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鸿彬专利>正文

一种隐藏式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44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基座壳和拉手主体,所述基座壳开设有用于收纳拉手主体的收纳孔,所述拉手主体的一端部置于收纳孔内并且设置锁止件,在收纳孔内设置驱使拉手主体弹出收纳孔外的弹出弹簧,一端部设置握手部;由于基座壳镶嵌在柜门上,当按压握手部压缩弹出弹簧,拉手主体带动锁止件从自由端部向锁定端部移动,使得锁止件通过锁定通道与锁定块相配合,将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使得该拉手不会凸设在柜门表面;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再次按压握手部,锁止件会与锁定块分离,使得锁止件在弹出弹簧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伸出收纳孔外,通过握手部进行推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A hidden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拉手
本技术涉及五金拉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隐藏式拉手。
技术介绍
传统的柜子等家具通常在柜门上设置把手或者在柜门上开设把手槽,以便于打开柜门。然而,但上述把手一般都凸设于柜门之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阻碍,如人手或小孩子不小心碰撞到;如果在柜门上开设把手槽,但把手槽中也容易堆积灰尘等杂质,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拉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基座壳和拉手主体,所述基座壳开设有用于收纳拉手主体的收纳孔,所述拉手主体的一端部置于收纳孔内并且设置锁止件,在收纳孔内设置驱使拉手主体弹出收纳孔外的弹出弹簧,一端部设置握手部;在收纳孔内侧壁设置与锁止件相适配的联动轨道槽,所述联动轨道槽包括自由端部和锁定端部,在锁定端部设置有将其分隔成相互连通的锁定通道和解锁通道的锁定块;当按压握手部压缩弹出弹簧,拉手主体带动锁止件从自由端部向锁定端部移动,使得锁止件通过锁定通道与锁定块相配合,将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再次按压握手部,锁止件会与锁定块分离,使得锁止件在弹出弹簧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伸出收纳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朝向解锁通道方向倾斜的导向斜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块朝向导向块的端面开设凹陷槽,所述锁定块通过凹陷槽与锁止件相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拉手主体设置导向块,所述收纳孔的内侧壁设置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弹出弹簧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弹出弹簧的一端部置于拉手主体开设的安装孔,另一端部置于收纳孔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弹出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手主体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柱,所述弹出弹簧与连接柱一一对应,并且其一端部置于连接柱的安装孔内,另一端部置于收纳孔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座壳包括左壳体、中壳体、右壳体和底座,所述中壳体置于左壳体和右壳体并且三者置于底座内。本技术有益效果:由于基座壳镶嵌在柜门上,当按压握手部压缩弹出弹簧,拉手主体带动锁止件从自由端部向锁定端部移动,使得锁止件通过锁定通道与锁定块相配合,将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使得该拉手不会凸设在柜门表面,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阻碍,有效避免人手或小孩子不小心碰撞到拉手,同时在拉手不使用时,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避免堆积灰尘等杂质;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再次按压握手部,锁止件会与锁定块分离,使得锁止件在弹出弹簧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伸出收纳孔外,通过握手部进行推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拉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拉手实施例1的分解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基座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拉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拉手实施例2的分解图;图7为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壳;11、收纳孔;12、联动轨道槽;121、自由端部;122、锁定端部;1221、锁定通道;1222、解锁通道;123、锁定块;1231、凹陷槽;2、拉手主体;21、握手部;22、连接柱;3、锁止件;4、弹出弹簧;5、导向块;51、导向斜面;10、左壳体;20、中壳体;30、右壳体;4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拉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从图1至图4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基座壳1和拉手主体2,所述基座壳1开设有用于收纳拉手主体2的收纳孔11,其中所述基座壳1包括左壳体10、中壳体20、右壳体30和底座40,所述中壳体20置于左壳体10和右壳体30并且三者置于底座40内,所述左壳体10、中壳体20和右壳体30组装形成收纳孔11。