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热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40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数字化热能表,是流量计通过保护电路A与CPU电路相连,两个数字型温度传感器通过一线总线和保护电路B与CPU电路相连,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远传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相连接,显示模块通过单排插座A↓[1],A↓[2]与CPU电路相连接,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与CPU为双向连接,上述电路及部件均设置于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显示热能积算量、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和温差及累计用水量,断线报警、电池电压低报警的功能,还具有短路保护和自恢复功能,并可接入远传管理系统或IC卡控制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中供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全数字化热能表。目前随着集中供热的迅速发展,一些原有的供热装置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中的供热系统的需求,特别是原有的供热管路上没有设置用热量显示控制表,对每户热量的多少并不了解,在居民家中无人不需热量时也照常供热,从而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和收费的不合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和记录用热量的全数字化热能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数字化热能表,是由流量计、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表壳、表盖构成,还设有保护电路A、保护电路B、CPU电路、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显示模块、远传电路及电源电路共同构成,其连接为带有干簧管S3的流量传感器通过接插件J2及保护电路A与CPU电路相连接,两个数字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接插件J1及保护电路B与CPU电路相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运传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相连接,显示模块与CPU电路通过两个单排插座与CPU电路相连接,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与CPU电路为双向连接,上述电路及部件均设置于表壳体内。本技术具有自动热能量积量进水、出水温度和温差及累计用水量,断线报警、电池电压低报警的功能还具有短路保护和自恢复功能,并可接入远传管理系统或IC卡控制器。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如何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电路方框图,图2是本产用新型整体电路原理图,图3是电源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CPU电路,2、流量计,3、保护电路A,4、5、数字化温度传感器,6、保护电路B,7、远传电路,8、显示模块,9、电源电压检测电路,10、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如图1所示全数字化热能表,是由流量计25、流量传感器2、数字温度传感器4、5及表壳11、表盖12构成,还设有保护电路A3、保护电路B6、CPU电路1、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10、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显示模块8、远传电路7及电源电路共同构成,其连接为带有干簧管S3的流量传感器2通过接插件J2及保护电路A3与CPU电路1相连接,两个数字温度传感器4、5均通过接插件J1及保护电路B6与CPU电路1相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远传电路7分别与CPU电路1相连接,显示模块通过两个单排插座与CPU电路相连接,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10与CPU电路1为双向连接,上述电路及部件均设置于表壳11体内。如图2所示增强型CPU电路1是由微处理器U1电阻R8、R9电容C2、微型复位键S1,接插件J5、操作键S2构成,连接为微型复位键S1与电容C2并联其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8接电源以及与微处理器U1的脚P1.5相连接,操作键S2与接插件J5相连,接插件J5的一个脚通过电阻R9接电源,此脚还直接与微处理器的脚P0.3相连,微处理器U1的脚P0.0、P0.1,P0.2分别与两个单排插座A1、A2相连。保护电路A3是由二极管D1~D4、电阻R1、R2构成,其电阻R1、R2二极管D3、D1的一端均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电阻R2和二极管D3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1.4相连,还与接插件相连,电阻R1和二极管D1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1.7相连,还与接插件相连,二极管D4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1的脚P1.4及接插件相连,二极管D2的一端与微处理器U1的脚P1.7及接插件相连,D4、D2的另一端及接插件的一脚均与地相连。保护电路B6是由二级管D7~D10、电阻R4、R10构成,电阻R4,R10二极管D7,D9均接电源电路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1.3相连,还与接插件J1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1.2相连,以及与接插件相连,二极管D8,D10均接地,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1的脚P1.3相连,二极管D10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1的脚P1.2相连,并都与接插件相连。远传电路7是由电阻R5、R3,三极管N1,二极管D5、D6及接插件J3构成,电阻R3和二极管及接插件J3的一脚均接正电源,电阻R3和二极管D5的另一端以及接插件J3的一脚、二极管D6的一端均与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0.7相连接,二极管D6的另一端和接插件的一个脚均接地,三极管N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接插件J3,基极通过电阻R5与CPU电路的微处理器U1的脚P1.6相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9是由电阻R6、R7构成,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源电路,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共同接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0.4,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10是由微处理器U2、电阻R11、R12构成,微处理器U2的脚VDD和电阻R11、R12均接电源电路,微处理器U2的脚SDA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CPU电路的微处理器U1的脚P0.5,U2的脚SCL和电阻R11的另一端均连接CPU电路中的微处理器U1的脚P0.6,U2的脚A0、A1、A2、VSS、WP均接地。如图3所示电源电路是由3.6V电源B、接插件J4、自复保险F、电容C1构成,电源B的正负极连接接插件J4,J4的正极为+3.6电源端点,此点还通过自复保险F到电源输出端VCC,电容C1的一端接电源输出端VCC,另一端与接插件J4的负极共同接地。如图4所示全数字化热能表的整体结构是将流量计25置于表的下部,流量计25的上部的表壳内依次往上设置有流量计齿轮盒20、锂电池16、计算器电路板13、构成显示模块电路8的电路板14和液晶显示器15、表盘17、玻璃板19,胶圈18垫于表盘17与玻璃板19之间,两温度传感器4、5也置于表壳体内并分别将数字化温度探头13伸出表壳11通过密封圈21固定,并通过压母24与流量计25的进水测点和出水测点相连,压圈27置于表壳口部计算器电路板14上,表盖12盖于表壳11上端。数字化温度测量传感器,采用了新型可联网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联网型式采用一线总线(one Bns),该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测量、A/D转换、报警设置、数据存贮、联网通信等功能集成为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了热能表的全数字化。在上述的电路中,微处理器U1选用P87LPC764型号,U2选用24WCO2型号,接插件J1为6PIN,J2为3PIN,J3为4PIN,J4为2PIN,J5为2PIN,单排插座A1、A2均为6PIN,温度传感器选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显示模块为LCD液晶模块,其电源电路采用微型锂电池供电。权利要求1.一种全数字化热能表,是由流量计、流量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表壳、表盖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护电路A、保护电路B、CPU电路、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显示模块、远传电路及电源电路共同构成,其连接为带有干簧管S3的流量传感器通过接插件J2及保护电路A与CPU电路相连接,两个数字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接插件J1及保护电路B与CPU电路相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远传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相连接,显示模块通过两个单排插座与CPU电路相连接,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与CPU电路为双向连接,上述电路及部件均设置于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数字化热能表,是由流量计、流量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表壳、表盖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护电路A、保护电路B、CPU电路、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显示模块、远传电路及电源电路共同构成,其连接为:带有干簧管S↓[3]的流量传感器通过接插件J↓[2]及保护电路A与CPU电路相连接,两个数字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接插件J↓[1]及保护电路B与CPU电路相连接,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远传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相连接,显示模块通过两个单排插座与CPU电路相连接,掉电数据保护存贮电路与CPU电路为双向连接,上述电路及部件均设置于表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华肖开祥秦克景张培山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环系统工程联合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