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5009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阑、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IR片和感光芯片,透镜六和透镜七组合成胶合透镜一,可以有效解决系统色差问题,而且能够降低光学系统的公差敏感性,改善工艺条件提高镜头成像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八透镜采用塑胶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能够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畸变,第三透镜能够降低光学成像系统象散,第八透镜能够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彗差,实现了大视场角,视场角可达92.5°;低畸变,电视畸变小于2%;高像质、大孔径,光圈数可达F2;长度短,光学总长3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光学系统是指由透镜、反射镜、棱镜和光阑等多种光学元件按一定次序组合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成像或做光学信息处理。曲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折射球面组成的光学系统称为共轴球面系统,曲率中心所在的那条直线称为光轴。一个光学系统除了要考虑高斯光学的有关问题,还需考虑成像范围的大小、成像光束孔径角的大小、成像波段的宽窄以及像的清晰度和照度等一系列问题。满足一系列要求的实际光学系统往往由一系列透镜、曲面反射镜、平面镜、反射棱镜和分划板等多种光学零件组成。目前对于会议视频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的像素要求越来越高,主流全景镜头的像素和成像质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同时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呈像不理想,畸变较大。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n第一透镜(1),所述第一透镜(1)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一透镜(1)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1)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n第二透镜(2),所述第二透镜(2)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二透镜(2)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而且第二透镜(2)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n第三透镜(3),所述第三透镜(3)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三透镜(3)的两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3)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n第四透镜(4),所述第四透镜(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方至像方依次设有:
第一透镜(1),所述第一透镜(1)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一透镜(1)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1)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第二透镜(2),所述第二透镜(2)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二透镜(2)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凹面,而且第二透镜(2)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第三透镜(3),所述第三透镜(3)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三透镜(3)的两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3)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第四透镜(4),所述第四透镜(4)为正焦球面透镜,且第四透镜(4)的两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4)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等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光阑(5);
第五透镜(6),所述第五透镜(6)为正焦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6)朝向物方的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的表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6)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大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胶合透镜一(12),所述胶合透镜一(12)包括第六透镜(7)和第七透镜(8),所述第六透镜(7)为正焦球面透镜,且第六透镜(7)的两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7)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小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所述第七透镜(8)为负焦球面透镜,且第七透镜(8)的两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8)朝向物方的表面半径小于朝向像方的表面半径;
第八透镜(9),所述第八透镜(9)为正焦非球面透镜,且第八透镜(9)的两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9)的两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
IR滤光片(10);
感光芯片(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高像素全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和胶合透镜一(12)满足如下表达式:f1/f=-11.6528,f2/f=-5.4270,f3/f=-3.1018,f4/f=4.9824,f5/f=8.5667,f6/f=2.7179,f7/f=-2.7387,f8/f=4.5761,f12/f=30.3540;其中f1、f2、f3、f4、f5、f6、f7、f8、f12分别是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胶合透镜一(12)的焦距,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优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