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路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运用模拟电路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方式可以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两种,这两种方案均各有利弊。电流型控制最大的优点为保证电路在发生过流的时候可以瞬间完成保护,但是上电的瞬间通常输出占空比会较大,引起输出过冲,且较难以调解;电压型控制相对简单容易调试,但是在输入发生过流的时候保护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及方法,使电路具备电流型控制与电压型控制的综合优点,使电源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L1、三极管Q1和芯片U1;芯片U1采用电流型pwm控制芯片,电流互感器L1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电阻R8、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第一端并接地,电流互感器L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互感器L1、三极管Q1和芯片U1;/n芯片U1采用电流型pwm控制芯片,电流互感器L1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电阻R8、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第一端并接地,电流互感器L1第二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电阻R8、电容C1和电阻R9的第二端,电阻R8第二端和电容C1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6,电容C1第二端和电阻R9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5,电容C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3连接芯片U1的RAMP引脚,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CT引脚,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Vref引脚,电阻R9的第二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互感器L1、三极管Q1和芯片U1;
芯片U1采用电流型pwm控制芯片,电流互感器L1第一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电阻R8、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的第一端并接地,电流互感器L1第二输出端依次连接有电阻R8、电容C1和电阻R9的第二端,电阻R8第二端和电容C1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6,电容C1第二端和电阻R9第二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5,电容C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3连接芯片U1的RAMP引脚,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CT引脚,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Vref引脚,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SD引脚,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RT引脚,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1的CLK引脚,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
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芯片U1的RAMP引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芯片U1的Vref引脚;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芯片U1的CT引脚,且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芯片U1的RAMP引脚,电阻R1阻值至少为电阻R2阻值的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电流控制模式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L1第一输出端和电阻R8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7的第一端,电流互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喆,张宏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