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515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验证货车OD信息可作为可行性研究数据;2)证明可采用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评估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3)基于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采取变异系数法评估我国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4)划分货车运次数据为内部交互和对外交互两部分,采用城市群货车运次内部交互与城市群内外交互总量之比评估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5)基于CRITIC法,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指标;6)采用层次凝聚聚类法对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阶段划分。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构建全面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阶段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络,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城市群作为城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群内城市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共同对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集聚和扩散了全国各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城市间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城市群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愈发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重要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伴随着产业集聚、市场经济一体化和协调稳定发展,我国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早期的经济实力较弱,城市化起步时间较晚,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我国大多数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尚待优化。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间的分工协作水平和集群效率不高,产出效率较低,增加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成本。因此,通过对我国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了解城市群现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适应城市经济空间发展趋势,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城市群内各项有利资源条件,进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引导城市群健康、协调和稳定发展。这对我国城市群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市群的界定方法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学者们提出的我国城市群数量10个到30个不等。通过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取认同度较高的14个城市群作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的研究对象。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各城市群及其包含的城市见表1,其空间分布见图1。表1我国城市群包含城市名单2008年,曾鹏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经济、科教和环境等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2015年,陆大道通过GDP等社会指标数据简单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内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和协同发展水平。2018年,Zhang等人通过船舶货运数据分析中国南海地区周边国家间的经济交互强度。现有方法缺点:1)城市群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发展的核心是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即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交互。而现有研究中从城市群内城市空间交互角度评估城市群发展程度的研究也较少,评估方法忽略了城市群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内在的交互本质特征。2)现有对城市群发展程度的评估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以统计年鉴上各类数据作为评估指标,指标个数有的多达30余项,未能体现出各项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忽略了指标间相关性对结果的影响,而且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部分学者选取了群内城市的GDP总量或人均GDP等数据较好地评估了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过程简单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GDP总量仅从城市群整体经济状况对城市群发展程度进行评估,侧重角度较为单一,未能很好地体现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经济交互强度。3)目前学者们对城市群内部城市发展均衡性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数只是进行定性分析和简单理论解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构建全面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所采集的公路货运数据,通过对数据预处理,验证货车OD信息可作为可行性研究数据;2)计算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和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并验证各城市群GDP总量和货车运次总量、各城市群单位面积GDP总量和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的相关性,证明可采用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评估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3)基于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采取变异系数法评估我国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4)划分货车运次数据为内部交互和对外交互两部分,采用城市群货车运次内部交互与城市群内外交互总量之比评估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5)基于CRITIC法,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指标;6)采用层次凝聚聚类法对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阶段划分。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包括城市群内部交互量和群内城市对外交互量。进一步地,步骤3)中变异系数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其表达式为:式中,xi为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面积货车运次,为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面积货车运次的均值。进一步地,步骤5)中CRITIC法的计算步骤如下:①数据标准化处理—极差标准化处理法:a.若评估指标xj为正指标,则:b.若评估指标xj为逆指标,则:式中,m为指标个数,n为城市群数量,为第i个城市群的第j项指标值,Maxj为指标j的最大值,minj为指标j的最小值;②计算第j个评估指标所包告的信息量Cj:式中,rij为指标i和j之间的相关系数;③计算指标权重Wij:将我国14个城市群的三项指标值依次代入上述公式,得出三项指标的权重值,进而得到了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估指数,如式(6)所示。F=0.307X1+0.389X2+0.304X3(6)式中,F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值,X1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X2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内城市单位面积货车出行总次数的变异系数,X3为标准化后的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以全国范围内城市间公路货运实际交互数据为基础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弥补现有评估方法中的部分不足,即,忽略将城市群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内在的交互本质特征。评估结果不再是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水平的简单求和,而是城市群这个复杂整体的综合发展程度。(2)本专利技术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构建全面评估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大部分学者在评估城市群发展程度时采用的整体发展水平指标,同时还提出了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和内部交互相对强度这两个新的评价指标,从这三个角度对我国14个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评估。附图说明图1为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图;图2为中国地级城市间货车出行次数分布图;图3为城市群GDP与货车运次总量的相关性;图4为中国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数据三维图;其中,柱状图的体积表示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柱状图的高度则表示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图5为中国城市群货车运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基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所采集的公路货运数据,通过对数据预处理;/n2)计算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和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n3)基于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采取变异系数法评估我国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n4)划分货车运次数据为内部交互和对外交互两部分,采用城市群货车运次内部交互与城市群内外交互总量之比评估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n5)基于CRITIC法,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指标;/n6)采用层次凝聚聚类法对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阶段划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所采集的公路货运数据,通过对数据预处理;
2)计算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和城市群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
3)基于单位面积货车运次总量,采取变异系数法评估我国城市群内部发展均衡性;
4)划分货车运次数据为内部交互和对外交互两部分,采用城市群货车运次内部交互与城市群内外交互总量之比评估城市群内部交互相对强度;
5)基于CRITIC法,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指标;
6)采用层次凝聚聚类法对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程度进行阶段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各城市群货车运次总量包括城市群内部交互量和群内城市对外交互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货运数据的城市群综合发展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变异系数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其表达式为:



式中,xi为城市群内各城市单位面积货车运次,为城市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斌石秋芳闫小勇李新刚高自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