从图2可知,所述拉手主体2的一端部置于收纳孔11内并且设置锁止件3,在收纳孔11内设置驱使拉手主体2弹出收纳孔外的弹出弹簧4,一端部设置握手部21;所述弹出弹簧4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弹出弹簧4的一端部置于拉手主体2开设的安装孔,另一端部置于收纳孔11的底部,弹出弹簧4为设置收纳孔11中间位置,该方案适用于单孔拉手。从图4可知,在收纳孔11内侧壁设置与锁止件3相适配的联动轨道槽12,所述联动轨道槽12包括自由端部121和锁定端部122,在锁定端部122设置有将其分隔成相互连通的锁定通道1221和解锁通道1222的锁定块123;由于基座壳1镶嵌在柜门上,当按压握手部21压缩弹出弹簧4,拉手主体2带动锁止件3从自由端部121向锁定端部122移动,使得锁止件3通过锁定通道1221与锁定块123相配合,将拉手主体2收纳在收纳孔11内,使得该拉手不会凸设在柜门表面,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阻碍,有效避免人手或小孩子不小心碰撞到拉手,同时在拉手不使用时,拉手主体2收纳在收纳孔11内,避免堆积灰尘等杂质;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再次按压握手部21,锁止件3会与锁定块123分离,使得锁止件3在弹出弹簧4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1222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21伸出收纳孔11外,通过握手部21进行推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在所述锁定块123朝向导向块的端面开设凹陷槽1231,所述锁定块123通过凹陷槽1231与锁止件3相配合,使得锁止件3通过锁定通道1221与锁定块123相配合更加牢固稳定,避免意外发生脱离,在所述锁定块123的下方设置有导向块5,所述导向块5设置朝向解锁通道1222方向倾斜的导向斜面51,这样锁止件3会与锁定块123分离后,该导向斜面51会引导锁止件3进入解锁通道1222内,使得拉手主体2顺利弹出收纳孔11。所述拉手主体2设置导向块,所述收纳孔11的内侧壁设置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该拉手主体2可以顺利伸出或者缩回收纳孔,其中导向槽和联动轨道槽12分别设置在左壳体10和右壳体30上。本技术实施例2:从图5至图7可知,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弹出弹簧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手主体2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柱22,所述弹出弹簧4与连接柱22一一对应,并且其一端部置于连接柱22的安装孔内,另一端部置于收纳孔11的底部,两个弹出弹簧4分别设置收纳孔11两端,该方案适用于双孔拉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基座壳和拉手主体,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壳开设有用于收纳拉手主体的收纳孔,所述拉手主体的一端部置于收纳孔内并且设置锁止件,在收纳孔内设置驱使拉手主体弹出收纳孔外的弹出弹簧,一端部设置握手部;/n在收纳孔内侧壁设置与锁止件相适配的联动轨道槽,所述联动轨道槽包括自由端部和锁定端部,在锁定端部设置有将其分隔成相互连通的锁定通道和解锁通道的锁定块;/n当按压握手部压缩弹出弹簧,拉手主体带动锁止件从自由端部向锁定端部移动,使得锁止件通过锁定通道与锁定块相配合,将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再次按压握手部,锁止件会与锁定块分离,使得锁止件在弹出弹簧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伸出收纳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基座壳和拉手主体,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壳开设有用于收纳拉手主体的收纳孔,所述拉手主体的一端部置于收纳孔内并且设置锁止件,在收纳孔内设置驱使拉手主体弹出收纳孔外的弹出弹簧,一端部设置握手部;
在收纳孔内侧壁设置与锁止件相适配的联动轨道槽,所述联动轨道槽包括自由端部和锁定端部,在锁定端部设置有将其分隔成相互连通的锁定通道和解锁通道的锁定块;
当按压握手部压缩弹出弹簧,拉手主体带动锁止件从自由端部向锁定端部移动,使得锁止件通过锁定通道与锁定块相配合,将拉手主体收纳在收纳孔内;再次按压握手部,锁止件会与锁定块分离,使得锁止件在弹出弹簧作用下通过解锁通道回到自由端,使得握手部伸出收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拉手,其特征是:所述锁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朝向解锁通道方向倾斜的导向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鸿彬
申请(专利权)人:黄鸿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