所述脚踏部上下升降移动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含沿竖向配置在所述座椅撑部上的滑轨以及与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座,所述靠板与所述滑座固定相连。作为进一步改进,具有两个所述连杆机构,且分别配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推动机构对应设有两个,且单独驱动每一所述连杆机构运转;所述座位部连接设置于两所述主动杆之间,两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一横向杆,所述背靠部竖向配置在所述横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平行设置,经由所述连杆机构转动,所述背靠部与所述第一连杆保持相互平行。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杆沿第一连杆向外延伸设置,且其延伸处配置有供用户抓握使用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上装配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与所述控制机构之间电连接,从而控制所述推动机构的伸缩推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位部开设有一与用户臀部相适配的座腔,所述座腔大致位于所述座位部的端面的中间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助力椅,通过推动机构驱动连杆机构,能在瞬时使得座位部、背靠部与座椅撑部之间发生合并/分离、并使机构有效构件数或自由度数发生变化,以从而产生新构型的机构,便于用户对应站立或坐下使用。具体地,可翻转配置在座椅撑部上的座位部以及可翻转配置在座位部上的背靠部之间的独立翻转配合,使得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切换,对应辅助用户站立或坐下,且背靠部始终与水平放置台竖向设置以供用户倚靠使用,操作便利且实用性强。进一步地,连杆机构的主动杆与座位部相连,第一连杆与背靠部相连。第三连杆为机架,主动杆以及第二连杆沿机架转动,对应使得配置于主动杆上的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且背靠部在座位部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均相对水平放置台竖向设置,经由推动机构驱动主动杆沿第三连杆转动,使得座位部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对应辅助用户站立或坐下,且通过控制机构以控制推动机构的启停,实现座位部与背靠部的翻转联动,便于用户使用和推广普及。进一步地,连杆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三连杆相对延伸固设在其中一前支腿上,使得第三连杆为连杆机构的固定机架。主动杆与第二连杆与横梁相适配,且主动杆转动至横置于对应的横梁上,使得座位部处于平放状态。其中,座位部处于平放状态时,连杆机构大致呈矩形,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分别与主动杆或第二连杆相垂直。座位部处于竖立状态时,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均大致竖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椅撑部(1),具有一水平放置台(11);/n座位部(2),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所述座位部(2)具有竖向配置在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的竖立状态以及横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的平放状态;/n背靠部(3),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座位部(2)远离所述座椅撑部(1)的一端,所述座位部(2)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靠部(3)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11)竖向设置,以供用户倚靠使用;/n连杆机构(5),至少包含主动杆(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以及第三连杆(54);所述座位部(2)与所述主动杆(51)相连,从而跟随所述主动杆(51)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第三连杆(54)为机架,所述主动杆(51)以及第二连杆(53)沿机架(421)转动,对应使得配置于所述主动杆(51)上的所述座位部(2)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背靠部(3)与所述第一连杆(52)相连,且所述背靠部(3)在所述座位部(2)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11)竖向设置;/n推动机构(6),驱动所述主动杆(51)沿所述第三连杆(54)转动,使得所述座位部(2)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对应辅助用户站立或坐下;/n控制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推动机构(6)的启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胞机构式助力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撑部(1),具有一水平放置台(11);
座位部(2),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所述座位部(2)具有竖向配置在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的竖立状态以及横置于所述水平放置台(11)上的平放状态;
背靠部(3),可翻转的配置于所述座位部(2)远离所述座椅撑部(1)的一端,所述座位部(2)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靠部(3)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11)竖向设置,以供用户倚靠使用;
连杆机构(5),至少包含主动杆(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以及第三连杆(54);所述座位部(2)与所述主动杆(51)相连,从而跟随所述主动杆(51)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第三连杆(54)为机架,所述主动杆(51)以及第二连杆(53)沿机架(421)转动,对应使得配置于所述主动杆(51)上的所述座位部(2)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背靠部(3)与所述第一连杆(52)相连,且所述背靠部(3)在所述座位部(2)处于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时,均相对所述水平放置台(11)竖向设置;
推动机构(6),驱动所述主动杆(51)沿所述第三连杆(54)转动,使得所述座位部(2)在竖立状态和平放状态之间转换,对应辅助用户站立或坐下;
控制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推动机构(6)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撑部(1)包含前支腿(121)和后支腿(122),且至少设有四个,以平稳放置所述座椅撑部(1);所述支腿(12)之间均连接有横梁(13),所述横梁(13)设于各支腿(12)的顶端,且所述横梁(13)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水平放置台(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5)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5),所述第三连杆(54)相对延伸固设在其中一所述前支腿(121)上,所述主动杆(51)、第二连杆(53)均与所述横梁(13)相适配,且所述主动杆(51)转动至横置于对应的所述横梁(13)上,使得所述座位部(2)处于平放状态;所述主动杆(51)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杆(52)上,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4)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2)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杆(53)上,所述第二连杆(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52)和第三连杆(54)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4)另一端与主动杆(51)连接,以联动形成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部(2)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连杆机构(5)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连杆(52)、第三连杆(54)分别与所述主动杆(51)或所述第二连杆(53)相垂直;所述座位部(2)处于竖立状态时,所述主动杆(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和第三连杆(54)均大致竖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杆(52)、第三连杆(54)分别与所述主动杆(51)或所述第二连杆(53)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展余裕浩杨瀚林姜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