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52280 阅读:17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诊断数据库以及远程诊断模块,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了望闻问切四诊数据的远程传输与诊断标准化,能够帮助医师与患者之间进行准确的远程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诊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医诊断必须依靠医生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诊断,尤其脉诊、嗅觉闻诊过程难以通过常规方法远程操作,望诊难以实施标准化,所以患者必须千里迢迢来医院让中医医生亲自观察诊断,这成为了中医发展远程医疗的瓶颈。中医医生望诊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环境光线、传输以及显示设备的标准化,脉诊的远程传输更是难以实现状态,嗅觉的闻诊更是空白。而关键是现有的中医仪器设备或体系中目前上没有一个集成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在一起的综合远程医疗系统,而中医诊断疾病是依靠这四诊相互参考对比分析的结果,如只有其中一诊则中医诊断疾病的的准确性会大大下降。而且最重要的是现有远程仪器设备不能做到中医四诊诊断的个体化,盲目追求标准化、统一化,现有中医四诊诊断不能够体现中医四诊在个体化基础上的标准化,其设计者多用西医的思路设计望诊,不理解中医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正是其本质特点,其得出的四诊诊断结论往往无法很好的应用于临床。现有的技术尚无完整的包含望闻问切四诊的中医远程诊疗设备和体系,尤其是不能做到脉诊的远程诊断、标准化望诊的远程传输、以嗅觉为主的闻诊远程传输、触诊远程传输,这也是中医远程诊疗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集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为一体、突出医生个体化诊治,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了望闻问切四诊数据的远程传输与诊断标准化,采取针对性的、采集特定中医医师所得的四诊结论,建立对应于该医师的个体化的四诊诊断数据库,使应用该数据库的四诊诊断结果能够更加切合该医师的判断经验,从而使整套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医师进行四诊综合诊断进行服务。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诊断数据库以及远程诊断模块,根据实际会诊需要还可以包括优选的嗅觉闻诊模块、触诊模块;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标准环境光源优选为显色指数位于90至100之间、TM30-15为90至100之间且发光色温为4000K至8000K之间的无影灯光源,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变焦范围等效全画幅18mm—150mm的可变焦摄像头,或采用在此焦段范围内的多个定焦和/或变焦摄像头的组合,在标准环境光源的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诊断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诊断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所述远程诊断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的诊断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脉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脉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脉诊模块的患者脉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脉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并将得到的脉诊结论传送至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诊断数据库;所述医师远程诊断装置通过显示设备和发声设备呈现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以及由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模拟得到的特定医师根据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供医师远程会诊参考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触诊模块,所述触诊模块包括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和触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皮肤的温度、湿度、光滑度以及肿块的硬度、体积作为触诊数据;所述触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触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远程诊断模块中的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触诊模块的触诊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触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触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触诊模型;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触诊模块的患者触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触诊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触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触诊数据做出的触诊结论,并将得到的触诊结论传送至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诊断数据库;所述医师远程诊断装置通过显示设备呈现由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模拟得到的特定医师针对特定患者的触诊数据做出的触诊结论,供医师远程会诊参考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嗅觉闻诊模块,所述嗅觉闻诊模块包括设置在标准嗅觉闻诊环境中的气味采集装置和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气味采集装置为可移动式或手持式气体数据传感器;所述嗅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气味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气味数据作为嗅觉闻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所述远程诊断模块中的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嗅觉闻诊模块的嗅觉闻诊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嗅觉闻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嗅觉闻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嗅觉闻诊模型;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嗅觉闻诊模块的患者嗅觉闻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嗅觉闻诊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嗅觉闻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患者嗅觉闻诊数据做出的嗅觉闻诊结论,并将得到的嗅觉闻诊结论传送至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诊断数据库;所述医师远程诊断装置通过显示设备呈现由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诊断数据库以及远程诊断模块;/n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在标准环境光源的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n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n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n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n所述诊断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诊断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n所述远程诊断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的诊断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脉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脉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脉诊模块的患者脉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脉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并将得到的脉诊结论传送至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诊断数据库;所述医师远程诊断装置通过显示设备和发声设备呈现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以及由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模拟得到的特定医师针对特定患者的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供医师远程会诊参考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诊断数据库以及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望诊模块包括标准环境光源、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数据传输装置,在标准环境光源的照射下所述图像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脉诊模块包括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和脉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脉诊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若干个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贴近患者浅表动脉位置进而采集患者脉诊数据,所述脉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脉诊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问诊模块为基于互联网语音数据传输的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以及配套的录音录像装置,所述远程语音视频通话装置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远程的语音视频通话,所述录音录像装置记录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及问诊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听觉闻诊模块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带有环境降噪辅助麦克风的收音麦克风;所述听觉闻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指向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数据以无损方式编码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诊断数据库包括医师数据库和患者数据库,所述医师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分别建立各自单独的医师个人诊断数据库,采集自某一特定医师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医师个人的医师数据库;所述患者数据库针对不同医师对于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建立,采集自不同医师的针对某一特定患者的诊断数据只会归总于该特定患者个人的患者数据库;
所述远程诊断模块包括诊断数据接收装置、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诊断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望诊模块、脉诊模块、问诊模块、听觉闻诊模块的诊断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诊断数据包括图像数据、脉诊数据、通话语音、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脉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脉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脉诊模块的患者脉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脉诊诊断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脉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并将得到的脉诊结论传送至医师远程诊断装置和诊断数据库;所述医师远程诊断装置通过显示设备和发声设备呈现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通话语音及视频数据、声音数据、问诊数据以及由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模拟得到的特定医师针对特定患者的脉诊数据做出的脉诊结论,供医师远程会诊参考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触诊模块,所述触诊模块包括与用户皮肤直接接触的人体信息采集装置和触诊数据传输装置;所述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皮肤的温度、湿度、光滑度以及肿块的硬度、体积作为触诊数据;所述触诊数据传输装置通过互联网将人体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触诊数据传送至诊断数据库和远程诊断模块;
所述远程诊断模块中的诊断数据接收装置还接收触诊模块的触诊数据并从诊断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患者和特定医师的对应数据,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诊断数据库中特定医师的触诊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触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建立该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触诊模型;所述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触诊模块的患者触诊数据,利用预先建立的特定医师的人工智能触诊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该患者触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该特定医师针对所述触诊数据做出的触诊结论,并将得到的触诊结论传送至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