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28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包括与卷绕机卷针相邻设置的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正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负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且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小于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采用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和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对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进行先压紧定位后送料卷绕的操作,可有效的控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形成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
技术介绍
电芯一般分为叠片电芯和卷绕电芯。其中,卷绕电芯一般通过卷绕机来进行生产和制备,在现有技术中,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形成卷绕电芯的过程中,正极耳和负极耳的角度往往无法在进入卷绕机卷针前进行有效的调整,需在卷绕工序完成后再对正、负极耳的位置和角度进行人工的调节和对准,正负极之间的角度调整效率低,且正、负极片进入卷绕机卷针前的位置度偏差会随着极片的卷绕不断地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调整正、负极耳之间的角度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包括与卷绕机卷针相邻设置的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正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负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且为了适应卷绕电芯负极片起始段长度大于正极片起始段长度的结构,设置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小于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包括:正极组件安装架,固设于卷绕机上,用于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其余部件的安装和固定;正极片输送板,固设于所述正极组件安装架底部,用于正极片的输送和传递;正极耳检测槽,开设于所述正极输送板上,用于正极耳感应元件检测信号的顺利通过,对正极耳是否到位进行检测;正极耳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正极片输送板底部、临近所述正极耳检测槽的位置上,用于检测和感应正极耳是否到位;正极压片组件,安装于所述正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滚动压紧正极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包括:负极组件安装架,固设于卷绕机上,用于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其余部件的安装和固定;负极片输送板,固设于所述负极组件安装架底部,用于负极片的输送和传递;负极耳检测槽,开设于所述负极输送板上,用于负极耳感应元件检测信号的顺利通过,对负极耳是否到位进行检测;负极耳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负极片输送板底部、临近所述负极耳检测槽的位置上,用于检测和感应负极耳是否到位;负极压片组件,安装于所述负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滚动压紧负极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压片组件和正极压片组件均包括:压紧驱动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安装于正极组件安装架和负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提供组件压紧和旋转的动力来源;压紧驱动组件将极片压于输送板上,再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极片往卷绕机的卷针输送和传递,实现对极片的滚动压紧送料。联动块,一端与所述压紧驱动组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相连,用于实现组件的压紧、旋转联合运动;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联动块上、且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相连,用于旋转动力的传递;压片滚轮,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上、远离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一侧,用于滚动压紧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片滚轮表面包覆有绝缘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缓冲泡棉层、绝缘橡胶层或绝缘硅胶层,不仅可有效的缓冲压片滚轮压紧极片的瞬间,压片滚轮施于极片的应力,而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滑性能,可有效的保证极片送料卷绕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耳感应组件和正极耳感应组件均包括:感应器安装架,安装于正极片输送板和负极片输送板底部,用于感应元件的安装和固定;到位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感应器安装架、对应正极耳检测槽和负极耳检测槽的位置上,用于正极耳和负极耳的到位检测。当正极耳感应组件检测到正极片上的正极耳到位后,到位感应器将信号传递至卷绕机的控制系统中,卷绕机控制系统控制压紧驱动组件启动,压紧正极片,从而限定正极耳的起始卷绕位置;当负极耳感应组件检测到负极片上负极耳到位后,到位感应器将信号传递至卷绕机的控制系统中,卷绕机控制系统控制压紧驱动组件启动,压紧负极片,从而限定负极耳的起始卷绕位置;当到位感应器检测正极耳和负极耳均到位后,卷绕机控制系统控制旋转驱动组件运行,对正极片和负极片同时进行旋转带动送料,将正极片和负极片输送至卷绕机卷针上,对极片进行卷绕成型。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形成的角度主要通过分别检测其是否到位的到位感应器之间的位置差进行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输送板和正极输送板临近压片滚轮一侧加设有极片支撑条,用于在正极片和负极片输送、传递过程中的辅助支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片输送板和正极片输送板上设有极片纠偏条,用于调整正极片的侧边对齐正极片输送板临近压片滚轮的侧边或极片支撑条的侧边、调整负极片的侧边对齐负极片输送板临近压片滚轮的侧边或极片支撑条的侧边,从而调整正极片和负极片进入卷针中的对齐度和一致性,防止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开始卷绕时没有对齐,随着卷针的不断卷绕偏差逐渐的增大,可有效的提升电芯卷绕的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片纠偏条包括:安装部,固定活动连接于正极片输送板和负极片输送板上,用于极片纠偏条整体位置的限定和调节;前端纠偏部,设于正极片输送板和负极片输送板临近卷绕机卷针一侧,用于正极片和负极片前端位置的调节和纠偏;末端纠偏部,设于正极片输送板和负极片输送板远离卷绕机卷针一侧,用于正极片和负极片末端位置的调节和纠偏;检测槽避让部,设于正极耳检测槽和负极耳检测槽上方,用于避让检测槽的位置,避免极片纠偏条阻挡到位感应器信号的传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的输出平面和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的输出平面与卷绕机卷针切面形成一个大于45°的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采用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和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对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进行先压紧定位后送料卷绕的操作,可有效的控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形成的角度。2、本专利技术的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和负极压紧输送组件,主要通过正极耳感应组件和负极耳感应组件之间的位置差来调整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形成的角度;存在位置差的正极耳感应组件和负极耳感应组件分别检测正极耳和负极耳是否到位后,压紧驱动组件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压紧定位,然后再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一同输送至卷绕机卷针中卷绕形成电芯。3、本专利技术的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和负极压紧输送组件上设有极片纠偏条,可有效的纠正正极片和负极片进入卷针中的初始角度,保证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的对齐度和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正极压紧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负极压紧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极片纠偏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卷绕机卷针相邻设置的/n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正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n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负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n且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小于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卷绕机卷针相邻设置的
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正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
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安装于卷绕机上,用于压紧负极片往卷绕机卷针送料;
且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小于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输出端距离卷针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包括:
正极组件安装架,固设于卷绕机上,用于正极压紧输送组件其余部件的安装和固定;
正极片输送板,固设于所述正极组件安装架底部,用于正极片的输送和传递;
正极耳检测槽,开设于所述正极输送板上,用于实现感应元件对正极耳的到位检测;
正极耳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正极片输送板底部、临近所述正极耳检测槽的位置上,用于检测和感应正极耳是否到位;
正极压片组件,安装于所述正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滚动压紧正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包括:
负极组件安装架,固设于卷绕机上,用于负极压紧输送组件其余部件的安装和固定;
负极片输送板,固设于所述负极组件安装架底部,用于负极片的输送和传递;
负极耳检测槽,开设于所述负极输送板上,用于实现感应元件对负极耳的到位检测;
负极耳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负极片输送板底部、临近所述负极耳检测槽的位置上,用于检测和感应负极耳是否到位;
负极压片组件,安装于所述负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滚动压紧负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卷电芯卷绕机自动极耳角度对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压片组件和正极压片组件均包括:
压紧驱动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安装于正极组件安装架和负极组件安装架上,用于提供组件压紧和旋转的动力来源;
联动块,一端与所述压紧驱动组件铰接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相连,用于实现组件的压紧、旋转联合运动;
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联动块上、且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相连,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炎童焰陈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