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射光学系统、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和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中间像的放大侧具有凹形状的反射面的投射光学系统、具有投射光学系统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和具有投射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投射光学系统放大并投射图像形成部所形成的投射图像的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该文献的投射光学系统从缩小侧朝向放大侧依次由第1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构成。第1光学系统具有折射光学系统。第2光学系统由凹曲面形状的反射镜构成。图像形成部具有光源和光阀。图像形成部在投射光学系统的缩小侧成像面形成投射图像。投射光学系统在第1光学系统与反射面之间形成中间像,将最终像投射到配置在放大侧成像面上的屏幕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34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投射光学系统中,当缩短投射距离时,位于反射镜的缩小侧的中间像向沿着第1光学系统的光轴的方向倾斜。这里,中间像伴随倾斜而增大。当中间像增大时,需要增大位于中间像的放大侧的反射镜。因此,关于在中间像的放大侧仅具有反射镜的投射光学系统,在缩短投射距离的情况下,存在反射镜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投射光学系统从缩小侧朝向放大侧依次由第1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构成,在缩小侧成像面与放大侧成像面之间形成中间像,/n所述第2光学系统是从缩小侧朝向放大侧依次具有第1透过面、反射面和第2透过面的光学元件,/n所述第1透过面和所述反射面位于预先设定的假想轴的一侧,/n所述第2透过面位于所述假想轴的另一侧,/n所述反射面具有凹曲面形状,/n所述第2透过面具有向所述放大侧突出的凸曲面形状,/n所述光学元件在通过该光学元件的光线的光路上具有第1部件部分和材质与所述第1部件部分不同的第2部件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1 JP 2019-0373251.一种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投射光学系统从缩小侧朝向放大侧依次由第1光学系统和第2光学系统构成,在缩小侧成像面与放大侧成像面之间形成中间像,
所述第2光学系统是从缩小侧朝向放大侧依次具有第1透过面、反射面和第2透过面的光学元件,
所述第1透过面和所述反射面位于预先设定的假想轴的一侧,
所述第2透过面位于所述假想轴的另一侧,
所述反射面具有凹曲面形状,
所述第2透过面具有向所述放大侧突出的凸曲面形状,
所述光学元件在通过该光学元件的光线的光路上具有第1部件部分和材质与所述第1部件部分不同的第2部件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像位于所述光学元件中的所述第1透过面与所述反射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部件部分的耐热性比所述第1部件部分的耐热性高,
入射到所述光学元件的光线的光束直径最小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部件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部件部分的光线的透过率比所述第1部件部分的光线的透过率高,
入射到所述光学元件的光线的光束直径最小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部件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设相互正交的3轴为X轴、Y轴和Z轴、所述假想轴延伸的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Y轴的一侧为上方、所述Y轴的另一侧为下方、与所述X轴垂直并且包含所述Y轴和所述Z轴的面为YZ平面的情况下,
将上侧交点与下侧交点连接的假想线相对于在所述YZ平面上与所述假想轴垂直的假想垂直线倾斜,所述上侧交点是在所述第2透过面的有效光线范围的Y轴方向的上端通过的上端光束的上周边光线与在该有效光线范围的Y轴方向的下端通过的下端光束的上周边光线在YZ平面上交叉的交点,所述下侧交点是所述上端光束的下周边光线与所述下端光束的下周边光线在所述YZ平面上交叉的交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泽博隆,守国荣时,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